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5-06 16:47
·根據行業機構Nasscom的估計,印度約有41.6萬人從事AI和數據科學工作,另外還需要21.3萬人。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爭奪霸主地位的競賽中,印度的存在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一方面,在這場競爭中領先並展開激烈爭奪的谷歌和微軟,其首席執行官都是印度裔;另一方面,在印度本土,還沒有競爭者挑戰大型語言模型巨頭們的主導地位。
不過,印度的許多初創公司都在使用人工智能賦能其業務的各個方面,以至於這個重要的技術人才輸出國陷入了人才短缺,企業之間展開激烈的AI人才爭奪戰。
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左)和谷歌CEO桑德爾·皮查伊(右)都是印度裔。這兩家公司正在生成式AI領域激烈爭奪。
投資熱潮類似曾經的加密貨幣
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興趣的激增,正促使印度幾乎所有的風險基金在AI領域制定投資策略。
紅杉資本印度和東南亞分支的合夥人阿南達莫伊·羅伊喬達里(Anandamoy Roychowdhary)告訴科技媒體TechCrunch,印度初創公司剛剛開始探索圍繞生成式AI的應用。「不可否認的是,在ChatGPT推出后,項目和創業公司的發展速度驚人。紅杉印度和SEA團隊很早就發現了這一趨勢。」他説,紅杉印度和SEA每周至少要評估該領域的5家公司。
在印度運營了十多年的知名風險投資公司Accel表示,人工智能是其「早期項目風險投資」計劃的兩大主題之一。
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資者告誡説,目前圍繞人工智能交易的狂熱在某種程度上與2021年的加密貨幣熱潮相呼應。「每個人都想做生成式人工智能,但沒人知道怎麼做、做什麼。這又是一場加密軍備競賽。」該人士説,「我懷疑大多數印度風險投資人是否真正深入挖掘並理解加密貨幣,否則他們就不會進行這麼多純粹垃圾的投資。」
一些人擔心,由於缺乏資金和投資者信心來支持算力等基礎設施的支出,這些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不太可能專注於創建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TechCrunch援引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的話稱:「雖然印度有超過1500家基於人工智能的初創公司,資金超過40億美元,但印度仍然在人工智能創新戰中輸掉比賽。」
但這種顛覆也帶來了機遇。僱用印度40%以上勞動力的農業想要實現快速增長將面臨挑戰;由於勞動力充足且成本可負擔,製造業可能不需要類似的智能化;隨着技能提升和資源優化,服務業將受益最大。
印度的技術諮詢服務非常發達。
印度諮詢業巨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例如,IT企業Infosys上月透露正在開展幾個生成式人工智能項目,以解決客户的特定需求。另一方面,塔塔諮詢服務正在探索跨行業解決方案,以實現代碼生成、內容創建、文案撰寫和營銷的自動化。
在其他行業,電子商務巨頭Flipkart使用機器學習來改善客户購物體驗;在線支付企業Razorpay使用AI來打擊支付欺詐;在線教育獨角獸Vedantu最近將AI集成到直播課程中,使其更易於訪問且價格實惠;在印度開店的智利零售商Falabella SA使用AI驅動的推薦引擎,在其移動應用程序上帶來了三倍多的轉化率;家裝零售商Lowe's Cos在班加羅爾的專屬技術中心將AI嵌入產品,其所有技術都將「以AI為先」。
AI人才緊缺
據彭博社報道,從事AI領域工作的印度數據專家阿迪亞·喬普拉(Aditya Chopra)最近總是接到招聘人員的電話,儘管他並沒有在找新工作。他在AI領域的朋友每次換工作時都能加薪35%到50%。「數據和人工智能人才確實短缺。」他説。
從硅谷到歐洲、亞洲等地區,AI招聘熱潮正在全球蔓延。雖然只有少數科技巨頭正在構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引擎,但是從醫療保健、金融到娛樂業,幾乎所有領域的公司也在招兵買馬,以避免在行業變革中措手不及。
印度或許比任何國家都更能説明人才供不應求的問題。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是科技行業的重要人才來源。根據行業組織Nasscom今年2月的報告,印度擁有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大數據高技能人才庫,培養了全球16%的AI人才。
但現在,數據科學家、機器學習專家和熟練工程師也不夠企業用了。
高級人才獵頭公司WalkWater Talent Advisors的聯合創始人拉胡爾·沙阿(Rahul Shah)表示, 「人工智能不能外包,它是組織的核心。」在該公司剛剛經手的一次招聘中,相關崗位的工資提高了一倍多。
總部位於波士頓的車輛服務訂閲企業Flexcar的首席技術官弗里登·杜姆勞(Freedom Dumlao)最近面試了一位工程師,這位工程師説Flexcar的競爭對手向他提供了一輛寶馬摩托車作為簽約獎金。
過去3個月,杜姆勞一直駐紮班加羅爾,為Flexcar在印度的數據科學中心組建由數據工程師和計算機視覺專家組成的團隊。該公司的工程師團隊構建人工智能應用程序,用於在車輛歸還時自動檢測損壞情況。Flexcar正在試用ChatGPT,通過查詢訓練有素的AI來幫助技術人員診斷和修理車輛。
「班加羅爾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數據工程人才,人工智能人才的爭奪只會愈演愈烈。」杜姆勞説,棘手的任務是要説服優秀的工程師,讓他們相信其創業公司是最有吸引力的選擇。「只要人才集中,就會出現最新鮮的想法和創新。」他説。
Nasscom估計,印度約有41.6萬人從事AI和數據科學工作,另外還需要21.3萬人。該機構在2月的報告中表示:「空缺職位的比例約為現有人才基礎的51%」,並將這種緊缺標記為增長風險。
印度用於處理IT支持和客户服務等任務的技術服務中心去年達到了近1600個。2023年前3個月,資產管理公司AllianceBernstein、汽車租賃公司Avis Budget Group、娛樂集團華納兄弟探索公司(Warner Bros. Discovery)和飛機發動機制造商普惠公司(Pratt&Whitney)在班加羅爾設立了研發中心。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試圖弄清楚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他們的命運。
諮詢機構Forrester的首席分析師比斯瓦吉特·馬哈帕特拉(Biswajeet Mahapatra)表示:「未來一兩年,人才短缺的情況將會惡化。」
廉價外包模式受衝擊?
另一方面,分析師警稱説,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可能會取代許多服務性工作。
印度的科技產業建立在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基礎上。類似塔塔諮詢服務這樣的公司發明了現代外包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西方公司從世界各地聘請工程師來處理技術支持和客户服務工作,成本相對低廉。根據Nasscom的數據,印度現有超過500萬人從事技術服務工作。如果AI取代了軟件工程師,那麼沒有哪個國家會受到比印度更大的影響。
「在其超過500萬的從業者中,印度IT行業仍然有很多從事低端工作的員工,例如業務流程外包或系統維護。雖然人工智能還沒有達到造成破壞的程度,但系統正在迅速改進。」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師表示。
創投基金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印度分之的合夥人德夫·哈雷(Dev Khare)最近評估了AI的顛覆性潛力,警告説,市場研究、內容製作、法律分析、財務分析和各種IT服務工作等可能會受到影響。
據彭博社上月報道,來自印度中部的程序員帕拉什·哈德(Palash Hade)已經感到了焦慮,為此註冊了印度理工學院 (IIT)的數據科學和分析在線課程,希望能在找工作時增加一些競爭優勢。Tech Mahindra公司首席執行官、在IT服務行業工作40年的資深人士CP·古爾納尼(CP Gurnani)説,上周在海德拉巴理工學院的一次客座講座上,他發現學生們很擔心。
班加羅爾21歲的工程系學生薛達·庫爾卡尼(Shraddha Kulkarni)一直在積極使用ChatGPT,她説,不依靠人工智能協助的編程將消失,許多入門級的編程工作可能在五年內被消滅。在今年的校園招聘會上,庫爾卡尼被一家全球公司的技術部門選中。她説,明年的招聘會有什麼變化就說不準了。
在印度頂尖的工程學院印度科學研究所(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教授編程的Y·納拉哈里(Y Narahari)則表示,他的學生對AI並不感到焦慮,因為他們很可能設計出與OpenAI的GPT模型相抗衡的系統,或者被OpenAI這樣的公司招募。
無論怎樣,新技術的到來勢不可擋。印度政府的態度說明了一切。4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宣佈,暫時沒有考慮監管人工智能的發展,這與許多國家的做法不同。「人工智能是數字經濟和創新生態系統的動力提供者。」該機構稱,人工智能的擴展將對印度的創業和商業發展產生「動力效應(kinetic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