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斯拉競對來華搶生意:外國造車新勢力入華 能否分一杯羹?

2023-06-30 19:08

特斯拉的競爭對手也來中國搶生意了。

近期,美國造車新勢力菲斯克宣佈將在中國開設配送中心,並於2024年開始向中國市場交付Ocean SUV,預計每年可以增加7.5萬輛的產能。同爲美國造車新勢力的Lucid邀請了前任蔚來高管朱江加入公司,也準備向中國市場進軍。

儘管被冠以「特斯拉殺手」等名號,但從資本市場來看,上述兩家新勢力與特斯拉仍然有不小差距。

對於外國造車新勢力紛紛來華搶一杯羹,金辰股份常務副總裁祁海珅指出,中國市場的龐大容量和消費能力吸引了全球車企投放車型,而蓬勃發展的新能源車需求、政策支持力度、產業鏈支撐也吸引了各大車企前來建廠。「可以説未來全球車企比拼新能源車的競技舞臺就在中國」。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也指出,新勢力造車企業的車產品逐步進入市場化狀態,生存壓力較大。而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看來,從國家近十年的發展來看,新能源汽車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反饋到市場層面上,新能源汽車形成了較大的市場規模,產品品質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市場競爭也在加劇,隨着產品與品質的雙重提升,新能源車市場將再迎一輪淘汰賽。

萬向旗下菲斯克入華

2018年12月5日上午,坐落在美國南加州爾灣市的Karma汽車公司在濛濛細雨中迎來了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偉鼎。Karma公司的原型就是菲斯克公司。

菲斯克在造電動車的路上是「起了個大早」,它成立於2005年,那時候就連特斯拉都還沒有發佈第一款產品,而蔚來等國內的造車新勢力當時還不存在。2008年,菲斯克就發佈了兩款概念車。到2009年,菲斯克爲了生產電動跑車,向政府申請了貸款並獲得批准。

或許是由於創始人亨利克·菲斯克曾經擔任過寶馬設計師,還參與過阿斯頓·馬丁的設計,菲斯克的造型前衞而時尚,從而吸引了不少明星。賈斯汀·比伯就曾開着一輛銀色的菲斯克跑車。但因為質量、電池廠商等種種原因,這款跑車在2012年停產,而菲斯克也在一年后宣告破產。

紅極一時的公司跌落谷底,吸引了李澤楷、萬向集團等多家公司與大佬競購。最終,萬向集團在2014年成功收購了菲斯克,並且在2015年將其正式更名為Karma。開展業務規劃流程,建立營銷和製造職能,在加利福尼亞州莫雷諾谷完成新工廠的建設。

包括張翔在內的不少分析師指出,從萬向集團收購菲斯克的那一刻開始,或許菲斯克的入華之路就已有雛形,「作為一家流着中國血液的車企,菲斯克的入華並不令人意外」。2016年,菲斯克完成了新款Karma Revero的設計和開發,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製造許可證。2019年,Karma不斷在中美各類車展上亮相,包括當年的4月上海國際車展、9月成都車展、12月廣州車展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參與全球汽車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中國車企也在以產品、技術、資金出海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了全球化浪潮,最終又反哺國內市場。

如今還有不少華人在外國造車新勢力擔任高管職位。

據媒體報道,Lucid如今迎來了中國造車新勢力高管——曾任集度汽車負責用户發展與運營的副總裁朱江,他將專門負責中國市場業務。朱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Lucid剛剛開始為進入中國市場做準備。

入華搶佔中高端豪華市場?

2021年7月,Lucid正式上市,募集資金高達近50億美元,上市首日股價就上漲10.64%,總市值超過400億美元。當時Lucid身上帶着特斯拉的烙印,創始人是特斯拉的前任高管,公司數位高管都曾在特斯拉任職。投資者們對於Lucid能否超越特斯拉抱着期待,最終反映在了資本市場上。

隨着特斯拉在中國取得了不少成績,如今Lucid也瞄向了中國市場。談及細分市場,多位專家指出,本次來華的造車新勢力有不少走的都是豪華路線。

菲斯克CEO周亮在多年前曾向董事長贈送一款車模,車模上雕刻着L、H、C、T四個字母,這四個字母正代表了菲斯克的戰略發展方向及要打造的核心價值:豪華(Luxury)、高科技(High Technology)、定製(Customization)、高端服務(VVIP Treatment)。董事長當時稱,未來一定要全力把企業打造成一家高科技的潔能智動車公司,一個豪華新能源車的智造平臺。

從官網價格來看,菲斯克目前的車型售價基本在25萬元至50萬元區間,處於中高端豪華車市場。

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對標的也是高端豪華市場。Lucid發佈的首款轎車推出了性能和續航兩個版本,售價均為16.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1萬元),續航里程為716km,百公里加速分別為2.5秒和2.7秒。

「外國造車新勢力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發展趨勢」,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向記者表示,從生產的角度來説,由於汽車產業鏈較長,全球化合作是汽車行業發展規律,而從銷售的角度來説,中國如今已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如果放棄中國這個人口基數大、消費能力強、市場較為成熟、汽車銷量增速快的市場對車企而言是巨大的損失和限制,進入中國市場纔是跨國車企正確的戰略決定。

對於外國造車新勢力入華,張翔持樂觀態度。在他看來,美國汽車產業鏈發展較早,無論是市場氛圍、品牌孵化還是專利技術都擁有自己的特色優勢,也可以通過品牌塑造吸引不少國內消費者。「儘管這些車輛的售價都不低,但中國市場容量大,足夠孵化更多細分市場,只要找準定位就會有消費者願意買單」。

新勢力能獲得市場認可嗎?

北京時間6月30日美股收盤,美股汽車板塊表現良好。菲斯克股價報5.455美元,股價上漲4.30%,市值18億美元。Lucid股價報6.880美元,上漲7.17%,市值126.20億美元。而在更早之前就被稱為「特斯拉最強競對」的Rivian在6月30日股價為16.010美元,上漲9.36%,市值150.39億美元。

不過,上述三家車企的市值與特斯拉相比仍然存在巨大鴻溝。

其中,曾經紅極一時的特斯拉「最強競對」Rivian的銷量大幅增長,但市值已斷崖式下跌。

據Rivian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交付了7948輛電動皮卡,同比增長548%,而產量則增長了268%,位居今年一季度美國市場電動汽車增速排名第一。

在美國上市當天,Rivian市值就一路飆升上漲到超過1500億美元,一度超越福特、大眾,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車企,緊追特斯拉,但是如今Rivian市值出現大幅下跌,市值僅余150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市場容量巨大,孕育了大量本土品牌,也是跨國車企「兵家必爭之地」,大浪淘沙之下,已有不少外國品牌退出中國市場,造車新勢力入華后能否適應、紮根,都是挑戰。

不僅如此,新能源車是技術創新的產物,也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和支持。然而,新能源車的每一次技術創新,雖然帶來了發展機遇,卻也伴隨着人們對其技術成熟性、安全性的審視。

舉例來説,特斯拉麪臨着挑戰:不僅要在自動駕駛技術層面加快研發,這涉及大量資金、人才投入,更在於其技術轉化成產品的門檻較高,可能會面臨技術超前而法律「滯后」等問題。而這也是造車新勢力需要共同面臨的挑戰。

有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馬斯克曾稱特斯拉的市值和未來與其能否完善自動駕駛息息相關,這其實應用在外國造車新勢力上也能成立。

不過,外國造車新勢力如果能在中國本土生根發芽,或許它們將對國內造車新勢力、老牌車企等各緯度產生影響。在張翔看來,部分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智能化領域發展較為緩慢,而合資品牌決策需要經由總部同意,技術與政策的實施都需要時間,因此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很可能掉頭困難,從而難以吸引消費者。

張翔向記者表示,所謂「鮎魚效應」,主要是看入華的跨國車企是否擁有先進技術,是否能夠刺激國內車企加大研發力度,比如滑板底盤、固態電池、完全自動駕駛等。在他看來,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智能化的接受度高於全球平均值,造車新勢力如果將「黑科技」帶入中國吸引消費者,就可能對國內車企起到帶動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盧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