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拆解金融科技中概股一季報:M3+逾期率普遍抬頭,平均借款利率持續下行

2023-05-29 20:08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 上海報道

  截至5月末,在美股上市的頭部金融科技中概股2023年一季報基本披露完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陸控(NYSE:LU)、奇富科技(NASDAQ:QFIN)、樂信(NASDAQ:LX)、信也科技(NYSE:FINV)、小贏科技(NYSE:XYF)等5家頭部金融科技平臺一季報發現,隨着經濟復甦,各大平臺信貸投放規模擴大,但受疫情影響,90天以上的「M3+」貸款逾期率相較2022年末有所抬頭。

  為進一步改善資產質量,陸金所控股、樂信、奇富科技、小贏科技等都在財報中提及獲客戰略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户放款門檻。

  此外,借款利率下行依然是金融科技公司產品定價的主線,各家金融科技公司正在以差異化路線拓展業績增量,如信也科技開拓海外市場、奇富科技持續擴大輕資本模式下的放貸規模等等。

  信貸投放規模擴大,90天以上貸款逾期率抬頭

  在促消費、擴內需的主基調下,隨着經濟復甦,金融科技平臺消費信貸規模顯著擴大。

  從促成貸款規模數據來看,2023年一季度奇富科技合計撮合貸款規模1094.56億元,同比增長10.70%;樂信合計撮合貸款規模609億元,同比增加41.20%;信也科技合計撮合貸款規模418億元,同比增加7.70%;小贏科技合計撮合貸款規模24.09億元,同比增加250.20%。僅陸金所控股一季度撮合貸款規模出現下滑,同比減少65.30%至570億元。

  陸金所控股新增貸款規模下滑,主要是由於控制不良的考慮,事實上,從金融科技平臺一季度末的逾期率數據來看,受2022年疫情衝擊影響延續,M3+不良率有所抬頭,但2023年一季度資產質量已出現好轉跡象。

  從M1+(逾期30天以上)貸款的逾期率來看,樂信M1+逾期率4.57%。較2022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小贏科技M1、M2(逾期超過60天-90天)的整體逾期率為1.05%,較2022年末增加0.03個百分點,同比減少0.26個百分點;奇富科技2023年一季度的首次逾期率為4.1%,較2022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但陸金所整體發放貸款的M1+逾期率達到5.7%,較2022年末增加1.1個百分點,普通無擔保貸款的M1+逾期率為6.4%,較2022年末增加1.2個百分點,擔保貸款的M1+逾期率為3.2%,較2022年末增加0.6個百分點。

  從M3+(逾期90天以上)貸款的逾期率來看,除樂信M3+逾期率2.53%與2022末基本持平外,其他各平臺均有所抬頭。

  陸金所整體發放貸款的M3+逾期率為3.3%,較2022年末增加0.7個百分點;奇富科技M3+貸款逾期率為2.18%,較2022年末增加0.15個百分點;小贏科技M3+貸款逾期率為2.4%,較2022年末增加0.47個百分點;信也科技M3+貸款逾期率為1.72%,在披露該項數據的平臺中資產質量最好,但該項數據同比增加0.08個百分點。

  為進一步改善資產質量,陸金所控股、奇富科技、樂信、小贏科技都在財報中提及其經營戰略與獲客戰略的調整。

  陸金所控股聯席首席執行官計葵生在財報中提到,宏觀環境持續影響其一季度業績,為應對挑戰,陸金所優先服務集中於更具經濟韌性地區的小微企業主,其結果是R1到R3客户的新增無抵押貸款的比例提高到82%。

  樂信CEO肖文傑表示,一季度公司堅持風險和數據雙輪驅動,基於持續增強的客户識別能力,加速清退尾部資產,資產質量得到改善。奇富科技首席執行官兼董事吳海生表示,為促進業務增長,公司進一步優化了獲客渠道,並推進與存量合作伙伴的RTA(Real Time API,實時接口)系統部署。小贏科技公司總裁李健也提到:「儘管競爭激烈,我們繼續擴大優質借款人基礎。」

  借貸利率受限、資金成本壓降,平臺尋求轉型

  在改善資產質量之外,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也是近年來金融科技平臺發展主線。

  去年以來,全面壓降產品借款利率對金融科技平臺提出更高要求,多家平臺開始嚴格執行貸款利率上限24%的規定。

  據記者瞭解,2022年一季度以來,奇富科技產品的平均定價持續下行,到去年一季度開始不再投放24%以上定價的貸款,據奇富科技年報披露,到2022年末公司借款利率在24%以上的貸款規模佔在貸余額的比重為4.1%。而信也科技在其一季報中披露,2023年一季度平均借款利率下行至22.7%。

  借款利率的壓降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金融科技平臺的利潤空間。

  例如奇富科技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07億元,同比減少25.92%,實現淨利潤929.8億元,同比減少20.83%。對此,國泰君安研究所劉欣琦團隊撰寫研報指出,公司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平均定價的下滑,從盈利驅動力分析,收入和成本分別貢獻295%、-151%,收入下滑是利潤下滑的主因,收入主要取決於在貸余額和產品定價,公司2023Q1在貸余額1713億,同比增加17%,而產品平均定價在持續下降,導致整體利潤水平下滑。

  樂信也同樣受到貸款利率下行衝擊,據披露,2023年一季度樂信科技賦能服務收入從2022年一季度的4.97億元下降至3.68億元,同比降幅為26.0%,這一下降主要是由於2023年一季度貸款的APR(年化利率)下降,導致該項模式下的分潤減少。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名義APR為17.1%,而2022年一季度該項數據為14.4%。

  但從財務指標來看,除奇富科技與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為主的陸金所控股,樂信、信也科技、小贏科技等平臺2023年一季度淨利潤都實現同比增長,這一方面得益於資金成本的進一步降低,也是各機構差異化轉型的結果。

  樂信、信也科技、奇富科技均在財報中提及資金成本的壓縮。樂信在一季報中提到,其助貸資金成本由2022年末的6.8%下降至6.6%,達到三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吳海生在奇富科技年報中表示,公司繼續拓展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並藉助有利的貨幣政策環境以及更大的ABS發行規模,進一步將總體資金成本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信也科技在一季報中提到,通過與更多金融機構加強對接,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從而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信也科技對接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託等78家金融機構,與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增加18家,在公司業績電話會中,信也科技透露其資金成本在第一季度進一步下降至6.7%。

  金融科技平臺均已啟動差異化轉型路徑。

第一種轉型路徑是由參與融資擔保的「重資產」模式向科技賦能的「輕資產」模式轉型。奇富科技是輕資本轉型的代表,2023年一季度,由奇富科技平臺發起和撮合的貸款中,輕資本模式、智能信貸引擎及其他技術方案下發起的金額為613.42億元,同比增長15%,佔總貸款余額的比重提升至56%。

以信也科技為代表的平臺則開始開拓海外市場,尋求增量業務空間。信也科技於2019年開始佈局國際化業務,當前正處於高速發展期。據信也科技發佈的2023年一季報中顯示,信也科技一季度國際業務收入為4.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5.9%,佔當季公司總收入的14.7%。近日,原螞蟻集團國際業務CRO(首席風險官)顧鳴迴歸信也科技,出任信也科技印尼業務CEO,直接向集團CEO李鐵錚匯報,將負責現有印尼市場、產品、運營、資金、風險和印尼本地團隊等工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