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5-17 13:24
每經記者 陳婷 每經編輯 劉雪梅
預製菜,成為生鮮零售平臺的押寶重心。
近日,叮咚買菜發佈一季度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在該季度,以預製菜為主的自有品牌商品已經佔整體GMV的19%,其中自有品牌的用户滲透率已經提升至70%以上,主打家常菜系列的預製菜品牌「蔡長青」目前月銷量已經超過7000萬。
5月9日,盒馬與上海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武漢商學院三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同時宣佈啟動預製菜戰略升級,進一步表露了對預製菜的重視。
這背后,或涉及生鮮零售商經營思路的變化。
發佈本次財報時,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通過好商品來培養消費者心智,形成消費者對叮咚的信任和依賴,從而提升訂單規模,進一步促進好商品的開發,「這是一個嶄新的飛輪。」無獨有偶,2023年年初,盒馬CEO侯毅在發出的內部信中提到,商品力是盒馬唯一的核心競爭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包括預製菜在內的自有品牌商品甚至被叮咚買菜視為立身之本。今年2月,叮咚買菜副總裁兼商品規劃與創新中心負責人申強便向記者表示,叮咚買菜正在向「食品電商」轉型。在他看來,叮咚買菜有數字化的基因,先做了數字化零售,實際上是電商的形式,內心又想成為新一代食品公司。
究竟是什麼讓生鮮零售越來越像食品公司?
商品力:越來越高的戰略地位
商品力,早已成為生鮮零售商口中的高頻詞匯。
在去年10月底的2022盒馬新零供大會上,侯毅表示,將全面走向商品力建設,「不僅要向上走、向下走,還要向外走,未來10年打造可服務10億消費者的商品體系。」在他看來,零售競爭的本質是商品競爭。
在商品力的打造上,盒馬選擇了繼續加碼預製菜。
在5月9日的發佈會現場,盒馬預製菜部門總經理陳慧芳在演講中多次提到了「商品力」一詞。在4月13日2023中國連鎖餐飲峰會上,陳慧芳便曾表示,盒馬將圍繞好吃、新鮮、新奇、新場景四個核心,全面加速新品開發,主打品質化和差異化的預製菜。
侯毅也透露,今年10月份將開出以預製菜為核心的全新品類結構的盒馬鮮生門店,預計5000平方左右。
在此之前,侯毅也曾公開表示,非常看好以新型食品加工技術為核心的預製菜發展方向,今年將自有品牌、大進口和預製菜三大部門列為一級部門。
而在4月11日,叮咚買菜宣佈與盱眙縣展開合作,在當地打造集小龍蝦培育、研發、加工為一體的預製菜供應鏈,讓盱眙龍蝦只需24小時就能從蝦田送到全國消費者手中。
除了挑選最合適的預製菜品牌加入平臺之外,事實上,發力包括預製菜在內的自有品牌,早已是生鮮零售商的打造商品力大方向下的重點工作。
據盒馬首席商品官趙家鈺在去年10月底透露,囊括了生鮮、標品、3R(即烹、即食、即熱)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佔比已經達到了35%。趙家鈺甚至對錶示,商業模式已經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要向商品要流量。
而在2021年12月,侯毅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曾透露,截至當時,盒馬自有品牌的佔比達到17%,X會員店自有品牌的佔比達到了40%。不過一年時間。
今年2月,叮咚買菜副總裁兼商品規劃與創新中心負責人申強告訴記者,叮咚買菜的自有品牌包括良芯匠人、叮咚大滿冠、蔡長青、還有保蘿工坊等。當時,據叮咚買菜首席商品官(CMO)徐志堅介紹,叮咚買菜已在平臺內孵化了18個獨立品牌,在售商品共超1200支。
「在華東,我們自有品牌佔比達到了20%以上,這個主要聚焦在什麼樣的品類?就是叮咚的機會品類:預製菜、日配冷菜、烘焙,包括還有一部分水產。」徐志堅在當時表示。
而在2023年的第一季度,以預製菜為主的自有品牌商品已經佔叮咚買菜整體GMV的19%。
奔向盈利的大背景
現階段,為何發力自有品牌成爲了生鮮零售商的共同選擇?
談到自有品牌,外界多少會聯想到會員店。在會員店體系下,自有品牌通常佔比30%~40%。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認為,作為渠道端的零售企業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壁壘,本質為鏈接消費者和供應商,Costco、山姆、Aldi通過發展自有品牌形成差異化和引流,且自有品牌佔比較高,有利於提高用户黏性和忠誠度。
那麼,就發展自有品牌一事上,生鮮零售商是否有着與會員店一樣的邏輯?
對此,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他看來,生鮮零售商在中國目前很難與綜合超市和電商平臺競爭,所以只能通過自有品牌來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還可以與綜合超市及電商平臺合作,增加銷量和利潤,「不僅中國如此,歐美零售業的發展歷程同樣如此。」
在莊帥看來,對生鮮零售商而言,自有品牌並不是用來引流的,而是用於貢獻利潤的,蔬菜肉類等生鮮產品纔是引流產品。
若想真正看清叮咚買菜和盒馬現今的選擇,就不得不提現下生鮮零售商所共同面臨的局勢。
根據叮咚買菜2023年Q1財報,當季總營收約49.98億元,同比下降8.2%。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收益佔收入的百分比由2022年同季度的-7.8%提升至0.1%,同比去年優化了7.9個百分點,保持Non-GAAP盈虧平衡。
2023年Q1,叮咚買菜淨虧損5240萬元,而2022年同期淨虧損4.77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Q1淨利潤610萬元,而2022年同期淨虧損4.22億元。
在財報后電話會議上,梁昌霖表示:「去年我們關閉了短期內很難快速盈利的一些形式,這也直接影響了訂單量和銷售規模,但是單倉日均單量同比增長了7.7%,用户下單頻次提升了13.8%,這說明了叮咚的訂單質量在上升。」
今年4月,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侯毅談到,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盒馬已實現全面盈利。談及原因,侯毅透露,早在前年10月,集團就明確提出,疫情期間大家學會過苦日子,盒馬就此制定了清晰的盈利路徑。
首先是商品結構的大調整,以預製菜、3R、自有品牌為主,這帶來了盒馬的毛利增長。此外,從去年開始,盒馬全面開展了精細化運營。
易觀分析品牌零售行業諮詢顧問魏建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5年以來,生鮮電商領域吸引了大量資本入局,市場以規模擴張為主,通過補貼及價格戰獲取更多用户,實現市場佔有率的提升,但在2020年之后,監管政策及宏觀經濟的變化,行業的發展邏輯從前期的規模擴張逐步轉變至降本增效,以追求盈利為主。
「為什麼加碼包括預製菜在內的自有品牌?我覺得還是希望通過品類的創新突出差異化,從這一方面提升產品的毛利率,實現降本增效、提高盈利水平。」魏建輝説。
生鮮零售的探索還在繼續
在每日優鮮折戟之后,生鮮零售走向了新的發展階段,而對生鮮零售最優模式的探索還在繼續。
一方面,國內的競爭格局仍在變化之中,一些創新正在顯現。
2022年10月1日,fudi倉儲會員店第三家門店在北京正式開業。門店面積約10000平方米,日常在售的商品將有5000余款,時令蔬果超兩百種。
據報道,「fudi」倉儲式會員店由北京本土企業北京堯地農業開設,該公司旗下還經營着十余家「菜鮮果美」精品社區超市。其聯合創始人王興海曾表示,fudi經營理念是把批發市場搬到消費者身邊,把毛利率控制在10%以內,生鮮產品比市面其他超市便宜20%。
新玩家正在涌來。據媒體報道,2022年12月,中百羅森開設了首家生鮮便利店,門店位於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店鋪面積近150平,輻射多個社區小區。該店在中百羅森便利店原有商品的基礎上,引入了水果、雞蛋、糧油等生鮮類商品。
老玩家也在變陣。除了降本增效、奔向盈利的努力之外,新業態的探索也還在繼續。早在2022盒馬新零供大會上,侯毅就表示,計劃在上海開出100家折扣店(盒馬生鮮奧萊是處理尾貨的軟折扣店,盒馬奧萊是硬折扣店)。
據悉,盒馬的硬折扣店將主要覆蓋在郊區。侯毅強調,該業態的核心在於要跑通「215」模式,即一個店大概在600到800平方米,15萬的銷售,15個點的毛利。他還透露,「215」模式中,內部的營運成本和數字化改造要控制在10個點以內,「這是全世界折扣店的標準模式。」
僅從現階段來看,生鮮零售商的大規模的擴張已經不是主流,穩紮穩打已經成爲了更常見的發展方式。
魏建輝向記者表示,一開始,資本對於生鮮零售市場是有着高預期的,試圖在通過生鮮引流的基礎上以非生鮮的品類實現盈利,「但是,從2013年左右開始,傳統電商就在佈局生鮮電商業務,直到現在,生鮮電商相關的模式並沒有完全跑通。」在他看來,之所以模式至今沒有跑通,主要原因與生鮮產業鏈的供應鏈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有關,「后端跟不上,前端再怎麼優化,難度也都是很大的。」
他提及,國內零售商的自有品牌佔有率至今還是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的,這也説明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這與整個生鮮零售業態的發展歷程有關。一開始,只要有商品就能把商品賣出去,后來,只要有渠道,就能把商品賣出去,現階段,渠道也多元化了,供給也豐富了,現在缺的是好商品。那麼,現階段,自然就需要在商品力上下功夫了,自有品牌成為發展重心,但這也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魏建輝説。
無論如何,從「30分鍾達」到商品力,生鮮零售對於新模式的探索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和更豐富的體驗,在這條備受關注的賽道上,或許,咬牙堅持纔是成功的關鍵。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