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5-09 17:09
要問近日二級市場最火概念是什麼?
答案非「中特估」莫屬。
盤面上,上交所將舉辦「發現央企投資價值 促進央企估值迴歸」交流會再一次刺激「中特估」強勢拉昇。5月8日,「中特估」概念大漲,超20只中字頭個股漲停或漲超10%,尤以船舶、銀行、石油方向漲勢矚目。
在這其中,港口航運股秦港股份(03369,601326.SH)A+H股雙雙大漲的走勢也可謂賺足了眼球。據悉,自4月28日至5月8日,秦港股份A股連續斬獲四個漲停板,目前報於4.48元。而秦港股份H股漲勢亦不容小覷,期間股價累漲近45%,5月8日其股價再度大漲14.29%,報於1.84港元。
(行情來源:智通財經APP)
「中特估」,全稱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是指一些估值低 、分紅高,可望受惠於估值上調的股份。該概念始於2022年11月,彼時證監會主席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提出的「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鑑於此,不難看出,「中特估」的出圈離不開政策的層層推進,而二級市場燃起了一波「中特估」行情也是顯而易見的事。
當然,透過現象看本質,秦港股份這一波股價的上漲亦不乏更多原因。
三大內因助力價值重估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秦港股份全稱為「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北港口集團控股子公司,為全球最大大宗干散貨公眾碼頭運營商。該公司分別於2013年,2017年在香港聯交所,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河北省首家佈局A+H股雙資本平臺的國有企業。
近年來,秦港股份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堅持港產城互動,深化與大企業強強合作,統籌佈局津冀港口項目,業務涵蓋秦皇島港、唐山曹妃甸港區、滄州黃驊港區三大港區,擁有煤炭、雜貨礦石、油品、集裝箱等現代化專業泊位,已形成包括貨物裝卸、堆存、倉儲、運輸等基礎服務以及貨運代理、多式聯運在內的港口物流鏈。
從最新業績表現來看,秦港股份的基本面透露出一股國企特有的「穩健」特質。
2023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26億元,同比增長4.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24.43%。拉長時間線來看,2022年全年,該公司實現營收為69.19億元,同比增長4.9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08億元,同比增長26%。
衆所周知,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反覆擾動、外部市場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都是「承壓前行」。而秦港股份依然能夠擺脫外界的不確定性因素,穩健增長,這恐怕離不開該公司近幾年的積極佈局。
一是,股權股權劃轉完成,經營整合開始 。
2022年7月河北省啟動港口資源整合,河北國資控股的主要港口公司股權劃轉至河北港口集團。2023年開始,河北港口集團一體化管控秦皇島港、唐山港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港區、滄州黃驊港區,深入推進煤炭、礦石運輸業務整合融合。一方面,河北港口整合將有效解決省內港口無序惡性競爭、重複建設問題,未來資本開支需求減少,產能利用率有望上升。另一方面,河北省內港口競爭主體減少,低價競爭緩和,港口費率有望得到修復,部分虧損的港口企業有望實現盈利,並逐漸恢復到正常盈利水平。
二是,港口費率有望持續回升。
整合前秦皇島港,唐山港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港區,滄州黃驊港相互競爭,河北國資控股碼頭與國投集團、華能集團、神華集團等央企控股碼頭競爭,港口服務同質化導致價格競爭激烈。整合后省內秦、唐、滄三地港口各自為戰、大而不強的同質化競爭時代就此終結。秦港股份95%左右收入來自裝卸業務,裝卸費從2015年開始實行市場定價。所以整合后,偏低的費率有望修復,盈利能力有望上升。
三是,非上市港口資產有望整合 。
河北港口集團承諾:5年內通過資產重組、資產置換、股權置換、業務調整、委託管理等多種措施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目前大多數研究機構認為非上市碼頭有望整合到上市公司中,帶來秦港股份二次增長。2022年河北省港口貨物吞吐量12.77億噸,其中秦港股份佔比30%,唐山港股份佔比16%。河北港口集團持有大量非上市港口公司股權,考慮同業競爭問題,2022年底已經開始委託秦港股份管理部分股權。
由此,可以看到,上述佈局無疑將為秦港股份帶來積極正向的作用,從而促使其業績穩健增長。與此同時,由於目前該公司股票估值較低,這自然也對其股價形成一定的實際利好。
優質港口重塑重大機遇
除了內因驅動秦港股份業績和股價雙雙提振之外,優質港口正在迎來重大重塑機遇恐怕也是促使秦港股份價值「更上一階」的關鍵原因。
想必大家也到知道,港口行業近年來是一大被「忽視」的行業,主要原因是由於2013年-2015年「主題牛」帶來的「后遺症」。據悉,受這一「后遺症」影響,自2016年后,港口公司股價整體下行,市場逐步忽視行業變化——2016-22年,港口指數下跌41%,而滬深300漲幅3.8%,顯著跑輸市場。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
然而,不同以往,此次港口行業的上漲行情並非重複過往「炒地圖」、純主題的狀態,而是產業發展階段與「中特估」的共振。
一般而言,優質港口企業有三大特質:一是,港口行業屬於大型基礎設施行業,資本密集,投資規模大、投資回報周期較長,但因固定資產折舊成本佔比相對較高,具備規模經濟效益特徵及價格彈性,具備一定的重資產屬性;同時,港口行業要求良好的地理條件、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必須符合國家宏觀港口規劃的產業政策,行業壁壘較高。另外,港口企業的主業收入來自於港口裝卸、倉儲、運輸及其它配套服務,收入=貨物吞吐量*裝卸費費率,成熟期港口現金流大於淨利潤且穩定,也促使公司成為穩定的現金牛。
三大特質下,優質的港口企業也符合「中特估」概念的利好,即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隨着國企改革深化並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以及「中特估」持續建設,央國企有望迎來盈利和估值的雙增長,進而帶來長線投資機遇。
此外,2023年是「一帶一路」十周年,港口運輸行業作為「一帶一路」最為重要的一環,自然也有望受益於「一帶一路」的催化。
具體而言,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過去十年打下了堅實基礎,預計未來將進一步深化合作,開啟全新徵程。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創下新高,貨物貿易額達13.8萬億元,同比增長19.4%,高於外貿整體增速11.7個百分點。可以看到,隨着「一帶一路」進一步推動,優質的港口企業也將得到持續催化,從而促使業績持續增長。
而除了「中特估」「一帶一路」的發展概念利好之外,目前我國港口行業目前也步入發展新階段——即區域有序整合開啟,奠定費率穩步提升周期,這無疑也將為港口企業的后續發展提供正向作用。
據悉,自2017年起,我國港口行業步入新局面。一方面外部局勢及環境複雜多變,2018年起中美貿易摩擦帶來新的挑戰,2020-22年疫情下如何保障業務發展是全新課題。另一方面,建設高質量港口以實現交通強國目標下,我國港口供給側整合持續推進,多項港口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辦法出臺,進一步鼓勵和規範區域內港口行業發展。
具體到區域整合方面,自2015年寧波舟山港開始實施港口整合,福建、廣西、遼寧、廣東、山東、江蘇、河北等省份逐漸加入港口整合隊伍,‘一省一港’成為我國港口發展新格局。港口資源整合是促進港口提質增效、化解過剩產能、減少同質化競爭的重要舉措,未來將從港口行業內部,向上下游產業拓展,逐步實現港口產業鏈的全方位整合。
有序整合開啟之下,一方面解決了解決省內港口無序惡性競爭,提升全省港口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將帶動港口費率持續回升,奠定費率穩步提升周期。
綜上種種,不難看出,秦港股份此次迎來價值重塑機遇並不是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振的效果。不過,目前外界雖然看好「中特估」為秦港股份帶來的價值重估機遇,但實際上也很難完全排除「短期利好」的原因,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未來港口費率進一步恢復、資產整合有望推動盈利繼續增長等實際效果或許纔是促使其股價上行的硬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