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千億醫藥巨頭重挫17%!藥明生物發生了什麼?

2023-06-21 08:43

往年藥明生物全年項目數120個左右,今年下調預期至80個。今年上半年新增項目中,中國項目佔比不足兩成,預計中國創新葯「寒冬」將在明年上半年回暖。

藥明生物今年上半年新增25個訂單,其中6個為臨牀三期及成熟商業化項目。

全球生物醫藥「寒流」下,行業上游的CXO(醫藥研發生產外包)公司備受壓力,今年以來降價搶單、裁員關廠消息不斷。

藥明生物今年上半年新增25個訂單,其中6個為臨牀三期及成熟商業化項目。圖片來源:藥明生物投資者開放日PPT

「中國(醫藥行業)確實處在寒冬,如果説美國像放菜的冰箱(冷藏),中國就是凍肉的冷凍箱。」6月20日,國內CXO龍頭企業藥明生物(2269.HK)CEO陳智勝在投資者開放日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籤25個項目,低於往年四五十個項目的預期水平,其中中國項目佔比不足兩成。該消息一經發布,立馬引發投資人擔憂,當天收盤藥明生物股價大跌17.02%。

在公開演講中,陳智勝解釋,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全球創新葯投融資減少,對公司早期項目數影響很大,「藥明生物是最后一波受到影響的企業。」他表示,公司市場份額並未減少,只是客户資金緊張,導致簽單周期拉長。

在這25個新籤項目中,包括了4個臨牀三期項目,以及2個成熟的商業化項目,均來自海外跨國藥企,后兩者的銷售額均在10億美元以上,「遠超公司預期。」陳智勝認為,這代表藥明生物「Win-the-Molecule」戰略(即從藥企或其他醫藥外包企業等外部獲取訂單)的成功,一個晚期項目創造的收入可以抵得上7到12個早期項目,因此不必擔心創新葯行業增速放緩的影響。

藥明生物預期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0%,扣除新冠項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公司業績指引維持原預期全年同比增長30%,扣除新冠項目同比增長 60%。

在下午的管理層與投資人問答環節,陳智勝持續被追問新籤項目數低於預期的原因。他進一步解釋,另有一個原因是,原本今年一二季度有十幾個項目,已經提前在去年年底完成簽單,以保證今年業績高速增長。這也是由於去年CMO(醫藥合同生產企業)大環境較差,爲了避免遇到客户資金的挑戰,「簽得越早越好」。去年全年藥明生物新增項目數為136個。

陳智勝表示,上半年在歐洲、美國考察,明顯感覺到歐美醫藥市場正在恢復,而中國還需要時間,預計明年此時可以回暖。今年爭取全年新籤項目達80個以上。

今年以來,韓國CXO大廠三星生物上演降價搶單,加速擴大產能。近期,其拿下跨國藥企巨頭輝瑞價值4億美元的生物類似藥代工生產大單,備受關注。對此,陳智勝迴應稱,公司新增的6個后期項目都是三星以20%、30%的低價想搶的項目,但低價並不是決定因素,重點是客户認可公司能力。

他表示,公司內部正在討論是否要降價搶更多項目,尤其是針對臨牀研發階段的藥物。在他看來,在海外市場,降價不會增加多少市場份額,但在中國市場情況不同,降價可能會將同行「逼得更慘」,對行業來説會減少惡性競爭。

針對外界關心的阿爾茨海默新葯訂單,陳智勝稱,大客户對於新葯上市后的需求不確定,在代工生產方面的意願也偏向保守,需要看產品銷售的爬坡曲線,預計今年底明年初纔會有需求上的確切消息,藥明生物在產能上會做好準備。

目前面向海外市場,藥明生物已在愛爾蘭、德國、美國、新加坡陸續佈局建廠。愛爾蘭工廠目前正在工藝驗證階段,到2025年將實現滿產(達到最大投產量)。藥明生物預計,在完成產能爬坡達到一年的穩定階段,海外工廠毛利率在40%以上。

「這是第一次我們投資者開放日股票有這麼大的反彈。」在結語中,陳智勝笑着向投資人呼喚信心。他表示,一兩個季度的疲軟只是暫時的,藥明生物還會持續高速增長,「現在看新聞説哪個ADC(抗體偶聯)藥物成功了,一半的概率是藥明生物參與的,這就是我們對這個行業的貢獻。」

另外,數據顯示,中信里昂、J.P.摩根、摩根士丹利以及中國創盈(深港通)、中國投資(滬港通)位居淨賣出經紀商前五。

事實上,今日生物醫藥股集體承壓。截至收盤,康龍化成跌10.48%,泰格醫藥跌6.6%,維亞生物跌超5%。

中銀證券指出,2023年醫藥生物整體行業收入端增速趨向穩定,利潤端受到了一定的壓力,行業內部存在分化現象。

該行認為,醫藥生物行業經過近兩年的調整已經進入較為平穩的合理估值區間,行業進入新的估值擴張區間需要新的增長動力。此外,有醫藥分析師認為,整體生物醫藥板塊的大反彈,還要等到消費先起來,如果今年消費的狀況符合預期的話,醫藥應該也會反彈較快。預計2023年醫藥年報仍然不會太好看,所以整體就是在底部,反彈仍然需要機會去催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