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突發!基金經理集體失業

2023-06-01 20:54

AI炒股,真的來了!

今天下午,私募機構「止於至善投資」官宣:

AI管理的止於至善1號,成立於2018年4月,目前由國金證券託管。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信息,截至今年一季度,這隻基金存續規模低於500萬元。

這……看起來只是試試水啊。

真的如此嘛?


01

AI > 人


其實,用人工智能搞投資,不算什麼新鮮事。

GPT-4就帶有薦股的功能。

而在更早之前,2015年就有科學家對北美市場近6萬支基金中,挑選出類型明確、有業績數據的826支進行調研。

這些基金,有人類經理管理的、有AI管理的,也有人和AI一起管理的。

調研的結果,他們用「Paradoxically」(荒謬的)一詞來形容。

成績最好的,居然是AI管理的基金,平均月回報率約為0.76%,比人類基金經理的0.25%,高51個基點!

更糟糕的是人和AI共同管理的基金,平均月回報率只有0.07%。

「原來人類並不擅長投資,只擅長拖后腿嗎?」

爲了徹底弄清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採用一種人機對決策略,即做多AI主導的基金,做空人類主導的基金,重複資產定價模型進行迴歸分析。

進行了一次又一次驗證后,結論依然不變:AI的投資能力高於人類。

2017年,AI Powered Equity ETF,世界上第一隻由AI進行選股的基金正式誕生。

它全年日夜不間斷工作,對全美數千只掛牌股票持續不斷分析,包括企業公告文件、季度財報、新聞以及社羣文章等。然后從當前經濟形勢、未來趨勢出發,再深度分析后,挑選出包含70支股票的投資組合。

據最新披露,AIEQ重倉股主要有亞馬遜、谷歌、蘋果、Livongo Health、微軟和Teladoc Health。

總之,聽起來好牛逼的樣子。

幾年過去,戰況如何?

累計漲幅21.42%,嚴重落后於納斯達克指數,明顯無法戰勝市場。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又不一樣。

在近三千隻美國股票ETF和混合ETF中,AI Powered Equity ETF同期累計漲幅排名第328位,戰勝了80.87%的同行。

因為能力還不夠完善,它還遠不是最頂尖投資者的對手。但戰勝絕大多數人,綽綽有余。

既然如此,資金選擇用腳投票。

高盛集團CEO曾透露,在那一波衝擊中,幾乎所有交易員被算法替代。高盛在紐約的股票交易櫃檯,高峰期有600名交易員,后來只剩下2名。取而代之的是200名軟件工程師,在開發維護他們的算法。

這引起行業的巨大恐慌,基金經理們也開始擔憂自己是否也會被淘汰。

2020年,據研究公司Morningstar報告:在美國股市,由人工智能管理的股權資產已達到4.3萬億美元,首次超過人類管理的資產。

AI早就接管了華爾街的投資。

據報告,在美國,人工智能管理的基金規模佔市場的35%,佔到機構股票的60%和交易額的60%。

它們不僅能執行買賣指令,還能一刻不落地實時監控經濟走向,自動調整資金配置。

甚至,用人類無法理解的方式,創造自己的投資規則。

而此時此刻,距離1956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個詞被提出,才六十幾年。

如此短的時間,它憑什麼就從幻想走進現實,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之一呢?

更重要的是,你真的放心把錢交給AI管理嗎?


02

必然趨勢


運作一隻基金,本質上,是對信息流的掌握和對資金流的調度。

最大的風險在於,可能因為信息獲取不及時,有時出現資金錯配,導致虧損。

信息是市場最重要的資源,所以金融業一直都是最先擁抱信息革命的,讓自己更快、更準確。

從最初的股票交易所,大家只能扯着膀子在大堂喊話;到如今每秒都在更新數據的電子信息屏。

時至今日,你的手機or電腦,比你知道更多經濟內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當傳統基金經理們還坐在辦公桌前,盯着公司財報收集信息的時候,AI早已通過大數據,創造了評估公司的新方法。

它可以通過衞星觀察有多少車停在商店外,有多少個糧倉或石油罐正在被灌滿,有多少艘船舶擠人港口;

它甚至可以使用抓取技術,在海量的新聞資訊中搜索出表示正面或負面觀點的單詞,獲得更新鮮、更真實的,對公司業績判斷有價值的信息。

而且,今年是AI技術的爆發之年,相關技術一日千里,隨着處理事件的增加,AI的大數據處理能力也在不斷增長,人類獲取新信息的能力被遠遠甩在身后。

這是可以確定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不僅能力強,還:便宜。

還有哪個詞比這個更有誘惑力?

公開數據顯示,在美國,AI掌管的被動型基金,每年僅收取所管理資產的 0.03%-0.09% 作為佣金;而基金經理的管理費是AI的 20 倍。

甚至,有的理財公司都乾脆宣佈把交易費用降到了零。

低成本帶來了空前高漲的股票交易量,散户可以隨意在手機上購買股票。

在這方面,人類所管理的基金,幾乎就沒有什麼勢。

但説歸説,自己的血汗錢,真的放心交給非人類管理嗎?

AI強是強,但也很可能會對股價造成更頻繁、更突然的衝擊。

這種擔憂並非空六來風,早有先例。

比如「算法共識」。

2010年5月,交易所交易基金價格的崩潰式下跌,導致美股短短几分鍾內蒸發了超過 5% 的市值,原因是很多算法在這一瞬間都做出了拋售的決策。

2016年10月,同樣因為「算法共識」,導致英鎊突然暴跌,2分鍾內創下英國脱歐公投以來的最大盤中跌幅……

但是,這點后患並不能阻礙機構們的熱情。

一旦發現可行,爲了效率,爲了money,爲了不被甩開,它們只能大步趕上。

在資本市場,當終點領獎台就在看得見的前方,跑線上並排站着博爾特和蘇炳添,不會有人質疑前方的終點是不是真正的終點,或者腳下的跑道究竟通向何方。


03

尾聲


阿西莫夫的科幻世界中,在底層邏輯上給人工智能設置了三大定律,保證它們作為工具,無法威脅到主人。

但很多事情的發生,並非主觀意識造成的。

AI本身的存在,自然是沒有惡意的。

它只是正常工作,就已經無可避免地對現代社會造成衝擊,導致部分人失去飯碗。

我們普通人往往是最慘的:

還沒搞清楚電商的時候,搞電商的發財了;

沒搞清楚區塊鏈的時候,玩區塊鏈的發財了;

還沒搞清楚直播的時候,玩直播的發財了;

雖然現在同樣還沒搞清楚人工智能,但是確實已經體會到快失業了。

現在,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在嘗試利用AI提高效率,這意味着不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於是裁員和優化就開始了。

當然,也不必過於悲觀。

比如,現代電腦1天的運算量,相當於8.64億個計算員工作一整年。它當然不會剝奪這麼多人的工作機會。

相反,隨着電腦的出現、計算能力的提升,涌現出了大量的原來並不存在的計算需求。

以前只有在軍事、科學等專業領域才需要大量的計算,而計算普及后,運行一個簡單的3D遊戲的計算量,就超過50年代的算力總和。

電腦替代了計算員的工作,但是卻創造了計算機產業、航天產業、互聯網產業、現代製造業、現代辦公、數字娛樂等無數新的產業和工作機會。

而這里面的許多崗位,在 1950 年的時候,甚至連最聰明的人都無法想象。

只不過,現如今,等AI把我們全取代了,再創造新的工作,或許是下一代人的事情了。

這中間必然存在陣痛期。

還是之前的觀點:

每次科技進步都會迅速淘汰一批人——而它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收益,往往要在一代人以后,才能顯現。

等到技術真正成熟,人類能完全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時,或許是下一代的事情了。

如果忽視陣痛,這種未來已經足夠美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