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眾汽車電池公司:尋找亞洲夥伴,未來10年再建3家電池廠

2023-05-17 13:28

  作為一家傳統車企,大眾在實現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正在持續構建電池的自我造血能力。

  5月16日,在第十五屆深圳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2023)暨第四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國際交流會中,大眾電池公司PowerCo公司董事會成員、首席運營官Sebastian Wolf表示,公司將尋找亞洲夥伴,在未來10年內新建3家電池工廠,從而實現大眾從傳統燃油車到電動汽車轉型的目標。

  Sebastian Wolf在此次交流會中。

  2022年7月,大眾宣佈全球電池業務將由新成立的公司「PowerCo」負責。除了電池生產,新公司還將負責電池產業鏈上下游的業務。到2030年,PowerCo將與合作伙伴一起投資超過200億歐元建成6家電池工廠,總體產能達到240GWh,支持每年生產300萬輛電動汽車,年銷售額超過200億歐元。

  在此次交流會中,據Sebastian Wolf介紹,基於2035年歐洲的「綠色協議」,大眾集團希望旗下的電動汽車比例能從30%提高到60%。

  目前,PowerCo已經落地3家電池工廠。最主要的基地在德國薩爾茨吉特,電池工廠已於去年7月動工,目標市場是歐洲和美國,現已有超過1000名員工,預計電池年產能是40GWh,足以供給50萬輛電動汽車,將於明年投產。今年公司位於西班牙的瓦倫西亞的40GWh工廠也破土動工,預計2026年投產。上個月,公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聖托馬斯工廠舉行了簽約儀式,將建成90GWh的產能,預計2024年動工,2027年投產。

  大眾德國薩爾茨吉特工廠規劃

  此外, PowerCo也宣佈將延長與比利時材料回收公司Umicore的合作協議,將原定於供給歐洲電池工廠生產的電池正極材料運往加拿大。此前PoweCo與Umicore成立了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投資30億歐元,預計2030年在歐洲年產160GWh電池正極材料。

  據Sebastian Wolf在此次交流會中介紹,PowerCo有5大支柱業務,包括電芯產品;工業化設備;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國際工廠運營等。「目前在歐洲有很多本土電池公司,但是都不是特別成功,我們希望是最終能夠取得成功的一家。」Sebastian Wolf説。

  在Sebastian Wolf看來,PowerCo的優勢之一是生產標準尺寸的電芯(Unified Cell)。各地工廠生產的電芯在尺寸上沒有改變,只在化學成分上可能改變,公司的目標是80%以上的電動汽車都使用單一尺寸的電芯。

標準電芯的主要優勢,圖片來源:PowerCo官網

標準電芯的主要優勢,圖片來源:PowerCo官網

標準電芯的主要優勢,圖片來源:PowerCo官網

標準電芯的主要優勢,圖片來源:PowerCo官網

  在這樣的標準化產品的基礎上,大眾將建成標準工廠,進而在全球各地複製。 「我們必須找到更有經驗的合作伙伴,我們希望在亞洲尋找到合作伙伴,實現雙贏。」Sebastian Wolf説。

  在大眾看來,標準化的電池工廠是實現工業化戰略的關鍵推動力。其標準化工廠遵循以下幾個理念:標準建築柱網軸線,最大化標準化和土地利用;精益生產線設計,生產線遵循從混合到灌裝的價值流概念;靈活的生產足跡,可適應不同的化學成分和格式;單層生產區,最小化施工時間,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靈活性。

  其認為,輕量化靈活度高的工廠將是未來電池生產製造的一個方向。

大象的轉身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大眾是一家認識趨勢比較早,發起變革也比較早的傳統汽車企業。通過標準化電芯以及製造工廠,大眾利用其原有品牌產量優勢進行規模化的方式來應對電氣化,從主機廠角度標準化當前的電氣化智能化供應鏈,是大眾應對此次汽車產業變革的總體方針。

  目前,大眾電動汽車的電池供應商主要是中國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和韓國LG新能源,主要使用鎳鈷錳三元電池。就在5月10日,中國電池企業國軒高科發佈公告表示,其子公司合肥國軒收到大眾的採購定點函,將成為大眾汽車海外市場定點供應商,供應大眾汽車磷酸鐵鋰「Unified Cell(標準電芯)」動力鋰電池產品。

  而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大眾之所以大舉進攻電池領域,還是因為成本的不能承受之重。根據其計算的數據,電池成本佔整車成本的40%,材料成本佔據了電池成本的70%—80%,原材料成本佔據了電池材料成本的40%。

動力電池的成本構成,圖片來源:PowerCo官網

動力電池的成本構成,圖片來源:PowerCo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大眾自身從事電池研發的時間並不短,2018年大眾成立了由Frank Blome帶領的電池卓越中心,擁有約300人的專家團隊,並且在大眾工廠內已經有電池試產,並且為大眾新的SSP、MEB平臺提供電池設計。在下一代電池技術佈局上,大眾集團還投資了固態電池初創公司QuantumScape,並在2021年稱,預計固態電池投入使用的時間將在2025年。

  在2021年底,大眾中國還對中國電池企業國軒高科進行投資,持股比例增至26.47%,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大眾汽車也成為首家直接投資中國電池生產企業的外資汽車製造商。

  根據大眾集團2022年財報,2023年—2027年,大眾集團計劃向擁有最豐厚利潤潛力的業務方向投資1800億歐元(約13200億元)。其中68%的資金會投入到數字化、電動化相關的未來領域。而在上一個五年計劃中,這一比例是56%(1590億歐元總投資)。

  同時,150億歐元(約1100億元)的資金將被用於實施大眾集團的電池戰略,包括為電池公司PowerCo建設電池工廠,以及確保原材料的前期支出。

  而在德國薩爾茨吉特的電池工廠,大眾選擇了國軒高科進行合作。雙方已簽署協議,將在電池工廠的生產佈局、設備部署及生產工藝流程上強強聯手,加速實現電芯工業化生產。「在這些已經動工的電池工廠建設上,我們希望能夠有中國速度。」在此次論壇中,Sebastian Wolf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