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4-25 01:07
近期,各大藥企的2022年報和2023年一季度報陸續發佈,創新葯企業的座位次序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醫藥一哥」恆瑞繼2021年年報首次出現業績下滑后,連續第二年面臨營收與淨利下滑的境況。不太樂觀的業績,讓業內紛紛猜疑,「醫藥一哥」地位將不保,創新葯企座次將重排。
■新快報記者 梁瑜
1. 恆瑞2022年財報披露營收淨利雙降
4月21日盤后,恆瑞醫藥公佈了2022年度業績。在過去一年,恆瑞營收212.75億元,同比下滑17.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06億元,同比下滑13.77%;研發費用為63.46億元,同比增長2.29%,佔銷售收入比重29.83%。如果將2022年資本化了的14.6億元算到開支里,淨利潤會更加縮水。
從營收上看,2022年恆瑞醫藥各季度營收環比較為平穩,在47.5億元-57.17億元之間。各治療領域中,麻醉領域營收同比減少最多,達到32.15%;造影劑毛利率減少最多,達5.54%。
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恆瑞醫藥均出現顯著下降,降幅分別為17.87%和13.77%。根據公司財報,2022年,恆瑞主營業務收入為 212.13 億元,比同期降低17.72%。
2022年這份財報表明恆瑞醫藥業績遭受重創。但其實在2021年,恆瑞就出現了上市以來首個負增長的財年,營收和淨利潤的同比降幅分別為6.59%、28.41%。
雖然,從2023年一季度財報看,恆瑞實現營業收入54.9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39億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增長0.25%與0.17%,但增長幅度微弱,業績拐點的信號並不明確。
2. 恆瑞認為集採、國談、疫情帶來業績壓力
恆瑞醫藥方面表示,2022年收入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是集採、國談和新冠疫情。
集採方面,自2018年以來,恆瑞涉及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仿製藥共有35個品種,中選22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4.5%。2021年9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五批集採涉及的8個藥品,2022年銷售收入僅6.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2.6億元,同比下滑79%;2022年11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七批集採涉及的5個藥品,2022年銷售收入9.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2億元,同比下滑48%。
新葯國談降價。2022年1月1日起,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馬唑侖、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創新葯執行新的醫保談判價格,醫保銷售價格平均下降33%,加之產品准入難等因素,部分創新葯收入增長較慢,個別創新葯甚至全年銷售金額同比有所下降。
另外,新冠疫情導致報告期內相當一部分醫療機構日常診療業務量縮減,麻醉等產品的銷售受到較大影響,同時產品出口訂單一定時間內出現積壓,部分海外業務需求未能及時轉化為銷售收入。
3. 有12款上市創新葯但回報率偏低
比起營收、淨利潤的數字,恆瑞醫藥此份年報更引人注目的是創新葯收入及佔比。雖然2022年財報顯示,恆瑞創新葯銷售收入81.16億元,佔營收比例約38.14%,佔比再度提升。但此佔比不僅距離產業期待的50%還差一段距離,而且還被百濟神州超越。財報數據顯示,百濟神州創新葯產品的收入達到12.5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86.51億元)。這意味着,百濟神州超越了恆瑞醫藥,成為中國目前創新葯收入最高的藥企,且與2021年相比,百濟神州的創新葯收入同比增長達107.3%。百濟神州頗有爭搶創新葯「一哥」的態勢。
而且,恆瑞醫藥已有12款創新葯上市,但整體創新葯營收規模卻僅為81.16億元,平均單款創新葯營收約為6.76億元,回報率並不理想,甚至偏低。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受到百濟神州的擠壓,中國生物製藥、先聲藥業、翰森製藥等「追趕者」也來勢洶洶,「醫藥一哥」恆瑞醫藥可謂腹背受敵。
4. 抗癌藥PD-1抑制劑收入下挫
恆瑞醫藥和百濟神州在PD-1領域已有過正面對決。PD-1是目前卷之又卷的醫藥領域。根據IQVIA數據,截至2023年3月底,國內已有16個PD-(L)1產品獲批上市,其中國產PD-1抑制劑共有8款。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恆瑞醫藥及百濟神州的PD-1抑制劑由於獲批時間較早,被視為國產PD-1的第一梯隊玩家,也被稱PD-1「四小龍」。同時,也經歷了定價競爭、醫保談判降價、出海受阻等輪番考驗。
在2022年前,恆瑞醫藥的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銷售業績非常輝煌。2021年PD-1 「四小龍」的銷售額排行為恆瑞醫藥、信達生物、百濟神州和君實生物。2020年,君實生物、恆瑞醫藥、百濟神州的三款PD-1以平均78%的降幅全部納入醫保,年治療費用直接降到5萬元/年。恆瑞2021年年報顯示,卡瑞利珠單抗銷售量141.43萬瓶,以集採中標價格2928元/瓶計算,卡瑞利珠單抗2021年為恆瑞醫藥帶來了超過41億元的收入。彼時,百濟神州的PD-1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百澤安)2021年的銷售額約為2.5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7.56億元)。
但到了2022年,PD-1「四小龍」座次有所改變。根據PDB更新的數據,在PDB樣本醫院的2022年度銷售數中,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小幅反彈,市場份額為5%;恆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和信達生物的信迪利份額明顯下降,市場份額分別為18%和16%;只有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份額大增,市場份額達24%。恆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市場份額首次出現縮水,並滑至第二的位置。
PD-1市場后來者不斷。智慧芽新葯情報庫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還有77個PD-1類藥物處於臨牀試驗階段,正在等待着獲批上市分食市場。未來將可能有更多PD-1納入醫保,價格或不斷下探,國產PD-1抑制劑的銷售收入還會進一步下滑。
5. 穩坐管線之王卻也手握雙刃劍
恆瑞2022年財報顯示,目前恆瑞醫藥有超過百款的在研管線,其管線的強大可見一斑。加上當年上市的兩款創新葯瑞維魯胺、阿得貝利單抗,目前已上市自研創新葯12款,位居國內同行業前茅。同時,恆瑞引進的1類創新葯林普利塞也獲批上市,另有80多個自主創新產品正在臨牀開發,260多項臨牀試驗在國內外開展。
但是,目前看到的研發產品,多以跟隨策略和臨牀前期為主,將來即使這些產品能成功上市,大概率會因市場同類競品而難以改變恆瑞醫藥身處「紅海」的競爭身位。
恆瑞醫藥龐大的管線基礎是這個時代里大多數公司無法匹敵的,體現了很強的研發力度,但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也是業界對恆瑞醫藥發展爭論的焦點之一:管線雖然多而全,但缺少重磅產品和具有「First-in-Class」(同類首創)潛質的產品。追隨策略雖然提高了研發效率,減少了失敗概率,尤其是靶點的跟隨,但這也使恆瑞的創新難以達到同類首創,更是難以出現「重磅產品」,讓恆瑞醫藥這個中國的「醫藥一哥」仍然滿足於「fast-follow」和「me-too」,這的確不是中國創新葯的追求,同時也不足以給足市場信心。
6. ADC管線明星藥被質疑創新不足
SHR-A1811是恆瑞進展最快的ADC管線。作為當下前沿技術的抗體偶聯藥物(ADC),近年來受到資本和藥企的追捧。雖然被市場寄予厚望,但恆瑞的SHR-A1811實則依然是阿斯利康重磅ADC藥物DS-8201的跟隨產品。目前恆瑞啟動的2項Ⅲ期臨牀試驗,分別針對的是對HER2陽性乳腺癌和HER2低表達乳腺癌適應症,這兩個適用症也都是DS-8201最早進行的佈局選擇,實質上也近似一款「me-too」產品。
至於是否「me better」?其在近期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上公佈的在HER2表達/突變的不可切除、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中開展的臨牀Ⅰ期試驗數據顯示,SHR-A1811相對於DS-8201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更優的安全性,然而Ⅰ期臨牀數據不代表最終結果,「me better」有可能,但並非板上釘釘。行業觀察人士表示,想要在同樣適應症中分一杯羹,療效是一方面,直接的「頭對頭」實驗中擊敗對手才最關鍵。目前恆瑞公佈的數據與「頭對頭」試驗還是有本質區別的,SHR-A1811與DS-8201之間並非「頭對頭」臨牀試驗,且SHR-A1811的臨牀試驗入組患者較少,仍處於早期臨牀階段。所以,目前並不能對SHR-A1811下定論,還是要等待Ⅲ期臨牀結果,才能對SHR-A1811的療效進行完整的評價。
除了SHR-A1811,恆瑞醫藥還有很多在研ADC藥物。根據Insight數據庫顯示,恆瑞醫藥是國內擁有ADC管線最多的企業,公司進入臨牀階段的ADC候選藥物就有8款之多。但創新葯上的「跟隨」策略讓恆瑞的創新葯難以出衆。
一名投資人稱,恆瑞是中國唯一一家藥物研發管線數量超過百項的藥企,但其龐大的管線也是把雙刃劍,在市場發展勢頭較好的時候會被看作是巨大「潛力」;但在下行期因為管線太過分散、缺乏邏輯,就會表現出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