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3年1季度文旅集團財務分析報告

2023-05-26 10:00

旅遊市場正在加速復甦中。2023年1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12.16億,同比增長46.5%;國內旅遊收入1.30萬億元,增長69.5%。其中,元旦假期,國內旅遊出遊5271.34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2.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65.17億元,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5.1%。春節假期,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

文旅集團業績開始強勢反彈。除部分企業身陷虧損「沼澤」,絕大多數文旅集團已經扭虧為盈、營收大漲。邁點研究院盤點28家文旅集團2023年1季度運營表現,展現發展現狀的同時,也給予行業未來趨勢研判。

營收與淨利潤

根據邁點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8家文旅集團20231季度營收規模合計547.50億元,營收均值19.55億元。其中,超過100億元的有2家,為中國中免(207.7億元)和豫園股份(152.4億元);營收在50~100億元的文旅集團有1家,為華僑城A(69.17億元);營收在10~50億元的文旅集團有3家,為王府井(33.67億元)、同程旅行(25.86億元)、中青旅(16.58億元);其余22家文旅集團營收值均不足10億元,數量龐大。

從2023年1季度營收同比增長情況來看,28家文旅集團發佈營收同比均值為100.51%,相較於2022年一季度的同比均值而言,已開始趨向扭虧轉盈。其中2023年1季度文旅集團營收同比TOP10分別為張家界(544.13%)、麗江股份(331.73%)、桂林旅遊(286%)、長白山(235.49%)、宋城演藝(174.82%)、大連聖亞(162.74%)、黃山旅遊(161.26%)、嶺南控股(154.39%)、西藏旅遊(139.69%)、九華旅遊(136.96%),這十家的營收同比均高於100%;與此同時,跌幅表現較為明顯的共有四家分別為雲南旅遊(-47.11%)、ST凱撒(-36.82%)、國旅聯合(-21.52%)、新華聯(-19.38%)。

從2023年1季度營收利潤情況來看,共有28家文旅集團發佈淨利潤數據,總和約為21.25億元,平均淨利潤為0.76億元,突破1億的僅有四家,分別為中國中免(230100萬元)、同程旅行(37790萬元)、豫園股份(33590萬元)、王府井(22640萬元);有10家淨利潤狀態處於0~1億之間;有14家文旅集團處於虧損狀態,共計虧損14.77億元,虧損數額巨大。

從2023年1季度淨利潤同比來看,28家文旅集團淨利潤同比均值為89.60%。其中2023年1季度文旅集團淨利潤同比TOP10分別為九華旅遊(1214.69%)、麗江股份(295.22%)、宋城演藝(256.29%)、天目湖(189.08%)、黃山旅遊(177.54%)、曲江文旅(118.09%)、嶺南控股(111.47%)、大連聖亞(106.13%)、中青旅(95.71%)、華誼兄弟(91.99%),這十家的淨利潤同比基本上也均高於100%,同時其中有一半的前十與該季度營收同比TOP中的企業相同,表明文旅集團基本上是營收與淨利潤呈現正比趨向。除此之外,淨利潤暴跌的也有4家,分別為華僑城A(-271.68%)、雲南旅遊(-124.22%)、新華聯(-116.05%)、國旅聯合(-113.68%)。

根據各大文旅產業營收、營收同比、淨利潤、淨利潤同比這四大相關數據,顯示出當下文旅產業的差異化明顯。其中,邁點研究院分析出消費者的旅遊需求傾向性對旅遊產業的發展也存在巨大影響,如近些年消費者對麗江、宋城、西藏、桂林等相關景點有較強烈的傾向性,因此該季度這幾家文旅集團的營收與淨利潤相較於去年同比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增長。因此,結合當下熱點進行文旅打造建設,可成為突破文旅瓶頸的方案之一。

資產負債

2023年1季度資產及同比來看,28家文旅集團資產總值為7889.506億元,資產均值為281.76億元。資產總值在100億元以上的共有7家,分別為華僑城A(3948億元)、豫園股份(1307億元)、中國中免(798.6億元)、王府井(387.9億元)、新華聯(378.8億元)、同程旅行(269.8億元)、中青旅(173.4億元);資產總值在10-100億元之間為19家;不足10億元的共有2家,分別為國旅聯合(4.5億元)、錦旅B股(9.896億元)。28家文旅集團資產同比均值為2.72%,資產相較於同期僅發生略微差異。資產同比正增長的共有10家,同比增長最高的為中國中免(43.84%);資產同比負增長的共有18家,同比增長最低的為ST凱撒(-27.96%),該企業相較於去年資產同比數值又趨大5%左右,后期是否能夠長期有效經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2023年1季度負債來看,28家文旅集團負債總值為5128.78億元,負債均值為183.17億元。負債總值在100億元以上的共有6家,分別為華僑城A(2942億元)、豫園股份(907.2億元)、新華聯(379.6億元)、中國中免(235.8億元)、王府井(186.2億元)、同程旅行(105.1億元);負債總值在10-100億元之間的有13家;不足10億元的為9家。28家文旅集團負債同比均值為3.84%,負債同比正增長的共有16家,負債同比負增長的共有12家,其中負債同比最高的為黃山旅遊(57.56%)、負債同比最低的為國旅聯合(-29.43%);28家文旅集團資產負債率均值為50.05%,與2022年同季度相比仍處於較為合適的健康狀態,但相較於具體公司而言,資產負債率在40%~60%之間的文旅集團數量僅有5家,由此表明各大文旅集團的負債情況仍處於一種高風險狀態。

2023年1季度股東權益來看,28家文旅集團股東權益總值為2761.43億元,股東權益均值為98.62億元。股東權益總值在100億元以上的共有5家,分別為華僑城A(1007億元)、中國中免(562.8億元)、豫園股份(399.4億元)、王府井(201.8億元)、同程旅遊(164.7億元);股東權益總值在10-100億元之間的為14家;不足10億元的為9家,其中有兩家的股東權益呈現負數。28家文旅集團股東權益同比均值為-4.97%。股東權益同比正增長的共有8家,股東權益同比負增長的高達20家。其中同比增長最高的為眾信旅遊(365.55%),同比增長最低的為ST凱撒(-297.61%),目前已被終止上市。28家文旅集團股東權益均值為49.95%,高於均值的有15家,低於均值的為13家。通常而言,股東權益比率應當適中,如果權益比率過小,表明企業過度負債,容易削弱公司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而權益比率過大,意味着企業沒有積極地利用財務槓桿作用來擴大經營規模。

根據2023年一季度文旅集團資產負債表數據可知,各文旅集團在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等方面較同期而言暫未發生差異性變化,這也值得各文旅集團進行思考。距全面放開已過去數月,各文旅集團在行動上有所怠慢,需進一步加強。

現金流量

2023年1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及同比來看,28家文旅集團總值為60.45億元,均值為2.16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正的有19家,其中淨額高於10億元的有3家,分別為中國中免(74.25億元)、豫園股份(36.55億元)、王府井(12.67億元),負的有9家,其中最低的為華僑城A(-79.82億元)。28家文旅集團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同比均值為-476.6%,高於均值的為22家,低於均值的為6家。

2023年1季度投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及同比來看,28家文旅集團總值為-24.13億元,均值為-0.86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正的有6家,分別為*ST雪發(22160萬元)、王府井(15880萬元)、豫園股份(12100萬元)、華誼兄弟(275.4萬元)、ST凱撒(58.25萬元)、眾信旅遊(27萬元),為負的有22家,其中有6家超過1億元。28家文旅集團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均值為-90.41%,低於-100%的有7家,將平均值大幅度的拉低。

2023年1季度籌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及同比來看,28家文旅集團總值為26.7億元,均值為1.04億元。籌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正的有10家,為負的有16家,其中包含2家為0,為麗江股份、同程旅行,有4家超過了1億,分別為華僑城A(387100萬元)、三峽旅遊(23190萬元)、西安旅遊(18680萬元)、桂林旅遊(10430萬元)。28家文旅集團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均值為-194.85%,其中高於均值的有21家,低於均值的有5家,有2家未公佈同比數據,為九華旅遊、同程旅行。

根據2023年1季度文旅集團現金流量數據可得,中國文旅集團在資金方面仍然處於相對被動狀態,無法實現高付出高回報。因此在現金流量方面,文旅集團應打開思路,才能贏得市場先機。

行業動態

據邁點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年4-5月各地區文旅產業有效推進新業態打造,為后期發展推波助力,如攜程集團和舟山市戰略簽約全面開啟「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世茂管理簽約吉林遼源雪鄉項目將打造四季文旅項目、嶺南股份子公司恆潤集團已參與了上海迪士尼樂園項目、開元旅業集團簽約河南信陽五峰嶺度假樂園項目、張家界擬與萬達集團合作開發大庸古城項目、錦江旅遊與黃果樹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程旅行與甪直古鎮達成合作共同推進古鎮升級改造等等。

與此同時,各大文旅集團想要保持長期旅遊消費良好勢頭,以下幾點值得參考借鑑:一是繼續加大業態創新供給,實施更為精準的品牌營銷和品牌打造;二是持續升級服務水準,釋放旅遊活力,展現青春姿態;三是積極響應國家文旅政策,跟緊時代號召,助力文旅發展。

消費者有需求,行業就有前景。封沉將近3年的文旅行業,已逐漸看到未來曙光。基於前三個月的重整和改造,即將到來的暑假和下半年的十一長假將迎來旅遊高峰期,各大文旅集團都應把握這些機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