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連創33年高位!除了股神青睞 日股爆發背后還有哪些「祕訣」?

2023-05-19 14:42

如果要論二季度迄今,全球股票市場中最為靚麗的一道「風景線」,那麼顯然非日本股市莫屬!

投資乾貨:(MSCI日本ETF $EWJ MSCI日本小盤股ETF $SCJ )

周五(5月19日),日經225指數進一步強勢高開逾1%,最高觸及30924.47點,創下了自1990年8月以來的新高,收在30808.35點。在本周早些時候,東證指數已經率先創下了1990年8月3日以來的最高收盤點位。

image

多組對比可以顯示出日股今年以來的強勢:東證指數年內已累計上漲了逾15%,遠遠超過了標普500指數約9%的漲幅。截止本周三,追蹤日本股市的最大規模ETF——iShares MSCI Japan ETF年內已上漲了11.8%,而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DR S&P 500 Trust (SPY)同期漲幅則僅為8.6%。

如果把周期縮短到二季度迄今的短短一個半月,日股的漲幅更是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幾無敵手……

image

日股為何能一舉領漲全球?對於許多國際市場的投資者而言,近來提到日股的優異表現,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的,無疑都是「股神」巴菲特在上月對日本市場表現出的強烈投資意願。正是巴菲特進一步增持了日本五大商社倉位,令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注意到這一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巨大投資機會。

不過,日股本輪爆發背后的成功祕訣,真的僅僅只是獲得了「股神」的青睞嗎?

答案顯然沒那麼簡單!事實上,在M&G Investments亞太股票團隊聯席主管Carl Vine看來,並不是巴菲特的出現讓日股變得吸引人。巴菲特所看到的(機會)其實也正是其他人眼下正在看到的,人們對日股的前景正感到非常興奮!

至於究竟有哪些因素在推動着日股上漲?「乾貨」其實有很多……

狂熱的外資買需

根據東京證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的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目前已經連續第六周成爲了日本股票的淨買家。在此期間,外國投資者大舉湧入了日股股票和期貨市場,淨流入逾300億美元,是過去10年最大規模的資金流入之一。

image

根據交易所的數據,在截至5月12日的最近一周內,海外交易者又淨買入了價值7810億日元(約合57億美元)的股票和期貨。

傑富瑞日本股票策略師Shrikant Kale表示,自2012年「安倍經濟學」時代初期以來,他就從未見過外國投資者對日本如此感興趣。

在歐美銀行系統不穩定和信用緊縮風險的籠罩下,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者似乎看到了日本股市作為避險地的「穩定性」。日本股票給人的長期低迷印象正在減弱,持續穩定在1美元兑換130日元的日元匯率、以及股神巴菲特對日本五大商社的增持,也令不少海外投資者對投資日本產生了更多的興趣。

高盛日本公司就表示,近來已受到了越來越多平時不太關注日本市場的海外投資者的諮詢。不少海外投資者在看到日本股市的漲幅超過美股后,開始調查其中的原因,他們的建倉買入又進一步促使股市上漲,形成了目前的良性循環。

一個值得留意的現象是,在巴菲特上月公開表態力挺日股后,包括對衝基金Point72、Citadel、黑石、KKR等在內華爾街資本也已相繼造訪日本。這些海外資金有意複製巴菲特的策略,通過低成本日元融資押注高股息日元資產。

其實,巴菲特在日本五大商社上的加大投資,也存在着在國際市場上分散投資對象的想法。雖然巴菲特相信美國的增長潛力,但過度集中會產生風險。

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首席全球投資策略師Jeff Kleintop指出,日本股市的回報率是在波動性遠低於美國科技股的情況下實現的。這意味着日本股市對美國投資者來説應該頗有吸引力。對美國債務上限的擔憂可能也刺激了一些「末日準備者」湧入日本股市,以此作為避險手段。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Frank Benzimra和Tsutomu Saito等人在周二的一份報告中也表示,「外資的迴歸是日本股市復甦的重要標誌。(我們)將繼續對日本股票維持超配,並偏向銀行、金融和價值股的投資。」

深層次的企業治理變革

當然,在海外投資者今年對日本產生興趣之前,他們此前在這片「失落地帶」曾經歷過長達數十年虛假的曙光和令人失望的低迴報。那麼這一次,即便有着避險和多元化分散投資的需求,他們又為何鐵了心一定要來日本市場?日本市場的吸引力就一定遠超全球其他地區嗎?

這便不得不提日本市場眼下正經歷的一場「蜕變」了!

金融服務提供商Rosenberg Research總裁David Rosenberg表示,日本股市本輪上漲的主要原因還源於治理標準的提高,以及企業部門推動向股東返還現金。日本多年的公司治理改革已開始見效,這項改革最初由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倡導。

Rosenberg指出,目前日本企業的派息已大幅增加,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年中,日本企業宣佈的回購規模已飆升至9.7萬億日元(合714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Rosenberg還發現,近50%的日本公司資產負債表上有淨現金,而美國的這一比例只有20%多一點;東證指數成分股公司中約有54%的公司股價低於每股賬面價值,而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這一比例僅為7%。單從市淨率等估值指標來看,這就為日本股市提供了更堅實的底部和更高的上限。

今年3月底,東京證券交易所爲了改變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市淨率低於1倍的情況,還請求上市企業在意識到資本成本的前提下推進經營並公佈改善方案等。

與此相呼應的行動已開始擴大。4月下旬,JVC建伍株式會社推出了力爭「早日實現市淨率超過1倍」的中期經營計劃和股票回購,股價隨后大漲近4成。清水建設株式會社4月下旬也宣佈了上限200億日元的股票回購和積極壓縮政策性持股的方針,該公司股價隨后上漲了10%。

包括軟銀、豐田汽車、三菱商事在內的日本龍頭企業在近期公佈財報時,也均宣佈了新的股票回購計劃。不少分析師預計,到今年5月底,各日本上市公司的回購規模將進一步創下新紀錄。

高盛首席日本股票策略師Bruce Kirk表示:「(東京證交所)主題正引起許多海外投資者的共鳴,他們開始看到這方面的有利證據。在交易所這些變化的推動下,許多公司正在回購股份,釐清經常令人困惑的交叉持股,並在定期公開會議之前與股東進行更密切的接觸。」

對衝基金集團Man GLG日本股票主管Jeff Atherton也表示,東京證交所的鼓勵意味着「過去兩年在這方面發生的事情比過去30年還要多」,這是股市充滿活力表現的最大單一原因。他們對提高股本回報率有着堅定的態度,希望市值上升。

寬貨幣、穩經濟

最后,日本央行目前依然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日本相對穩健的經濟基本面,顯然也對日股的表現構成了提振。

儘管新行長植田和男上月已走馬上任,但日本央行暫時仍未改變其大規模的貨幣寬松路線。即便日本通貨膨脹率超過了央行2%的目標,但植田和男依然強調,「還不能放心地説通脹(達到了央行目標)」。

相比之下,歐美央行今年上半年還在持續加息,並已被迫在物價與經濟穩定之間作出艱難抉擇。繼續寬松的日本央行眼下依然處於能讓海外投資者放心購買的狀態。

日本宏觀經濟的表現目前也相對更為穩健。日本內閣府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摺合成年率增長1.6%,創下了近三個季度以來新高。

日本國家旅遊局表示,受益於中國放寬旅行限制,4月商務和休閒外國遊客人數從此前的182萬攀升至195萬。高盛策略師在報告中指出,考慮到入境旅遊業復甦、強勁資本支出計劃和日本央行持續寬松等積極因素,日本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前景十分強勁。

值得一提的是,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經濟前景指數來看,日本目前是七國集團中唯一一個超過臨界線100的。

日本第三大在線經紀商Monex的首席策略師Takashi Hiroki表示,日本企業的業績似乎相當不錯,重要的汽車行業預計利潤將增長。以內需為導向的企業正受益於入境遊增長的前景,而大型銀行也獲得了豐厚的收益。預計日本股市到今年年底將進一步上漲10%或更多。

里昂證券也認為,日本股市今年的漲勢或將延續下去,因盈利增長、股票回購和估值仍處於低位吸引了買家,巴菲特的認可、公司治理的改善均提振了市場,而企業財報的不俗表現或有望成為最新的上行催化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