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印度「老鐵」出海質控大翻車,機遇與警示

2023-07-01 19:59

轉自:氨基觀察

本文作者為「氨基觀察」特約研究員楊翼

衆所周知,印度以其強大的仿製藥生產能力,被標榜為「世界藥房「。但印度製造,在創造一個個神話的同時,也在滋生一個個的醜聞。

不斷涌現的質量和監管法規問題,令FDA對「世界藥房」萬分警惕。雖然FDA有些投鼠忌器,擔心對供應鏈造成破壞作用,但依然痛下殺手禁止問題印度藥的進口。

被禁止進入市場,印度製藥的代價自然是沉重的。這不僅意味着短期收入的消失,更有可能給競爭對手帶來機會。不久前,齊魯製藥便抓住了這一機會,成功將化療藥物順鉑注射液臨時進口美國。

不過,對於國內企業來説,印度製造問題同時還有警示作用。當前,更多的國內藥企希望將創新葯打入美國市場。

而印度藥企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要想在海外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靠價格,還包括對質量與監管法規的高度遵守。

/ 01 /

屢屢被禁的「藥房」

被印度總理自豪地成為「世界藥房「的印度,屢屢因為自身問題而導致后院起火。因為,他們在質量和監管方面的巨大問題甚至在全球頻頻引發命案。

這讓FDA對於印度製藥業的種種問題越來越重視。在大部分情況下,FDA的態度選擇「隱忍」。因為,「質量」問題造成的停產,意味着會讓美國藥物陷入緊缺狀態。

早在2019 年,FDA就表示,62% 的藥品短缺是由質量問題引起的。

但在印度藥廠的一再拉垮下,重拳將會持續出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Ranbaxy。

2013年,FDA禁止印度仿製藥公司Ranbaxy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禁令的起因,是Ranbaxy膽大妄為地向FDA提供了虛假文件,幫助其產品達到質量標準,而且在另一家沒有資質的生產設施中製造藥品。

Ranbaxy接受了FDA的指控,並支付了5億美元的罰款。這創造了當時仿製藥公司違反《聯邦食品、藥品和化粧品法》的最大經濟處罰。

近年來,因為質控問題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的例子,依然屢見不鮮。

例如,去年FDA在現場檢查時發現,Intas 公司的藥物質控極差,實驗室記錄不完整、菌落統計不規範,質量部門監管不力等問題不勝枚舉。

也正因此,FDA決定停止Intas的化藥進口工作,直至其順鉑生產線整改完成。雖然后續FDA已和Intas制定了重啟順鉑生產的計劃,但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可以説,在質量問題下,印度藥房部分產業的位置,變得很尷尬。

/ 02 /

此消彼長的世界

勝利的機會,通常是對手為你提供的。印度藥企不斷惹火上身,必然會給其它競爭對手留下突圍空間。

對於藥企來説,一旦受到FDA出口限制,無非兩個選擇:轉移至合規工廠或整改完成。但兩個選擇,均耗時費力。

因為審覈等程序,若將生產轉移至旗下另一家合規的工廠,大概需要6-9個月時間。而藥企在原有工廠上解決FDA的警告問題,可能需要2-3年。

而對於緊張的藥物供給來説,這必然給后來者超車的機會。印度藥企問題所導致的藥品短缺,使得美國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藥企。

爲了解決順鉑短缺問題,美國已向齊魯製藥進口這種救命藥的仿製藥,FDA直接為這批順鉑開了「后門」:齊魯製藥的順鉑不到2個月就完成了審批。

5月23日,FDA特許齊魯製藥順鉑注射液臨時進口美國。緊急獲批一周后,齊魯製藥一卡車的順鉑被運往美國救急。

並且,這批順鉑藥品標籤上的線形條形碼,可能無法在美國的掃描系統上準確註冊,需手動導入藥品信息;

包裝的紙箱沒有《藥品供應鏈安全法》要求的產品標識符等;甚至藥物包裝都是國內,藥瓶上貼的都是中文。

在以往,這批華藥並不符合FDA規範,難以獲得市場準入資格;但如今,FDA選擇「忽略」這些問題。

對於齊魯製藥來説,無疑迎來了新的機遇。當然,不僅僅是齊魯製藥,面對拉垮的印度藥企,其它藥企必然也會有類似機遇。

但話又說回來,中國公司的志向不應只是充當救火隊員,還應該擁有在美國市場「紮下去」的長遠目標。 

製藥行業並不像能富士康製造那樣低門檻,為世界製藥業提供原料藥和成品藥大任的國家,全世界寥寥無幾。中國製藥行業,必然是為數不多的選手之一。

長期以來,中國製藥企業一直渴望打入利潤豐厚的美國市場。但相對於印度的表現,國內企業迄今為止的成績單還稱不上優秀。

如今,印度藥神的經常性翻車,也或許意味着中國製藥機遇的悄然而至。當然了,對手犯錯只是提供了一個天賜良機,但最終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實力,把握這樣難得的機遇。

/ 03 /

絕不能犯的錯誤

不過,對於中國藥企來説,印度製藥企業的拉垮表現,帶來機遇的同時,還包括警示作用。

隨着研發整體實力的增強,出海已經成為國內實力藥企的必選項。

2019 年,百濟神州創造了歷史,其布魯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澤布替尼,成為第一個獲准在美國使用的國產腫瘤藥物,且近年來銷售額表現出色,逐年增長。

在百濟神州自主出海之后,傳奇生物的血癌CAR-T 療法Carvykti®也以借船的方式,成功登陸美國市場。2022年,在強生的推進下,Carvykti®正式獲得FDA覈准上市。

除了這些成功的先驅之外,還有諸多后備選手摩拳擦掌,準備完成出海壯舉。例如,在主導了本土市場之后,國產PD-1也在嘗試進軍美國市場。

然而,印度藥企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要想在海外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靠價格,更重要的是質量與監管法規的高度遵守。

實際上,國產PD-1出海的歷程中,也存在因為「製造」問題的小波瀾。今年5月31日,在經歷了2年的等待后, Coherus發佈公告表示,FDA已完成對特瑞普利單抗中國製造基地的相關檢查。

不過,在檢查過后,FDA向君實生物簽發了「483」表格,對三項觀察結果進行了標記。所謂「483表格」,指的是FDA對生產FDA監管產品的製藥公司進行檢查,並將其意見記錄在FDA 483表格上,通常縮寫為「483」。

「483 表格」對於藥企來説非常重要,一個 483表可以準確地告訴公司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或糾正,以從偏離正軌的道路上重新迴歸,並保持合規性。

藥企在收到 483 表后,有15天的時間做出迴應,列舉出它們對FDA提出問題的相對應糾正措施計劃,然后迅速實施這些措施,以糾正錯誤。

對於FDA出具的「483表格」,Coherus 認為其中提出的問題很容易解決,預計在 6 月初公司就能向 FDA 提交回應。但即便如此,依然對Coherus的股價造成了較大影響。

在人命關天的醫藥行業,製造問題向來都不是小煩惱。無論是在任何國家、地區銷售藥物,都要始終高標準、嚴要求。只有這樣,藥企才能持續鞏固自身護城河,不給競爭對手可乘之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