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拯救A股還得靠AI

2023-06-01 20:41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先祝天下股民們六一兒童節快樂!

雖然今年來大家被股市和歲月折磨得都挺慘的,但投資就是這樣,要永遠保持一顆純潔的心靈,和對求知永遠不熄滅的好奇心,才能逐漸在考驗磨礪中成長。

拯救A股大盤的,不是馬斯克,而是AI。

今天的市場盤面繼續冰火兩重天,大概只有兩派:AI+與其他。

一邊是AI+概念的如火如荼,AI+傳媒,AI+教育,AI+遊戲,AI+信創,但凡蹭得上邊的都熱鬧不凡。

一邊是前幾天一度以為開始回暖的消費、基建等板塊,又落下去了。

市場就這樣,來回抱團轉了一圈又一圈,最終,成為主旗手的,還要靠打開了想象空間的AI產業。

只是,宏觀大環境疊加市場的悲觀預期,股市一輪輪向下來回沖刷,讓很多股民都已經虧懵了。有多少押注AI的股民從3月的高點一直扛到現在最終實現回血的呢?


01

AI+,又回來了


近期關於AI的利好又顯著開始多起來了。

一個是政策面,包括幾大重要會議都有明確提示要高度重視AI技術,同時高度重視安全戰略,然后近期北上深等重點城市也都在近期相繼出臺了不少細分引導發展政策,而且目標明確、細節具體、指引清晰。

除了政策驅動,還有不少重大事件驅動,包括英偉達的二級業績「暴力指引」,市場對高端顯卡持續爆炒,國內的大佬陸續宣佈發佈各自大模型,以及其他企業的鉅額融資等等。

這些都是市場上題材炒作最好的催化劑。

在一個諸多行業還在承受下行趨勢的環境下,AI概念還在源源不斷享受政策、資本的強力支持,不斷打開想象力,這簡直就是撒哈拉沙漠里的一個深水綠洲。

在另一方面,可能還有另一個邏輯。近期,在圈內有一些小作文在議論説,上半年市場跌得太慘,導致很多機構的上半年業績一塌糊塗,其中包括4月份才殺進去資金被深套,爲了讓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不那麼難看,所以機構們也很有意願在這剩下的1個月里想辦法衝一下業績。

而同時也剛好迎合政策面指引和投資者關注的AI大產業,是最好的突破口。

之前它們也有選擇消費、新能源和醫療這些板塊,但無奈現實的宏觀數據背景沒有配合,只能把希望重新集中在AI產業上。

從市場資金的角度,這個説法似乎也得到驗證。

現在資金仍在大量回流AI+,情緒又有點像3月時的瘋狂。

當然了,從4月份的高點下來,很多AI概念股出現腰斬式的回撤,剛好整體市場又處於顯著的悲觀情緒中,導致多數股民並沒有真正扛到最后。

他們有很多的是,在4月的瘋狂中買入,然后被套住,然后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大幅回撤煎熬,終於在最后鉅虧離場。

到現在為止,今年來由chatGPT掀起的AI概念炒作行情,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波。

第一波,是chatGPT的剛剛興起,所有有關的概念的一窩蜂爆炒。

第二波,是國內的一大堆山寨AI掀起的點狀式炒作。

現在的第三波,是一些頭部的AI產業鏈企業開始拿到相關訂單,同時國內科技巨頭開始陸續發佈自己的大模型。

目前看來,市場大多數的股民都已經完成了一遍AI概念「脱敏教育」,開始重新關注那些真正有實力的AI企業。

去偽存真的階段,開始了。


02

散户最傷的痛


截至目前,單單在A股與AI有關的概念,就已經超過了50多個,AI相關概念股接近500只,其中近半都是今年這一波AI熱潮流中誕生的

這其中,大量的所謂概念股在短短兩個月不到,漲幅超過2倍甚至更多。

比當年的元宇宙、直播概念都要瘋狂太多了。

但同時,在5月份的大回撤中,它們很多也是股價下跌最多的,同時也是最讓股民受傷的一批。

什麼是散户最傷的痛?

漲時沒趕上,上車就套牢,大跌后割肉。

昨天,筆者一個朋友來吐槽,説現在炒股實在太難了。從3月的爆賺,到5月的血虧,無論是買成長還是買價值,都虧的一塌糊塗,不知道怎麼辦了。

他把他今年來的操盤情況給我看(今年1月纔開始重新做投資的),讓人驚訝的他如此高頻的操作,幾個月操作了超400只個股。

他也確實看中的AI和中特估,並且在3月中還一度賺到了超過30%的總收益,但在4月之后的一次次追漲殺跌中頻頻虧損,然后在5月的一次次煎熬中逐漸分批割肉出掉清倉不玩了。到最后,不但沒賺到,最后還虧成了渣。

這幾天,AI概念已經重新迴歸,但他因為已經被折磨得沒有再進場的勇氣了。

這十幾年來,指數一直在3300千點反覆橫跳,市場概念炒作周期甚至只能按天算,稍有不慎,就要套牢站崗。

這就導致了在大A市場,很少人能通過追漲殺跌一路笑到最后,后果更多就像這位一樣,最終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03

遠離市場雜音吧


專業來講,A股里絕大多數的概念股,只是投資市場上的雜音。

很多人説,在A股做投資,各種受限,不追漲殺跌還能做什麼?

其實不然,做投資,真不需要那麼辛苦的。

雖然目前這個市場在各方面都還在完善狀態,尤其市場機制特色,以及優秀題材太少,導致資金更像是淪為一個投機性很強的在零和博弈市場。

但,並不是説沒有別的更好的路徑。

其實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雖然A股指數似乎十幾年沒有突破上漲。

但同樣也沒有脱離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基礎規律。

AI概念就是最好的代表。

別看AI概念在今年大漲大跌,但其實一些概念的巨頭,還是會在不斷的市場洗牌中逐漸走出來的。

比如科大訊飛、浪潮信息這些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產業龍頭。

尤其科大訊飛,上市至今市值累計增長超過30倍,成為AI概念的一把手。雖然這兩年也經歷了一波腰斬式的大回撤,但最終等風來的時候,它總會第一時間比任何同行都要反彈有力得多。

這背后,並不是只因爲有資本推動,而是人家業務卡位在了人工智能產業鏈中必不可缺的一環,並且在語言處理方面的專長真的是有真材實料,雖然營收和利潤規模上還相對較少,但整體質地絕對不是那種單純蹭概念的公司能比的。

而它能取得這些成績,背后離不開這些年不斷大量研發投入和創新嘗試。

這跟像其他的國內頭部科技巨頭(醬香科技除外),尤其與互聯網領域的科技同行們的發展路徑都差不多。

只要時間足夠長,其實它們的成長表現也並不會比美股的那些科技巨頭差多少。

做投資,其實看這些巨頭就足夠了。

至於那些產業鏈的來蹭概念的,真沒必要太多心思去看。

並不是説它們沒有希望成長成超級大牛,但這種概率真的跟買彩票差不多。

最根本在於,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也看不出任何的潛力。

市場上很多所謂的AI概念龍頭,跟之前的元宇宙、芯片、大數據概念熱乎的時候一窩蜂湊過去蹭概念的公司一樣,幾乎純粹就是奔着做「市值管理」,套現一波走人的。

看看這些公司吧:

一個AI公司,只有百來個技術員,每年研發投入只有幾百上千萬,擁有專利數不足百項,還長期沒變過。

這樣的公司,你怎麼敢相信它們將來能拿出多厲害的AI產品來?

你怎麼敢相信它們將來的業績能對得上它們短期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市值增長?

反而更大概率出現的是,這些公司的大股東和董監高開始趁高宣佈大幅減持。

這種公司的結局,註定是蹭概念爆炒一波,套現一波,然后一地雞毛。


04

尾聲


回顧美股這幾十年來,隨着基建制造業周期過渡到大科技周期,美股市場開始陸續誕生出了很多偉大的公司。

這些「偉大公司」中,絕大多數要麼是從一開始就擁有很雄厚技術和資本力的大公司,比如微軟高通這種,要麼是創新力極強的創新型公司,比如蘋果、谷歌、MATA、特斯拉這些。

它們之所以能在新科技浪潮下持續脫穎而出成為各領域的王者,技術、資本、創新等要素都是極其關鍵的。而它們最直接的特徵在於,它們多數在發展之初,就敢於在沒錢甚至揹負鉅額債務壓力去投入鉅額資本搞那些底層技術和創新性研發。

在國內,困於技術、資本、人才等因素的限制,頭部的科技企業還很難變成像它們那樣的可怕創新力,更多數時候只能跟在它們后面抄作業,這是短期難以扭轉的現實。

但起碼它們對發展科技的渴望是真的,它們對科技的鉅額投入是真的,對技術、專利和經驗的優勢積累也是真的。

這樣的公司,起碼它們已遠遠走在了那些只會蹭概念的垃圾股前面,並且在以后也會大概率把后者遠遠甩在身后。

所以干嘛不去選擇相信那些頭部的巨頭呢?

遠離市場雜音,才能在投資路上走得更遠。(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