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恆生銀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大灣區是青年企業家事業的首選

2023-05-24 16:09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喻淑琴 廣州報道

5月24日,「粵港合作周」啟動儀式暨SmartHK 「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論壇」開幕式在廣州舉行。

在下午的「大灣區青年企業家峰會」上,恆生銀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在發表致辭時表示,大灣區是初創公司和青年企業家事業的首選區域。

灣區各城市可優勢互補、達成共贏

「預計到2030年,大灣區的GDP 總額將會增加到4.6萬億美元,是現在的一倍多。」施穎茵在致辭中表示,大灣區發展潛力大,看好大灣區的投資及發展機遇。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粵港澳合作互動,這對國家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施穎茵介紹,大灣區各城市具有不同優勢。香港是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健全的法律制度、友好的營商環境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使香港成為理想的創業投資之地。「但香港也存在侷限,如土地空間狹小等。要在香港興建大型研發廠房,也並不容易。反觀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使深圳、廣州等成為全球一流的製造業基地以及科創中心的主陣地。」施穎茵表示,「各城市之間要加強合作,可以優勢互補,達成共贏。」

在施穎茵看來,擺在眼前的機遇,就是大灣區發展。施穎茵認為,「恆變生無限,任何轉變都會帶來機會。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做好準備、抓緊機遇。」 

經濟多樣化及轉型讓中小企業也有很多機會

一份貝恩和恆生聯合發佈的報告指出,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中,有大概250萬個微型企業,27萬個小型企業和2.7萬個中型企業。施穎茵表示,「這些企業幫助大灣區實現經濟多樣化以及轉型升級。在2021年,中小企業佔廣東省 GDP比重達55%。」

「可能有人會問,機會是不是隻屬於大型企業呢?答案當然不是。」施穎茵認為,大灣區也是初創公司和青年企業家事業的首選區域,目前已經有不少青年企業家在大灣區追尋他們的創業夢。不過,在大灣區創業的企業家曾跟她介紹過他們面對的困難,比如要熟悉內地的法律法規、熟悉內地市場,還要應對激烈的競爭。

對此,施穎茵表示,恆生銀行積極協助推廣大灣區,包括支持「粵港合作周」的旗艦活動 SmartHK 論壇等,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增強香港和內地各省市的交流。

「今年是恆生銀行成立90周年。恆生的經驗和多元化的業務,特別是恆生在香港和廣州設有跨境財富管理中心和跨境理財專隊,能為企業和青年企業家提供可靠服務。所以,恆生會積極支持大灣區企業及創業家,為大灣區發展出一份力。」施穎茵表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