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熱點回顧 | 特斯拉開放超充,一個迟來的小心思

2023-04-30 10:25

作者:王磊

來源:遠川汽車評論

五一高峰前,特斯拉宣佈開放超充,雖然第一批只開放了37款第三方車型,但也擋不住吃瓜羣眾的好奇心,只不過體驗下來的感受,只能説差強人意。

對於瞭解特斯拉的人來説,此次開放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2020年,馬斯克在推特上和網友聊天時就曾悄悄「泄密」特斯拉超充樁正在開放,經過兩年半的運營,特斯拉已在歐洲15國、美國和澳大利亞向第三方車型開放了超充樁。

在充電樁發育不良的歐美,特斯拉此舉引來一片好評,在它們的超充站,你能看到比亞迪唐、奧迪e-tron,甚至還能看到哈雷的電動摩托。在歐洲,特斯拉只開放了320余座充電站、4600多根充電樁就成了最大的公共快充運營商。

超充站成了特斯拉向廣大電動車消費者「佈道」的廣告牌,不斷推高特斯拉在不同市場的市佔率,換句話説,開放超充站,讓特斯拉既賺到了面子,也賺到了里子。

如今,在中國故技重施的特斯拉無疑也是想複製在國外的成功路徑。

由於主力車型Model 3、Model Y長時間未換代,特斯拉在國內已經雙拳難敵四手,隱隱有需求增長不足的趨勢,開放充電樁的目的,表面上看是想賺點充電的零花錢,拿點政府補貼,實際上可能更多的是想挖其他品牌的牆角。

只不過,特斯拉想一石二鳥沒有那麼容易。

一方面,特斯拉要面對的是開放程度更高、補能效率更高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國內公共充電樁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也遠非海外可比,雙重因素下,特斯拉此次開放超充能掀起的水花想必非常有限。

01、既賣車,也賣電

一個不太冷的知識,特斯拉不僅是全球純電動車賣得最多的,也是超充樁建得最多的車企。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特斯拉超充站的數量約佔美國所有直流快充站的24%,並且充電功率遠高於ChargePoint、EVGO等第三方充電運營商。

圖源:華盛頓郵報

完善的補能體系是用户選擇特斯拉的關鍵因素,但相應的,也給特斯拉帶來了不小的成本壓力。

根據得克薩斯州2021年的充電樁補貼文件,特斯拉每根充電樁的成本高達43000美元,截至今年4月,特斯拉全球超充樁數量已超過4.5萬根,單看充電樁成本就接近20億美元。

而從充電站的成本構成來看,充電樁還不是唯一的成本大頭,配電成本、場地成本、運營成本林林總總相加,充電網絡變成了特斯拉一個不大不小的成本中心,這和蔚來斥巨資鋪設換電站本質沒什麼不同。

在如今特斯拉全力降本的主旋律下,充電網絡的開源節流勢在必行。從取消特斯拉車主免費超充福利,收取高額佔位費,再到如今向第三方汽車品牌開放,特斯拉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充電網絡的降本增效。

2021年Q2財報會后,高盛對特斯拉超充樁開放表示看好,並認為當特斯拉充電樁總量達到50萬根時,充電網絡未來的年收入有望達到250億美元,這一數額相當於其2022年總收入的1/4。

投資機構預測充電業務未來能給特斯拉創造250億美元收入,來源:高盛

不過,投資人口中的未來有太多不確定性,但換個角度看,特斯拉開放超充樁還有一個短期且現實的目的:提振銷量。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經評價特斯拉,「以一種最初級的辦法贏了所有對手」,他認為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充電體驗,這是特斯拉銷量的核心基礎。

這個結論在去年的歐洲市場得到了一定的驗證,柏林工廠的投產加上超充開放的組合拳,幫助特斯拉去年在歐洲的銷量增長了35%,遙遙領先大盤的14.5%。

對於幾乎不投放廣告的特斯拉,遍佈歐洲的超充站實際上成了最好的「廣告牌」。論補能效率,特斯拉的超充樁吊打英國BP、殼牌等老牌能源公司的快充樁;論150kW以上的快充樁數量,特斯拉又優於多家車企合資的IONITY。

紅點為特斯拉在歐洲開放給第三方的充電樁

今年年初,特斯拉又如法炮製,宣佈在美國推行超充開放計劃,一方面是爲了滿足美國聯邦充電基礎設施補貼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今年美國對新能源車開閘放水,特斯拉也想利用自身的充電網絡作為吸引力,收割這一輪補貼刺激出的增量市場。

對補能體系的重視成就了特斯拉,也成就了一票摸着特斯拉過河的中國新勢力。但反過來,國內補能體系的競爭烈度也無與倫比,今時今日,國內車企不做360kW、480kW的超充彷彿都不好意思説自己賣的是純電動車。

在這樣的市場,特斯拉開放超充很難起到「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

02、充得快不一定賣得好

充電網絡能否成為車企的護城河,因市場而異。

特斯拉的超充開放計劃在歐洲大獲成功,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歐洲充電基礎設施落后。2021年,建樁最積極的荷蘭,車樁比4:1,法國與德國的車樁比更是分別達到10:1和20:1,遠高於中國2.5:1,在電動車的充電問題上,歐洲人民比中國老百姓更水深火熱。

歐洲不同國家的電動車車樁比,圖源:中金公司

但中國的情況截然不同,這里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也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補能設施和最卷的車企。

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窮則獨造其車,達則樁濟天下」,蔚來充換兩開花,單是超充樁數量就超過6000根,小鵬超充站建了800多座,剛剛起步的理想,今年的超充站建設目標也有300座。

雖然三家加起來的數量也沒有特斯拉中國一家多,但國內的超充樁基本實現了協議互認,以蔚來為例,其充電樁76%的電量服務了第三方品牌。

這麼做提高了自家充電樁的翻檯率,攤薄了成本,幫助「友商」車主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里程焦慮,客觀上也削弱了特斯拉超充的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國內超充樁的性能也緊跟技術發展,在今年普遍要上800V平臺新車的背景下,蔚小理三家充電樁的峰值功率基本都達到或超過了480kW,相比之下,特斯拉350kW的V4超充樁都有些不夠看,而此次試點開放的V2超充,充電功率勉強只能和國網打平。

不僅新勢力努力,國內的公共充電運營商也相當內卷。這批企業推進了國內公共快充樁的普及,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的數據,2022年國內公共(直流)快充樁數量達到了76萬根。

由於產業規模龐大,充電樁的成本也被大幅壓低,公開信息顯示,國內120kW快充樁的成本基本已經壓進4-6萬元,單瓦時造價基本只有特斯拉的一半,帶來的結果就是運營商們能以比特斯拉更低的服務費,去衝擊盈利的目標。

無論是充電速度、數量,乃至成本,特斯拉的充電網絡都被國內的補能體系壓了一頭。在這種情況下,想用超充開放來實現提振銷量的目標難度可想而知。

而且,隨着充電網絡的開放,運維難度也會大幅上升。

此前在歐洲,特斯拉V2、V3超充樁開放時,就曾因線纜長度不夠,導致前來充電的第三方車輛亂停亂放,部分超充站甚至出現過線纜被剪的問題。專樁專用優勢的消失,甚至還會反過來影響特斯拉車主羣體的體驗。

馬斯克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在金融時報的活動上表示:「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為推進電氣化做正確的事情,即使這會削弱我們的競爭優勢。」

編輯/phoebe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