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5-23 17:40
騰訊整合遊戲相關業務,虎牙來了新的董事長
《晚點 LatePost》獨家獲悉,騰訊副總裁林松濤將接替黃凌冬出任虎牙(HUYA.US)董事長,同時他還將繼續在騰訊履職,負責應用寶業務,向騰訊 COO 任宇昕匯報。而黃凌冬在卸任后,繼續在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羣(IEG)任職。
虎牙是中國頭部獨立遊戲直播公司,旗下產品包括虎牙直播、聚焦東南亞和中東的遊戲及泛娛樂直播平臺 Nimo TV。2020 年 4 月,騰訊成為其控股股東。
新任董事長林松濤於 2003 年加入騰訊,是騰訊設立產品經理崗后的首位產品經理,他先后擔任 QQ 、QQ 空間、開放平臺、應用寶等業務的核心負責人。2016 年,應用寶獲得騰訊名品堂大獎,林松濤也於這一年升任騰訊副總裁。2021 年起,他擔任騰訊在線視頻總裁。
多位騰訊人士告訴《晚點 LatePost》,林松濤擅長做平臺型業務。在負責 QQ 空間時,他最早在騰訊提出 「開放平臺」 概念,並引入了受眾廣泛的開心農場等社交遊戲;移動互聯網時期,林松濤接手應用寶后,在兩年里完成了騰訊開放平臺和應用寶團隊整合,應用寶也成爲了行業排名第一的第三方應用商城。他即將管理的虎牙也是遊戲行業重要的宣發平臺。
最近幾年,遊戲直播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隨着抖音、快手、B 站這類綜合型視頻平臺崛起,垂類直播平臺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綜合型平臺的優勢在於其龐大的用户基數。《晚點 LatePost》瞭解到,抖音 2022 年的日活躍用户數在 7.5 億左右,直播日活躍用户接近 1 億,直播收入達 1300 億元。
相比之下,虎牙直播在同年的月活躍用户數在 8430 萬左右,收入為 92.2 億元。
由於遊戲用户羣體規模較大、消費力強,各大平臺也在加註對遊戲直播的投入。2020 年,B 站引入大鵝文化原 CEO 王宇陽加盟,負責直播業務。
虎牙不甘被埋沒,其近年來做了諸多嘗試,包括陸續簽下《王者榮耀》《穿越火線》等賽事版權,以及在 2021 年砸下《英雄聯盟》LPL 聯賽五年直播及三年點播權。這些賽事幫助虎牙留住了既有用户,但代價是虎牙運營成本增高。
一位接近騰訊遊戲人士稱,遊戲直播業務之於騰訊是不可缺少的。當遊戲分發渠道越來越分散,核心玩家需要尋找自己的聚集地,垂直、專業平臺的價值重新被放大,這是虎牙的機會。
如掌上英雄聯盟和王者營地,這些社區可以讓玩家在非遊戲時間,通過內容、新聞、賽事、社交等,繼續保持住玩家對遊戲的關注。TapTap 則提供了遊戲版大眾點評的價值,玩家依然需要高效途徑來了解遊戲的好壞,以及發表自己的看法。TapTap 是心動網絡在 2016 年成立的遊戲社區,目前其月活躍用户已超過 3000 萬。
目前虎牙在產品上的既有優勢仍然穩固,多數頭部遊戲主播仍集中在此。在這個行業,主播在哪里,核心用户就在哪里。
一位資深直播行業人士告訴《晚點 LatePost》,遊戲對抖音、B 站而言只是一個垂類,它們很難將優質資源持續投入在單一領域。虎牙則不同,作為一個垂直平臺,無論是流量機制還是社區氛圍,對遊戲主播都更友善。2022 年,B 站曾花費上億元簽下了虎牙的頭部主播 Uzi,但隨后其關注度和人氣持續下降。一年后,Uzi 迴歸虎牙。
隨着遊戲版號在 2022 年中開始獲得定期發放,遊戲行業重新恢復增長,內容供給也不再是問題。對虎牙來説,如何向一個遊戲社區轉型是接下來最大的考驗。
過去,以投資和連接為紐帶的騰訊,對旗下許多業務及子公司採取相對自由生長的管理模式。這樣的好處是靈活度高,但協同性低,大戰略推進緩慢。現在 ,騰訊正在覈心業務上改變這樣的策略。
《晚點 LatePost》此前曾報道,閲文集團總裁兼 CEO 侯曉楠兼任騰訊動漫業務負責人;更早之前,原 QQ 負責人樑柱轉任了騰訊音樂集團 CEO,騰訊遊戲天美工作室總裁姚曉光也兼任了 QQ 負責人。這些業務彼此之間已經開始聯動。虎牙將成為又一個。(文|高洪浩 編輯|宋瑋)
大模型創業潮中又多兩名大廠技術負責人,分別來自阿里和小紅書
《晚點 LatePost》瞭解到,近期又有多名來自互聯網公司的技術業務負責人離職,參與大模型相關創業。
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淘系技術部的賈榮飛,與小紅書 AI 平臺部負責人顏深根。據瞭解,前者將做 3D 技術相關的應用層創業;后着則將做通用大模型。
賈榮飛在離職前任職於阿里巴巴,他在淘系技術部擔任商品 3D 重建及 AI 設計算法負責人,協助搭建了業內首個基於神經輻射場(NeRF)技術、通過二維圖像實現商品 3D 建模的工具 ObjectDrawer。
在加入在阿里以前,賈榮飛在搜狗最高升任至廣告算法總監,任內參與了搜狗視頻搜索、網頁搜索、個性化新聞、精準展示廣告等產品的建設。
另一位是小紅書原 AI 平臺部負責人顏深根,他曾牽頭設計、建造並優化小紅書的 AI 算力系統。
根據公開資料,顏深根 2014 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隨后加入百度研究院,作為技術負責人開發 Minwa 超級計算機項目。一年后他入職商湯科技,任數據與計算平臺部執行研究總監,負責搭建大規模高性能 AI 計算平臺和深度學習訓練框架。在商湯科技任職期間,他還花了兩年時間在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博士后,所發論文涉及分佈式計算、機器學習與算法優化。
目前參與大模型創業基本有兩類選擇,一種是從零開始自研模型,這意味着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採購算力、清洗數據、設計模型框架。另一種是基於已有大模型做微調,用更加專有的數據與行業認知做出垂類應用。前者對於資源整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也是國內互聯網大廠的競爭主場,相比之下,后者則更適合初創公司嘗試。
在去年 9 月的一次對談中,OpenAI CEO Sam Altman 稱自己對初創公司訓練模型的能力持懷疑態度,但認為他們可以在鏈接基礎模型和行業需求之間發揮巨大價值。「他們所做的 1% 訓練,對於應用來説至關重要」,能做好這一點的初創公司將能利用飛輪效應,獲得更多的用戶數據不斷精進,進而拉開和競爭對手的差距。(文丨孫海寧 編輯丨高洪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