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加息未止!美國企業加速違約,破產申請創13年新高

2023-06-27 17:50

  全球主要央行連續加息正在加速企業違約和破產。

  據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發送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今年年初至6月15日,在該機構評級系統中的企業債發行人中,共有62家企業發生債券違約,其中,北美是全球範圍內違約事件最多發地區,僅是美國就佔到41起,且是去年同期16起的近三倍。

  而在歐洲和拉丁美洲,今年違約企業數量分別為11家和7家,亞太地區僅出現兩起債務違約事件。報告還顯示,違約主要集中於五大行業,包括商業服務;醫療保健及製藥;酒店、博彩及休閒;零售業,還有電信業。

  回顧5月,違約狀況有所反彈,期內全球共有16家企業違約,創2022年3月以來的最高月度紀錄,違約企業中約有三分之一為重複違約發行人。

美企違約數量全球第一

  自2022年3月16日美聯儲啟動本輪加息周期至今,15個月內,該央行已累計加息十次合共50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由接近零水平上調至當前的5.00%~5.25%。

  與此同時,美國企業正努力應對利率走高帶來的融資成本上升以及經濟前景惡化。分析人士稱,利率高企是造成企業困境的罪魁禍首,那些負債累累或者需要更多流動性的企業,在進行再融資時都將面臨更加高昂的債務成本。

  「如今,資金成本已經大幅飆升。」諮詢公司M3 Partners創始合夥人梅格吉(Mohsin Meghji)表示,「過去15年里,企業總能以4%~6%的利率獲得債務融資,而現在借貸成本已攀升至9%~13%。」他補充稱,最受利率上行打擊的企業已在近期暴露問題,而那些財務狀況更為穩定的公司也將陸續發生風險。

  儘管美聯儲於本月議息會議暫停加息行動,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態鷹派,預計年內還將加息兩次,不過緊縮速度將會較慢,直至通脹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到目前為止,通脹尚未對現有緊縮政策作出太大反應,物價並未真正下降,沒有聯儲官員預期今年將會實施降息。」鮑威爾在1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

  市場普遍預期,7月重啟加息是大概率事件。據芝商所利率觀察工具(FedWatch Tool),市場押注7月26日加息25個基點至5.25%~5.50%的可能性為71.9%,按兵不動的概率為28.1%。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多數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利率水平正在接近本輪周期峰值,借貸成本上升和信貸條件收緊也在慢慢滲透,抑制投資、消費和就業,加之經營成本始終居高不下,那些盈利疲弱和債務沉重的企業違約率勢必進一步上升。」

美國破產申請創13年新高

  信貸條件收緊,企業難獲融資,周轉壓力加大,經營困難的企業可能被迫宣告破產。

  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數據,今年首四個月,美國破產申請數量超過230起,創2010年以來的新高,截至6月22日,累計324家美國企業已經提交破產申請,數量趨近去年全年總數374起。

  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的統計,美國第16大銀行硅谷銀行、昔日家居零售巨頭Bed Bath & Beyond、美國最大地區體育頻道Diamond Sports均是今年以來的最大破產申請者。另據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的報告,5月,醫療服務供應商Envision Healthcare成為當月違約金額最高的企業,該公司在申請破產時負債超過70億美元。

  壓垮上述企業的原因,除了鉅額債務,還有自身經營問題。以Bed Bath & Beyond為例,疫情期間消費者轉往線上購物,令線下門店數量龐大的零售商損失慘重;Diamond Sports則是因為流媒體服務對付費電視頻道形成衝擊,加速后者的用户流失,導致經營受損。

  穆迪副總裁歐(Sharon Ou)表示:「並非某一特定行業涌現大量違約,相反,各行各業都存在相當數量的違約事件。企業目前面臨的風險包括增長疲軟、利率高企以及通脹難下,如人們削減開支,耐用消費品等周期性行業將遭受打擊。」

  據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的基礎情景預測,全球違約率將於今年底時升至4.6%,高於4.1%的長期平均水平。2024年,該指標將於4月底進一步升至5.0%,隨后在5月底時小幅回落至4.9%。

  「在經濟前景不明、投資者信心依然脆弱的情況下,壓力可能蔓延至銀行業以外領域,導致金融、經濟損失以及全球違約率高於我們的基礎情景預測。」該機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