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小金融機構監管不容松勁兒 宏觀政策需重協同效應

2023-05-18 08:35

轉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5月15日,人民銀行發佈《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圍繞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報告》提出要「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防範境外風險向境內傳導」。此外,《報告》專門以專欄形式討論硅谷銀行事件,認為儘管「硅谷銀行破產對我國影響可控,但需總結相關經驗教訓」。

  財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表示,在海外金融市場波動較大的背景下,本次《報告》對於境外風險的着墨明顯增多,詳解了硅谷銀行破產經過以及對我國的啟示。結合本次《報告》在金融風險防範方面新增的「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防範境外風險向境內傳導」的表述,他表示,監管對於金融風險的重視和防範將持之以恆。

避免貨幣政策大放大收 政策協調效應值得關注

  在分析硅谷銀行事件時,政策環境的影響引發了高度關注。《報告》提到,疫情期間,發達經濟體推行量化寬松政策、快速實施零利率,后續又因通脹高企而快速加息縮表,使商業銀行在寬松階段配置的低收益資產,需要在緊縮階段用高利率負債平衡,造成較大虧損。

  對於大放大收的貨幣政策影響,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表示,從歷史來看,美國在20世紀80至90年代發生的銀行危機和儲貸機構危機、2007年次貸危機以及本次硅谷銀行事件都發生在政策出現強力緊縮或快速加息階段。

  「中小銀行數量的下降是跨周期管理能力、市場競爭、數字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跨周期管理能力是微觀主體自己的事,但是美聯儲也有必要反思並優化其貨幣政策,平衡好與維護金融穩定的關係。」孫天琦表示。

  對於監管目標的設定,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認為:「從美聯儲角度來講,他們認為經濟安全運行、健康運行的標準指標就是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其他是參考指標。當這兩個指標脱離正常範圍,宏觀調控部門就要想辦法調節,使得經濟能夠進入到健康、安全的領域。從金融監管角度來講,金融監管要保證金融機構的安全運行以及金融機構之上的金融體系的安全運行。」他表示,兩者關心的問題不完全相同。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一級教授王國剛認為,要加強相關政策協調。「保持幣值穩定、抑制通脹是中央銀行的職責,但提高利率、緊縮銀根有其負面效應,一旦超出了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金融機構的承受力,就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后果。」他建議,要加大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金融監管的協調力度。

  實際上,我國在這方面一直比較重視,堅持穩健、正常的貨幣政策,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穩固對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支持力度,有效保持物價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為金融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監管應重視 更好發揮存款保險等機制作用

  在具體的金融監管方面,受訪專家均表示,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監管不容忽略。本次硅谷銀行即暴露出了其內部的一些脆弱性:從負債端看,該行存款多來源於創業企業,客户同質性高,儲蓄存款佔比很低,90%以上的存款不屬於受保存款,負債結構欠穩定;從資產端看,硅谷銀行貸款佔總資產的比例僅為35%,57%的資產投資於美國國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且缺乏有效應對利率風險的對衝安排。資產負債結構的不穩定最終引發流動性風險。

  此外,硅谷銀行風險爆發后,中小銀行受到的風險外溢衝擊更為明顯。部分美國中小銀行因存款來源不穩定、證券賬面損失較大、盈利能力不佳等原因,受到的外溢影響較大。例如,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遭遇擠兑,3月12日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第一共和銀行一季度存款流失超過1000億美元,已於5月1日被FDIC接管,摩根大通銀行收購其大部分資產負債。

  對此,《報告》提示,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監管應重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各國普遍加強了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評估和監管,而對中小型金融機構的關注相對有限。2018年,美國決定對金融機構實施分類監管,硅谷銀行在破產前屬於「第四類」機構,適用較為寬松的審慎監管標準,由於過渡期安排和兩年一次的壓力測試要求,硅谷銀行直到破產前都未開展壓力測試。事實上,中小金融機構的承壓能力更弱、脆弱性更明顯,同樣有可能在風險積累和市場恐慌中釀成系統性風險。

  在我國,對中小金融機構的金融監管一直是重點。根據人民銀行2021年四季度439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央行評級結果顯示,大部分機構在安全邊界內(1-7級),高風險機構(8-D級)連續6個季度下降,較峰值壓降過半。從機構類型看,大型銀行評級結果最好;而在中小銀行中,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的評級結果較好,其中,城市商業銀行有10%的機構為高風險機構(資產佔全部城商行的3%);農合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信社)和村鎮銀行風險最高,高風險機構數量分別為186家和103家,資產分別佔本類型機構的5%、7%。

  此前一些大型金融機構被視為「大而不能倒」,被賦予「系統重要性」。而本次硅谷銀行事件引發了關於「小而不能倒」的新討論。王國剛表示,2022年底,硅谷銀行資產總額為2117.93億美元,佔全美銀行資產的比重僅為0.92%。但本次美聯儲、FDIC等採取快速行動宣佈為硅谷銀行所有存款人提供全額保障,這背后原因也是複雜的。例如,硅谷銀行的存款人賬户有相當大一部分未被存款保險機制所覆蓋,在簽名銀行約800億美元的存款中大約90%的賬户未被存款保險所覆蓋,由此,一旦銀行經營陷入虧損,存款人恐慌心理就將加重。此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心理陰影等綜合效應,也讓各類主體深刻感受到了金融脆弱性帶來的嚴重后果。

  在我國,「規範中小銀行公司治理,健全風險防範機制」「完善存款保險早期糾正機制,紮實織密金融安全網」等工作一直在穩步推進。其中,存款保險與監管部門適當分工,各有側重,互為補充,促進風險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針對一些高風險中小銀行存在的問題,更應在加強風險監測、覈查的基礎上,依法採取要求補充資本、控制資產增長、控制重大交易授信、降低槓桿率等早期糾正措施,及時化解風險。

  本次《報告》強調,要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充分發揮存款保險制度的早期糾正和市場化風險處置平臺作用;此外,《報告》表示,應不斷充實金融風險處置資源,完善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管理機制,與存款保險基金和相關行業保障基金雙層運行、協同配合,共同維護金融穩定與安全,並提出要「加快推進金融穩定法制建設,推動《金融穩定法》出臺,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