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5月投資前瞻:哪些「中特估」繼續走獨立行情?

2023-04-29 09:02

如果説有一個主題今年以來總是持續表現,那這個主題肯定是「中特估」。「中特估」全稱中國特色估值體系。2022年11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提出:「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場估值理論的適用場景,把握好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

「中特估」概念主要以央企、國企以及一些特殊行業的上市公司為主,涉及通信/計算機、建築、能源/電力、軍工、銀行等板塊,多為具有強現金流、高分紅、低估值特點的價值藍籌股。

當下,「中特估」和數字經濟已經漸漸成爲了市場的行情共識,在持續演繹的行情中「中特估」是否還存在未被挖掘的細分機會?本文將詳細解析。

連續五年業績增長非金融破淨的國企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數據來源:i問財網站(iwencai.com)

所謂的破淨股,就是PB(市淨率)小於1的股票,也就是每股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數值越小,估值就越低,投資性價比就越大。投資者可多關注經營穩健尤其是市淨率低於1的國企,未來估值最可能率先得到提升,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小編根據同花順i問財網站數據整理出了連續五年非金融的破淨國企排名名單,其中有:中國鐵建、中國建築、際華集團、上海能源、中煤能源、中遠海控、天山股份、中國中鐵、招商港口、中國外運、遼港股份、中國石化。

這六家國企覆蓋的行業包括:建築裝飾、紡織服裝、煤炭、建築材料、交通運輸、石油石化。

十三隻國企都是傳統的周期股,中遠海控、中國外運、招商港口、遼港股份這四隻央企和我國外貿的趨勢十分相關。從外需看,3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連續7個月在50%之下,但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景氣度較好,中國對其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尤其是東盟與俄羅斯。綜合而言,雖然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但在中國積極開拓多邊貿易關係(如 RCEP 等)的推動下,近期出口仍然保持了一定韌性。

展望未來,4月相對偏低基數仍有一定助推作用,但當前歐美經濟下行的趨勢難以扭轉,其對中國出口的負面影響在3月亦有所體現,年中以后可能會加大拖累,全年大概率趨於下滑。由此來看這四隻個股的表現或只能體現在估值修復中。

中國鐵建、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中冶這四家建築央企對於其他企業具有多維度的顯著優勢,建築央企資質齊全,同時技術也更加全面,具備承接各類複雜或大型工程的能力,建築項目招標通常較為重視項目經驗,因此大型央國企在獲單能力方面「強者恆強」。而且央企在第二曲線不斷發力,轉型升級有望為建築央企注入成長新動能,這也能為相關企業的估值提升提供動力。

2023年經濟(煤炭需求)增速相比2022年會有所提升,而煤炭產能在2022年大面積挖潛之后,再挖潛的能力受限,2023年行業預計維持緊平衡。煤炭行業資產質量高,現金流充沛,很多個股2023年PE估值降到4-6倍,再加上高比例分紅回報,以上海能源和中煤能源為代表的破淨煤企或具有一定的性價比。

一季度業績大增的國企有望延續行情

數據來源:i問財網站(iwencai.com)

在4月一季報公佈后,主題行情的炒作即將告一段落,而業績大增的相關標的或有望繼續走強。

據i問財數據統計,業績增長排名靠前的國企有:匯鴻集團、燕京啤酒、上海電影、上海電氣、長虹美菱、西部證券、天銀機電、國機汽車、九華旅遊、曙光數創。

這十家企業覆蓋的行業有:貿易、食品飲料、傳媒、電力設備、家用電器、券商、汽車服務、旅遊、計算機應用。

剔除掉剛剛扭虧為盈的個股,業績大幅增長的有燕京啤酒、長虹美菱、西部證券、國機汽車。

消費場景復甦后,燕京啤酒銷量提升顯著,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銷量 96.31 萬千升,同比+12.8%,實現 2023 首季「開門紅」,這是因為 U8 放量帶動銷量雙位數增長;噸價同比+0.83%至 3661 元/千升,實現量價齊升,這源於公司為提銷量加大貨折費用投放導致噸價僅微增。預計 23 年 U8 持續放量帶動產品結構提升,延續業績向上勢能。

長虹美菱海外市場開拓超出市場預期,公司通過聚焦大客户,推高、推新、推變頻,不斷提升客户服務能力,保交付、促翻單,集中資源,快速突破,TOP10大客户門檻進一步提升;聚焦拉美、

中東等根據地市場,抓住市場發展新機會,加大核心市場收入佔比;加大新客户開拓,為業務發展不斷注入動力。

西部證券在「十四五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了2025年力爭成為一流上市綜合型投資銀行。未來,公司將繼續立足西部、服務全國,以專業化業務與客户共同成長,力爭由區域性券商成長為具有一定全國影響力的券商,實現整體規模、業務能力、管理水平等進入到行業第一梯隊的目標。

國機汽車的汽車工程及裝備業務搶抓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張發展機遇,深化與比亞迪等頭部企業戰略合作,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實現經營業績再創佳績。汽車租賃業務堅持差異化、高端化發展模式,穩存拓增成效積極。

隨着 4 月下旬對於經濟與業績的預期逐步夯實,5 月聯儲加息后海外流動性預期有望改善,疊加央企指數及ETF 上市推動增量資金流入,市場中樞有望迎來進一步的上移。而「中特估」相關領域板塊涉及數量多,在未來有望持續有行情表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