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百年老字號中藥企業,2.5億賣給了日本巨頭!這家130年的日企打的什麼「算盤」?

2023-05-09 18:39

近日,前身為「寶雞製藥廠」的陝西紫光辰濟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辰濟藥業」)被日本津村製藥集團(以下簡稱「日本津村」)以2.5億元人民幣收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收購方日本津村製藥集團已在中國佈局多年,本次收購辰濟藥業是其實現中國業務願景的一大關鍵。

回頭再看,辰濟藥業百年經營路亦是時代縮影,起初以誠信起家、解放后收歸國有、市場化改革后步入困境、注入科技背景短暫崛起、幾經易手后逐漸沒落......

如今,歷經風雨后的辰濟藥業「新東家」變為日企,令人唏噓的同時,是否又意味着新的開始?

因經營不佳被日企收購

據日經中文網4月24日消息,日本津村宣佈其旗下中國企業平安津村(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津村」)將以49億日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全資收購陝西紫光辰濟藥業有限公司,記者注意到,這是一次屬於「百年老字號」之間的交易。

本次收購方日本津村是日本最大的漢方藥企業,擁有130年的歷史,其佔據日本醫療用漢方製劑市場超過80%的份額,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中藥原料進口商之一。

陝西紫光辰濟藥業亦是一家有着百年曆史的老字號中藥企業,擁有多個知名的傳統藥物品牌,如「紫光辰濟丸」、「紫光辰濟散」等。這家公司名字雖然帶陝西,但它實質是清華同方醫藥板塊的成員之一。

圖片來源:辰濟藥業官網

圖片來源:辰濟藥業官網

同是「百年老字號」,其間的參差令人感嘆。

辰濟藥業始於1918年寶雞城路旁一家名為「興林」的藥店,並在1944年改名「達興堂」后逐漸做大,成為遠近聞名的「老藥鋪」,后由於廠里生產的藥品均品質上乘,一時名聲大噪,市政府便直接將其命名為「寶雞製藥廠」。

隨着一個時代的過去,其在市場化改革時代又被賦予全新的使命,重新出發。

1997年,辰濟藥業從「廠」變為「公司」,改組為「陝西晨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后又在2001年被寶雞商業集團收購66%股權,取「晨雞」諧音改名為「寶商集團陝西辰濟藥業有限公司」,並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成為陝西當地知名的中成藥製造企業。

然而,與大部分改制后的國企一樣,面對逐漸激烈的市場化競爭,辰濟藥業逐漸從潮頭沒落。公司自2010年后步入經營發展的困境。 

面對困局,北京紫光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紫光」)在2013年攜「清華」技術入場,以2378萬元接手並將辰濟藥業更名為「陝西紫光辰濟藥業有限公司」后公司再次煥發活力。

2020年6月,幾經易手后,辰濟藥業最終歸屬於同方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為北京紫光,由山西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母公司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同方康泰產業集團有限公司(HK.01312)。

然而,隨着疫情到來,辰濟藥業似乎由於「造血」能力差又重回窘迫。

華控康泰在轉讓原因中解釋,辰濟藥業受到傳統中藥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終端市場受到因疫情復甦緩慢等不利影響,同時公司地理位置非核心地區,這對產品運輸、人才吸納以及市場拓展等方面均帶來一定障礙,而疫情再次凸顯了這些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辰濟藥業之前曾計劃投資5億的擴產項目,亦成為本次轉讓主因之一。

據寶雞日報去年8月報道稱,該項目2021年5月啟動,到2022年7月已完成投資近2億元。整個項目預計2022年11月底全面完成,計劃2023年6月正式投產。該項目佔地125畝,總建築面積43000平方米,項目建成后達到年產能4000萬盒以上,年產值8億元以上,年利税超5000萬元,帶動500余人就業,將成為西北地區領先的中醫藥生產基地。

華控康泰在公告中表示,由於辰濟藥業正在建設的生產基地所需的資本開支相對較高,導致其投資風險隨之增加,公司希望集中資金投資旗下其他產業。

如今,飽受風雨的陝西紫光辰濟又將隨波前進,成為日本株式會社津村旗下子公司。

企查查信息顯示,紫光辰濟的收購已完成,公司股東已經變更為平安津村有限公司,持股率為100%。平安津村有限公司是津村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於2018年設立的合資公司。穿透股權,津村目前持有紫光辰濟56%的股權。

日本津村早有佈局

實際上,日本津村早已開始佈局中國業務。

根據企業2022報告書,日本津村2021年來自中國市場的業務收入僅佔7.7%,但公司通過在中國搭建生藥平臺、製劑平臺、研究平臺三方協同產業鏈等計劃,預計到2031年佔集團總營收的比例要達到50%。

圖片來源:日本津村2022企業報告書

圖片來源:日本津村2022企業報告書

記者注意到,日本津村與中國平安早有合作。

2017年,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人壽」)與日本津村達成合作意向,併入股日本津村。根據日本津村2022企業報告書,平安人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0.03%。

之后雙方在2018年6月合資設立平安津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津村」),之后便通過平安津村頻頻併購中國中醫藥企業,走上了中國業務發展的快車道,平安人壽不僅出資,還提供銷售渠道、AI等技術的支持、以及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等。

根據報告,前一箇中期經營計劃(2019~2021財年)期間,通過提前讓「生藥平臺」併購成立,使得津村在中國的銷售額規模從過去的2~3億日元增長到100億日元左右。

目前公司在中國有三家中藥原料生藥子公司,其原料生藥的供應約90%來自中國,最早的子公司深圳津村藥業有限公司可以追溯到1991年。2020年3月,平安津村又以12億元收購盛實百草80%的股權,該公司是全國中藥材及飲片主要出口供應商之一。

圖片來源:日本津村2022企業報告書

圖片來源:日本津村2022企業報告書

然而,日本津村在生藥平臺的「乘風破浪」未能在製劑平臺領域復刻,公司表示2022年以建立「製劑平臺」為目的的併購未能成立,其成立纔是實現願景的另一大關鍵。

根據公告,目前公司在天津、上海有兩家分公司從事生產漢方浸膏粉末業務。

但實際上公司對中國製劑平臺的構建是以「中成藥中的經典名方」為目標,而本次收購辰濟藥業除資本考量外,或看重了其百年發展歷程中的「家底」。

根據辰濟藥業官網,公司擁有158個國藥準字號產品,其中國家基本藥物44種,包括洋蔘五加口服液、濟生腎氣丸、舒肝快胃丸等明星產品。其在百年曆史中亦名聲赫赫,1981年,「人蔘再造丸、舒肝快胃丸、培坤丸」因療效確切,被評為陝西省優質產品。

根據華商報,辰濟藥業所擁有配方均為普藥配方,不涉及國家保密配方,不存在網傳配方泄露的説法。

值得注意的是,除併購外,日本津村也在探索其余中成藥業務參與途徑。根據公告,公司對於因為中國政府放寬管制,無需臨牀試驗即可申請上市的經典名方(目前有7首方劑),在探討市場性之后選擇處方,推動以上市為目標的研發工作。

目前,通過將技術與中國平安擁有的客户基礎、醫療網絡平臺有機結合,日本津村已然在中國構建出了一條從種植到製劑的完整產業鏈。

地方中藥產業困局

記者注意到,本次日企併購藥企事件引發了網友對於中醫藥傳承流失的擔憂。

實際上,儘管我國中醫藥面臨出海困難的現狀,但國內中醫藥產業仍呈現穩定向上態勢,據《中醫藥行業發展藍皮書(2022年)》,2021年,我國中成藥產量為231.8萬噸,同比增長6.5%。

所以記者認為,本次併購更多屬於藥企的正常市場行為,不必過多擔心中醫藥傳承問題,但也反映出企業所在地寶雞市在中醫藥產業仍任重道遠。

陝西曆來是中藥資源及產業大省。資源方面,在全國第4次中藥材資源普查的364個重點品種中,陝西有283種,佔77.6%。產業方面,截至2020年6月,陝西省中藥材年產量近百萬噸,為中藥工業、大健康產業提供了優質原料,全省中藥種植養殖和中藥工業年產值達600多億元。

而辰濟藥業所在地寶雞市卻似乎很難從中分上一杯羹。

具體來看,陝南地區依靠秦巴山脈、漢江的自然環境,成為陝西中藥原材料供給大頭。根據陝西省園藝技術工作站所刊發的論文顯示,2021年漢中、商洛兩市中藥材家種面積產量分別為46.22萬噸、46.16萬噸,產值分別是45.54億元、74.05億元,均佔全省中藥材總值65%左右。

而寶雞由於地理位置原因,中藥材品種則主要以柴胡、山茱萸、黃芪、甘草、丹蔘等大宗藥材為主,2021年家種面積產量僅4.39萬噸,產值為6.18億元。

圖片來源:陝西省中藥材種植及產業SWOT分析

圖片來源:陝西省中藥材種植及產業SWOT分析

轉讓公告中亦指出,由於辰濟藥業地理位置非核心地區,對產品運輸、人才吸納以及市場拓展等方面均帶來一定障礙。

中藥工業方面,根據火石創造產業大數據,陝西省擁有中藥研發、生產企業281家,主要以西安市為中心,輻射咸陽市、渭南市兩地,形成以步長製藥集團為龍頭的中藥產業羣,包括許多優秀中藥企業如西安金花、西安正大、西安碑林、西安世紀盛康、陝西康惠製藥等等。其中,步長製藥、盤龍藥業、康惠製藥等已成功登陸主板、中小板上市。

據瞭解,截至2021年6月寶雞市有中藥飲片、中藥製劑、中藥保健品及中藥提取物質企業共27家,但均規模較小,缺乏頭部企業,本次被併購的辰濟藥業是寶雞地區唯一的中醫藥行業老字號企業。

對中醫藥產業十分重視的寶雞市政府亦注意到了這一點。其在2018年印發的《寶雞市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中表示,當地產業建設要以中藥材種養殖基地建設為基礎,以中藥工業化集羣化發展爲主體,主攻規模擴張,狠抓招商引資,扶持龍頭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一批國內大型中藥製藥企業來寶雞市建廠。

而辰濟藥業終究是沒等來當地能夠挽救它的「騎士」,由於盈利能力微弱被賣給了日本津村。

如今,隨着歷史洪流邁進超百年的辰濟藥業,究竟是踏入了「至暗時刻」,亦或是又一次踩在了潮頭繼續勇進,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張靜 夏子博(實習)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