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4-21 15:21
轉自:藥時空
IBD (炎症性腸病) 是胃腸道的複發性慢性炎症。根據病理特性的差異,IBD 又可分為兩大類,即潰瘍性結腸炎 (UC) 和克羅恩病 (CD)。雖然不同統計口徑下 IBD 的患病率各不相同,但僅美國就有 200萬-400萬 IBD 患者,而全球的 IBD 患者據估算將遠超500萬。
患者經常經歷腹痛,病變和腹瀉引起的腫脹和潰瘍沿腸壁。乳糜瀉可以影響胃腸道的任何部分,而UC僅限於大腸和直腸,約40%- 50%的UC和CD患者為中度/重度。
IBD 的特點是疾病活動期 (發作期),隨后緩解期可能持續數周至數年。確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在飲食和衞生方面具有「西方生活方式」的國家中更為常見,不過 IBD 發病也與基因有關。
一般來説,IBD 患者最初可使用 5-ASA 進行治療;中度至重度 IBD 患者可用皮質類固醇/甲氨蝶呤治療以緩解症狀。如果仍無效果則可使用抗-TNF/整合素的製劑,然后還可使用其他生物製劑,如 IL, JAK, S1Ps 以及其他。
雖然已有多種獲得 FDA 批准的對症治療方法 (特別是對 UC),但治療難治性患者的需求尚未得到滿足。反應的持久性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因此許多患者在進行其他治療之前,需要在同一類藥物中循環使用不同的藥物。
這種獨特的治療循環動態加上缺乏治療選擇,造就了一個巨大的藥物需求市場,也產生了多個「重磅炸彈」級的藥物。患者一生會接受多種治療,而且其中 30-50% 患者最終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此外,新療法即使沒有產生一流的療效,也有機會得到應用。
這種動態的一個副作用是在臨牀試驗中招募患者非常困難。有這麼多的治療選擇,針對終點患者的安慰劑對照試驗就不那麼有吸引力。同時,嚴格的入組資格標準也是患者招募困難的一大因素。
大量抗-TNF 生物仿製藥的出現(特別是 Humira),是值得密切監測藥物價格和市場準入的大趨勢。這些藥物可能會成為更新的藥物類別,如 IL、JAK、S1Ps 等治療靶點。一旦證明了其安全性,口服劑量或許將更受歡迎。
那麼,默克為什麼要花近 110億美元收購 Prometheus Biosciences Inc (NASDAQ: RXDX) 呢? 可能主要是出於下面的考量:
(1) Prometheus 的先導資產 PRA023 通過了 UC 和 CD 的二期臨牀(Ph2)試驗,結果顯示出 BIC 潛力,具有成為上市產品的潛力;
(2) 考慮到 Keytruda 收購即將到來 (2028年),去風險投資組合/TA 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