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誰在「碰瓷」英偉達

2023-06-12 21:19

轉自:北京商報

6月12日,慧博雲通在投資平臺回覆用户稱,公司目前與英偉達暫無業務合作,當前公司境外客户主要有愛立信、三星等公司。實際上,近期遭遇類似追問的公司不止一家,主動與英偉達「攀親」的企業同樣為數不少,遺憾的是,其中大部分的業務線與英偉達並無實際交集。業內觀點指出,英偉達所帶動「算力革命」有着更深遠廣闊的影響,「碰瓷」英偉達的各方,或許更易忽略市場真正的潛在價值。

「風口」吹到A股

今年5月底,英偉達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和蘋果、英特爾、亞馬遜等企業比肩的公司,更兼當下AI領域持續火熱,市場對英偉達抱有更高期待。從數據來看,當前英偉達市場份額高達91.4%,而排名第二的對手AMD,市場份額僅為8.5%,英偉達全年PC GPU的出貨量高達3034萬塊,是AMD的近4.5倍,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在獨立GPU市場,英偉達佔據84%的市場份額,可謂一騎絕塵。

然而,將英偉達推上王座並不僅是美股的狂歡,對A股而言,「英偉達產業鏈」成了許多投資者新的風向標,不少企業也主動透露自己和英偉達的往來。

比如鴻博股份在近期的投資者調研活動中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英博數科與英偉達在北京合作成立AI創新賦能中心,合作包括智算中心、AI創新孵化加速器等領域;誠邁科技則公告稱,公司與英偉達簽訂合作協議,聯合成立汽車影像實驗室,為智能駕駛相關企業提供基於Orin及Xavier芯片的智能駕駛視覺方案;億道信息稱,公司與英偉達在虛擬現實領域有合作;賽騰股份則表示在消費電子載具治具等領域,與英偉達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與英偉達的「友誼」自然也利好股價,截至6月12日收盤,鴻博股份股價逼近40元/股,上漲3.97%,而5月底,該公司股價尚不足35元/股。同日,誠邁科技報收約51元/股,漲幅2.62%,5月底,該公司股價約在45-46元/股附近徘徊。

但遺憾的是,利好股價卻不能利好業績,誠邁科技2022年淨利潤虧損約1.68億元,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6506萬元;鴻博股份2022年淨利潤虧損7507萬元,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1825萬元。

從業務構成上來看,誠邁科技定位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其中軟件技術服務在2022年營收佔比達79.77%,軟件定製服務佔比16.67%,從其年報披露內容看,該公司與英偉達等芯片廠商更多是上下游關係,雖然在年報中,高通、英偉達、聯發科等大名均被提及,但是在涉及客户資源部分,誠邁科技僅表示「公司持續多年為眾多全球知名廠商服務」,上述企業付之闕如。

鴻博股份主營業務與 AI、GPU相距更遠,其主要從事安全印務、彩票新渠道服務、書刊印刷與高端包裝印刷等業務,而產品主要是票證產品、包裝辦公用紙。

追問與澄清

有人「碰瓷」英偉達,也有人急於澄清關係。例如慧博雲通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為客户提供專業信息技術服務的企業,公司境外客户有SAP、Internet Brands、愛立信、三星等公司,目前與英偉達暫無業務合作;凌雲光稱,英偉達方面,公司有使用其產品,但暫未有其他合作關係;永鼎股份則表示,公司暫不涉及與英偉達合作,英偉達是一家全球領先的企業,在通信領域產品中,與公司屬於互補產品。

與此同時,監管層也介入其中來明辨真偽,例如亞康股份此前多次透露自己與英偉達的關係,稱「在國內與海外與英偉達均有間接業務關聯」「公司曾是英偉達的代理商」等。

而這樣的行為卻引來深交所一紙關注函,要求亞康股份以客觀、平實的語言説明與英偉達的業務合作關係,量化分析英偉達發佈AI超級芯片對公司主營業務帶來的直接影響,並充分提示相關風險;説明公司擬代理英偉達產品的進展情況,相關事項是否為公司單方面意向、是否具有不確定性。在此后的互動中,亞康股份一改口風,關於英偉達的發言愈加謹慎,反覆稱「相關信息請關注公司的各類公告」。

北京商報記者採訪發現,一些確與英偉達有合作的知名企業反而頗為低調,例如近日聯想集團攜手戰略合作伙伴英偉達,基於DRIVE Thor平臺開發的車計算概念機亮相,並展示了Taishan 1.0艙駕一體域控制器概念機、Phoenix 1.0智能座艙域控制器樣機、Hengshan 1.0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樣機3款產品。

對此,聯想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未來的主要目標還是為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添磚加瓦,但在這其中將採用英偉達NVIDIA DRIVE Thor系統級芯片。至於AI領域,聯想方面稱將推動聯想中國區全面發力智能設備、智能基礎設施、方案服務市場。

真正價值何在

在業內觀點看來,無論是企業主動攀附,還是投資者屢屢追問,都是盲動的表現。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目前,許多投資者將英偉達產業鏈,與蘋果、新能源產業鏈等同視之,實際上並無根據。

洪仕斌指出,以蘋果為例,僅iPhone手機的生產就要涉及攝像頭、芯片、傳感器、鋰電池等多個領域,這其中還能細分,例如在芯片上就可分為處理器、基帶芯片、模擬IC、電源管理芯片等產品, 而這背后又是多條細分賽道,無數企業將在其中受益,英偉達並不具備如此強勁的帶動作用。

專家稱,目前在GPU行業主要涉及三個環節,即設計、製造、封裝,英偉達主要立足於設計,在芯片製造、封裝上並無深度介入,若拋開市值僅從生產規模上比,像英特爾、三星等採取IDM模式的企業,反顯得比英偉達發展得更全面,畢竟上述企業將三大環節均掌握在手中,對產業鏈的影響更加顯著。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指出,相比追逐英偉達概念,不如關注英偉達在算力領域的「革命」,及其與中國市場合作的廣闊前景。英偉達之所以能站上頂峰,主要是因 AI時代來臨,讓英偉達在個人PC顯卡之外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而當前國內算力基礎設施日益提升,市場需求也愈發迫切,英偉達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將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展現。

從數據上來看,近年來,我國算力產業年增長率近30%,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截至去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180EFLOPS,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國家樞紐節點間的網絡單向時延降低到20毫秒以內,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

以北京為例,人工智能的核心產業達到3000億元規模,且增長率持續保持在10%以上,能形成1萬億的輻射產業,預計將在2025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的創新策源地。

GPU則成為算力時代的「硬通貨」,英偉達的地位或將愈發穩固。目前,主流AI廠商都進入了「千億參數時代」,多采用英偉達的GPU,據統計,英偉達當前在售的用於大模型訓練的GPU至少有9款型號,其中V100、A800、A100及H100為高性能GPU。

對此,洪仕斌談道,新技術引爆的算力革命纔是真正的潛在價值,將目光侷限在某一品牌輻射下的產業鏈太過狹隘,真正的投資者買的是未來。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