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5-22 10:18
二級市場對上市公司而言有時候就是一塊「試金石」,公司有多少「含金量」有多少「水分」,往二級市場上一放便會現出原形。
今年4月27日, 珍酒李渡 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作為近7年來首家登上資本市場的白酒企業,珍酒李渡上市時各種光環加身,比如「港股白酒第一股」、香港今年迄今最大IPO、2023年全球消費行業最大IPO等等。
聚光燈下,珍酒李渡鳴鑼開市,發行價為10.82港元/股。然而開盤后畫風突變,珍酒李渡在眾目睽睽之下破發,上市首日大跌17.93%,市值便蒸發約63億港元,令投資者驚愕不已。截至5月18日收盤8.66元/股,珍酒李渡的市值僅為27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47億元。
這與上市前的估值相差甚遠。資料顯示,2021年11月及2022年6月,華爾街私募巨頭KKR通過Zest Holdings分別斥資3億美元和5億美元投資珍酒李渡,最后一輪融資估值近50億美元,約合340億元人民幣。
此次發行后,KKR通過Zest Holdings持有珍酒李渡佔總股本13.78%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不過珍酒李渡上市第一天,KKR就虧了超20億港元,「華爾街之狼」成了冤大頭。
上市前,珍酒李渡在造勢上下足了功夫,曾斥資百萬貧窮國際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給自己封了個「中國第四大民營白酒公司」的名號,並聲稱珍酒李渡在所有擁有3種或以上香型的白酒公司中排名第三。
然而事實上,中國白酒行業中,規模較大的,能夠放到檯面上的白酒品牌比如茅臺、 五糧液 、 瀘州老窖 等等背后幾乎都是國有控股的股份制企業。
而這家所謂全球知名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實際上也是一家備受爭議的機構。據悉,博士蛙、諾奇、輝山乳業、瑞幸咖啡等「知名」財務造假企業IPO時用的就是沙利文的數據。
珍酒李渡確是市面上難得同時擁有3種或以上香型的白酒公司,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四大品牌。但實際上,珍酒李渡成立時間不足兩年,旗下珍酒品牌是當年異地茅臺的試驗品,2009年以8250萬元的拍賣價拿下珍酒后,創始人吳向東便聲稱珍酒是「醬酒第二」。
談及吳向東,這也是白酒江湖里一位「風雲人物」,被傳是「茅臺」「五糧液」背后的「神祕男人」,還是「A股酒類流通第一股」 華致酒行 的實際控制人。珍酒李渡官網中對吳向東的描述是這樣的:「中國優秀企業家」「中國品牌建設十大傑出企業家」「安永企業家獎」「改革開放40年中國酒業風雲人物」……
早在2003年和2009年,吳向東通過旗下公司分別收購相關白酒企業並開始運營管理湘窖、開口笑及珍酒、李渡等系列品牌。2021年,吳向東將貴州珍酒、江西李渡酒、湖南湘窖和開口笑等資產注入其全資控制的珍酒控股,再通過搭建紅籌架構,為海外上市鋪路。
上市前夕,吳向東還給自己封了個「大紅包」。2021年,珍酒李渡宣派股息18.86億元,按照股權架構,吳向東一個人就可分得15.3億元,而當年公司的賬面現金僅有15.45億元。
完成四個品牌的整合后,吳向東把珍酒李渡的規模做得足夠大了。招股書顯示,2020至2022年,珍酒李渡的全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3.99億、51億、58.5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2.7%和14.8%;淨利潤分別為5.2億元、10.32億元、10.3億元,利潤率為21.7%、20.2%、17.6%。
然而這一數據的真實性備受懷疑。招股書顯示,珍酒李渡的營收支柱珍酒品牌在2020年、2021年實現營收13.46億元、34.88億元。然而據貴州省企業聯合會發佈的「2021年貴州民營企業百強」的公示名單,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2020年營收僅7.31億元,位列百強第55名,兩者數據差額巨大。
珍酒李渡還自稱是「四大國宴用酒之一」,以凸顯自身高端定位,價格對標茅臺。招股書顯示,珍酒的主銷產品珍三十/500ml的建議零售價為1888元-1999元,珍十五建議零售價為799元-999元。
然而不具備茅臺一樣的品牌影響力,這樣的價格消費者顯然是不買單的,價格倒掛也就在所難免。根據「今日酒價」的數據,珍三十目前的市場一批價為810元,珍十五市場一批價為330元。
價格倒掛之外,能否賣得出去纔是關鍵。但數據表明,珍酒李渡動銷似乎並不通暢,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珍酒李渡存貨分別為17.37億元、36.49億元、51.39億元,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517天、414.4天、612.8天。
從現金流的角度看,從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珍酒李渡的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15.24億元、9.69億元、-10.2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