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每年燒掉上百億美元,元宇宙大夢「壓垮」Meta,蘋果出手能否改寫頹局?

2023-05-22 16:00

身為社交媒體巨頭的掌門人,扎克伯格已經在虛擬現實之夢上傾注了數十億美元,但仍沒有任何即將成功的跡象。如今全球最富有的公司即將出手,可能將改寫遊戲規則,奪取勝利果實。

元宇宙被 AIGC 搶走風頭

在 Meta 公司今年 4 月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 CEO 扎克伯格明顯相當被動。砸下數十億美元、被寄予延續帝國輝煌厚望的元宇宙願景還沒來得及初試啼聲,就被圍繞人工智能(AI)掀起的洶涌狂潮搶了風頭,剎那淪為明日黃花。

批評者們注意到就連 Meta 自己的底氣也有所減弱,扎克伯格去年 11 月和今年 3 月兩份聲明間的口吻大為改變。之前扎克伯格強調這個項目屬於「高優先級的增長領域」,而今年 3 月則轉而表示「推進 AI」纔是公司的「最大單一投資方向」。

但扎克伯格本人還是做出了澄清,表示「有人認為我們正以某種方式放棄對元宇宙願景的關注,我想提前強調,這樣的判斷並不準確。」

「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專注於 AI 和元宇宙技術,未來也將繼續雙管齊下……構建元宇宙是個長期項目,但我們的基本思路將保持不變、努力方向也不會動搖。」

Facebook 更名 Meta 一年半了,小扎的元宇宙似乎無實質性進展

在 Facebook 更名為 Meta 的 18 個月之后,儘管扎克伯格仍然堅稱「元宇宙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繼任者」,但他的願景在這一年多當中似乎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曾經的概念藝術、技術演示和原型設備仍然停留在概念、演示和原型階段,Meta 公司甚至難以明確定義自己到底想搞什麼。

在去年 5 月發表的博客長文中,英國前副首相、現任 Meta 全球事務總裁的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僅僅用模糊的術語描述了元宇宙的定義本身,但后面卻用 8000 個字具體介紹了這項技術將如何改變世界。

「元宇宙是一種合乎邏輯的進化方向。它代表着下一代互聯網,一種更加身臨其境的 3D 體驗。它所強調的是一種臨場感,一種與他人面對面、或者身在別處的感受。元宇宙的早期版本已經在〈Roblox〉、〈我的世界〉和〈堡壘之夜〉等遊戲中得到體現。元宇宙強調將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等技術結合起來,這些技術雖然還很年輕,但也已經應用了一段時間。」

克萊格還堅持認為,元宇宙這個概念絕不會僅僅淪為圈內狂歡的小眾產品:元宇宙如今已經存在。「元宇宙代表的不只是 VR 所分隔出的新世界,也就是我們戴上頭顯后看到的、與真實世界相互獨立的新環境。相反,VR 是光譜的另一端,強調通過化身或手機觸及虛擬空間,配合將計算機生成的圖像投射到我們身邊的 AR 眼鏡,最終構成將物理和虛擬環境融合起來的混合現實體驗。」

爲了迴避批評,Meta 甚至對元宇宙做出了極為寬泛的定義——「只需在 iPhone 上設置一個表情,或者是登錄〈堡壘之夜〉打兩把,也算是接觸到了元宇宙。」但從這個角度看,Meta 這 18 個月來的努力似乎並沒把元宇宙拉近哪怕一絲一毫。

實的不行就來虛的,接下來的論述就是宂長的前景描繪,俗稱「畫大餅」。

能賺到多少現實世界的真金白銀?

在 Meta 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德勤諮詢公司表示到 2035 年,僅英國一個國家就能從元宇宙中獲得「400 億至 750 億英鎊的額外 GDP 貢獻。」

這份 25 頁的報告是 Meta 針對各大區域市場委託發佈的九份報告之一,題材從《元宇宙及其在美國的潛力》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建立元宇宙》不等。報告樂觀地指出,「英國有很大可能在元宇宙時代擔任領導者」,並得出結論稱相應收益可能達到 GDP 總體規模的 2.4%。爲了得出這一結論,德勤也使用了跟克萊格大致相同的模糊定義,只是進一步擴大了涵蓋範圍,甚至把整個加密貨幣也作為附帶收益納入了計算。

報告指出,「元宇宙可能需要使用基於不可變分類賬的新型驗證技術——也就是區塊鏈,目前被廣泛統稱為「Web3」,藉此支持其去中心化屬性。」目前想在元宇宙領域挑戰 Meta 主導權的競爭對手,基本上都是在區塊鏈之上又套了個 3D 引擎的外殼:

Decentraland 和 Sandbox 等虛擬世界都在用「土地」和「物品」換取現實世界中的金錢,但吸引到的活躍用户仍然有限。

德勤公司表示,「英國的新興市場、商業模式、技能發展和工作方式將創造相應的經濟價值。」這里説的新興市場是什麼?好吧,報告提到了利物浦足球俱樂部 2022 年 3 月推出的 NFT(不可替代代幣)系列,「儘管只賣出了 95% 的代幣,但仍產生了 113 萬英鎊的收入」。幾個月后,利物浦爲了買下本菲卡隊前鋒達爾文·努涅斯而花掉了 8500 萬英鎊,由此看來區區 100 多萬收益基本不影響球隊的總體財務狀況。

創意機構 Diva 首席戰略官 James Whatley 評論稱,「很多水平有限、缺乏考證的文章把元宇宙稱為「3D 世界,例如 Sandbox、Decentraland 和 Roblox」。但其中有兩個都只能支持幾百用户,而且網站體驗相當糟糕;另一個則是每天服務 6600 萬活躍用户的電子遊戲平臺。」

在 Whatley 看來,「務必要當心那幫先是承諾元宇宙將要產生的巨大收益,但卻只能拿出 Web3 糟糕體驗的顧問。如果你真想投身這個領域,想跟數億人交互、至少是一起玩玩遊戲,那就千萬要遠離那些垃圾 3D 網站。」

但德勤堅持認為,教育也是元宇宙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虛擬世界有望改變課堂環境,幫助學生們避免移居英國的高昂生活成本。這對目前在英國大學就讀的約 60 萬國際學生來説不啻為一大福音。」醫療保健、工業、實況娛樂,甚至是常規的辦公室工作,也都有獲得元宇宙加持的機會。

Meta 連年燒掉上百億美金,只有 VR 遊戲見到錢了

如今 Meta 不僅需要承受來自外部的壓力,就連公司自己的股東間也瀰漫着不滿的情緒。單去年一年,該公司負責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研究的「現實實驗室」就燒掉了 137 億美元。部門負責人 Andrew Bosworth 在 2022 年 12 月的一篇博文中預測,公司今年還要把五分之一的預算劃撥給他們。

可多年的投資砸下去,底層技術發展真正帶來的回報只有一例:電子遊戲。

Meta 的 Quest 2 頭顯是一款售價高達 400 英鎊的獨立設備,目前在市場上倒是佔據領先,可以支持不少最流行的 VR 遊戲。除了 Meta 自家的音樂遊戲《節奏空間》和健身應用《Supernatural》,還有接入高配置遊戲 PC 能玩到的好評大作《半條命 Alyx》——2004 年傳世鉅作《半條命 2》的后續作品。喜歡玩遊戲的朋友,懂的都懂。

Whatley 表示,「Meta 一直在反覆重申自己關於什麼是元宇宙、什麼不是元宇宙的觀點。我也看過 Meta 演示文稿,里面説 Instagram 上的增強現實濾鏡也算元宇宙。行吧,這多少還有一絲絲道理。后來他們又説每個人都在參與元宇宙的構建,可 Quest 2 排名前 38 位的暢銷軟件全部都是電子遊戲,這已經很能説明問題了。至於第 39……是一款模擬「走木板」體驗的軟件。」

哪怕是在這個領域,Meta 也沒有太大的優勢。《半條命 Alyx》本身是為基於 PC 架構的對手平臺 Valve Index 製作的,該平臺售價高達 919 英鎊,專門服務於想在「整個房間里」享受遊戲的硬核 VR 玩家。市場上的另一股勢力則是索尼售價 529 英鎊的 PlayStation VR2 頭顯,匹配的是廣受主機遊戲玩家追捧的 PlayStation 5 遊戲機。

蘋果虛擬現實頭顯將揭開神祕面紗

如果還有人對 Meta 的元宇宙野心抱有一絲絲希望,那麼下面出場的這位更是重量級——就在 6 月 5 日,科技領域的最大保守派蘋果即將揭幕自己的虛擬現實頭顯。

從來自供應鏈的內部情報、加州方面的報告以及蘋果公司跟開發者間的緊密生態共同體來看,曾經打造出 iPhone 的科技巨頭採取的是跟其他競爭對手截然不同的產品定位。蘋果頭顯價格高達數千美元,其長期目標是創造出一種新型設備,讓大家不用出門就能跟世界各地的朋友沉浸式交流。

單是這一個應用場景就足夠改天換地,相信在穩定迭代個幾年之后,這些頭顯的后續版本將會把同樣的技術塞進一副輕量化的眼鏡當中。到那時,我們只要打開 Zoom 視頻會議窗口,就能在虛擬空間里跟遍佈四海的用户們相聚。

但接下來這幾年必將是一段艱苦且鮮有曙光降臨的黑暗時光,即使強如扎克伯格,也未必承受得了每年 100 億美元這樣的恐怖揮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