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5-26 09:58
日前,微信宣佈「刷掌支付」功能上線,用户目前可以在北京實現刷掌坐地鐵。據騰訊介紹,微信刷掌可在很多場景使用,可與交通卡、會員卡、校園卡、門禁卡甚至門票電子碼綁定,刷掌驗證身份就能進行支付、入門、簽到等。
實際上,刷掌支付已經是一則「舊聞」,相關功能在2022年就已實現。2022年10月,騰訊財付通上線「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部分線下門店已經開始測試該新支付方式。而亞馬遜更是在2020年9月,就發佈了手掌掌紋識別技術Amazon One,該技術最初應用於其線下店鋪的繳費環節,實現用「手」結賬。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掌紋識別……新技術的出現總是伴隨着質疑,最為人所擔憂的就是信息安全問題。隨着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不斷進步,哪種方式會迎來更大範圍的應用?哪些公司又在這一領域有深度佈局?
掃碼、刷臉、刷掌,誰的優勢更大?
目前而言,在公共場合的主流支付方式依舊是掃碼支付,而在用户手機端,則實現了指紋支付、小額免密支付等功能。
事實上,指紋支付由於接觸式、特定屏幕成本高昂、易殘留等問題,想要實現公共場合應用幾乎無望,而「刷掌」可以看做指紋識別的升級版,將與掃碼、刷臉等支付方式一較高低。
首先,要明確刷掌支付自身的優點。
相比於指紋識別,刷掌支付更加安全與精確。每個人的指紋、掌紋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掌紋複雜程度更進一步,安全性也就跟高。同時,指紋識別是讀取指腹的表皮紋路,「刷掌」讀取的則是「掌心紋路+靜脈紋路」,能夠避免暴露在外以及複製偽造。此外,刷掌全程無需點擊等操作,僅需輕輕抬手就能識別支付,避免了接觸風險。
概括性地講,相對於其他生物識別技術來説,靜脈識別技術其具有六大特性:誤識率低、支持活體識別、快速易用、特徵穩定、安全防盜和可實現非接觸式識別。
在種種特性的加持下,刷掌支付會比掃碼、刷臉更具優勢嗎?答案是肯定的。
作為刷臉支付和掃碼支付的中間態,刷掌支付在身份識別的基礎上進行鑑權和交易清算方面,是一個綜合體驗更優的選項。
掃碼支付的缺陷在於便利性問題。解鎖手機、打開APP、掃碼,其實包含了三個步驟,其實已經稍顯繁瑣。而且二維碼還存在標識固化的問題,收款二維碼容易被偽造就是這一缺陷導致。
刷臉支付的問題就在於私密性。在公共場合掃描人臉進行支付的體驗,多數人羣依舊會「腳趾扣地」——刷臉支付經常需要消費者在設備前進行例如張嘴、搖頭、眨眼等活體檢測的動作。而且,公共場合隨處可見的攝像頭、氾濫的互聯網信息泄露,使得人臉信息幾乎是「觸手可及」,AI的進步更是令人臉合成近乎「以假亂真」。
相比之下,刷掌支付的便利性、安全性、私密性都更勝一籌。作為非接觸式、非侵入性的生物識別方式,刷掌支付只需在攝像頭前晃一下手掌就可以,既能做到無感,又避免了尷尬。並且,掌紋數據的獲取還相對困難,除非用户主動貢獻,否則掌紋信息、靜脈紋路等深層生物特徵很難被完整提取,當前的AI對於手指、手掌的處理也存在明顯瑕疵。
這些公司已佈局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隨着生物識別技術的不斷進步、應用場景的拓展,生物識別市場持續擴張。
Frost & Sulliva預計,全球生物識別市場的規模將以19.1%的年複合增長率從2020年的240億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483億美元。根據市場調研在線網數據,預計到2025年,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億元,同比增長率將達到30%以上。
基於廣闊前景,騰訊、阿里巴巴、亞馬遜等眾多巨頭都在積極佈局生物識別。A股市場,也有一眾概念股早有佈局,如廣電運通、熵基科技、海泰新光、盛視科技、百勝智能、雄帝科技、漢王科技等。
其中已有個股近期迎來大漲。
截至5月25日收盤,百勝智能連續三天「20CM」漲停,5月26日,該股繼續衝高,截至發稿張超10%,五天內漲幅超過110%,最新動態市盈率已超過200倍。
據深交所披露,百勝智能在5月17日至25日漲幅嚴重異常期間,獲自然人買入12.75億元,佔比76.27%(其中,中小投資者累計買入超8億元,佔比49.19%)。機構投資者買入佔比23.73%。
從5月25日龍虎榜數據看,徐留勝、量化打板等知名遊資榜上有名。
從龍虎榜公佈的三日買賣數據來看,蘇南幫等知名遊資榜上有名。
需要指出的是,百勝智能同時具備智能機器概念,近幾日的大漲也是得益於此,而非「刷掌支付」概念,這也意味着市場對於「刷掌」這一概念並未炒作慾望。從基本面來看,百勝智能近年來業績表現也不加,營收增速持續保持在個位數水平,2023年一季度淨利潤更是大幅下滑33%。
成本與信息安全仍是「絆腳石」
不過不可忽視的是,刷掌支付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最為突出的依舊是成本、信息安全兩大問題。
首先,成本問題。
短期來看,刷掌支付的方式恐怕難以大範圍去鋪開,因為其設備成本太高,基本無法在中小商户層面普及。上市公司方面,百勝智能日前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掌靜脈識別」涉及的相關業務尚處於市場推廣應用階段,暫未形成收入,暫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其次,信息安全問題。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目前掌紋的應用場景並不多,且這屬於一種隱私性的生物特徵,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難度,企業在推進這種應用的時候,要充分評估自身是否有能力保障生物特徵信息安全。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呼籲,金融管理部門應加快出台並不斷完善生物識別技術在支付領域的應用規範、技術標準等,推動各類參與主體提高認識、增強能力,共築支付安全防線。
總的來説,從技術層面上,「刷掌支付」目前仍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我們仍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它,給予它更多信心。假以時日,或許這項技術會取代當前熱門的移動支付方案,成為各行各業中最常見的支付方式。但是在二級市場層面,資金對「刷掌支付」概念尚未顯露出炒作傾向,相關概念股業績也尚無明顯起色,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