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4-20 23:00
轉自:上觀新聞
姚家浜上的小橋流水,
河岸邊鱗次櫛比的觀音兜、騎馬牆,
還有承載着悠遠記憶的
梅園、禮耕堂、寧儉堂;
今天,要和你們暫時告別了。
今天(20日),閔行區浦江鎮與瑞安房地產正式簽約,並宣告召稼樓「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式啟動,這也是召稼樓這一閔行標誌性的古鎮開放以來,首次與市民暫別。
作為離市中心最近的4A級古鎮旅遊景區,自2010年完成一期修復改造以來,召稼樓人氣始終不減,如今為何要進行改造,未來又將以何種姿態煥發新生?
為何要改造?
據介紹,召稼樓老街2008年啟動一期修復改造,2010年6月全面完成。十多年來的開發運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目前看來,其用地佈局、交通組織、設施配置、綠地水系等已無法滿足召樓古鎮旅遊開發建設需求。
2010年召稼樓古鎮「開街」
一方面,從遊客的角度來看,召稼樓人氣雖旺,但它自身的特色卻不太突出。由於缺乏整體規劃,古鎮里的業態存在雷同。某點評網站上不少評論都提到,上海及周邊古鎮都千篇一律,召稼樓也不例外。老街逛一逛,小吃嘗一嘗,照片拍一拍,一兩小時就玩好了。召稼樓似乎落入了「千鎮一面」的窠臼之中。
另一方面,召稼樓也是一處典型的「城中村」。從村民角度來看,景區內,商户與民宅混雜,喧鬧人羣給「原住民」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景區外,召稼樓周邊的基礎設施、生活配套並不完善,還要應對大客流,村民的生活條件並不盡人意。
各種因素交織下,召稼樓的改造提升勢在必行。2022年6月,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同意將閔行區浦江鎮召稼樓地塊認定為「城中村」改造項目,改造工作加速推進。
未來如何「新生」?
相傳,召稼樓古鎮是上海最早墾荒種地的地區之一,召稼樓文化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召稼樓源起於元朝初期,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現面積達150畝,散落着不少清代建築。召稼樓文脈流長,傳承了農耕文化、治水文化、城隍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紅色文化、滬諺/滬劇七大文化。
因此,如何做到古今相融,促成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和諧交織,是召稼樓改造項目的核心課題之一。
禮園
根據規劃,召稼樓改造項目四至範圍為東至稼耕路、南至姚家浜、西至匯馳路、北至曉煙湖(原規劃榃湖),總體規劃佔地面積約為71公頃,其範圍要遠超現有古鎮景區。
記者瞭解到,改造后的召稼樓,將有曉煙湖輕度假區、古鎮核心區、耕學健康社區三大功能片區。項目將以召樓老街歷史風貌區為核心,融入體驗觀光、休閒度假、商務會議、居住生活等功能,使其具有體驗性、生態化和獨特文化魅力。
瑞安房地產深耕上海三十多年,曾成功開發、運營了新天地、瑞虹新城、虹橋天地、蟠龍天地、創智天地等項目,擁有豐富的整體規劃、文化保育、社區運營以及多年的成片舊改的實踐經驗。在召稼樓改造項目中,瑞安房地產將遵循Culture文化喚醒、Nature自然融合、Future城市煥新的理念,採用「整體定位、整體規劃、整體開發、整體運營」的發展模式。
「我們一直以來都非常尊重每一塊土地的在地屬性,兩年多前我們就開始對召稼樓項目進行深入的研究。」瑞安房地產召樓天地項目總經理林潤青介紹。對於未來的召稼樓,他描繪了這樣一番景象:
「人們來到這里,不僅可以在月月有節、季季有慶的古鎮河街空間中購物休閒,觀賞當代藝術展,欣賞潮流音樂會,體驗‘入世’的煙火氣;還能夠感受到一葉扁舟的江南風情,在綠地和湖邊的農場中露營,親手干農活,享受‘出世’的田園詩意。」
與此同時,浦江鎮也將通過優化調整召樓周邊用地功能,改善道路交通環境,提升空間景觀品質,完善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浦江鎮黨委書記陶興煒表示,相信召稼樓「城中村」改造項目將成為一個民心民生的精品工程,同時煥發古鎮新生,成為長三角地區文旅新地標和新的「核爆點」。
如今進展如何?
目前召稼樓「城中村」改造項目已全面啟動。項目中曉煙湖、寧儉路、12-02動遷安置房項目的前期工程順利啟動,10-14動遷安置房項目已具備交房條件。道路、水系、綠化均已開始專項研究,瑞稼路、稼耕路、寧儉路、涔湖路四條道路納入首批設計建設路段。
項目動遷工作也正平穩有序推進中。浦江鎮方面多管齊下促進動遷簽約和商鋪清退,同步妥善安置動遷村民及古鎮商户。
古鎮內商户搬遷拆除
陶興煒介紹,對於古鎮內的商户,浦江鎮主動對接了七寶、朱家角、新場等古鎮老街以及周邊的商業體,邀請商户入駐,「儘量把我們這些充滿煙火氣的商户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或者暫別一段時間,以更新的面貌重返召稼樓。」
在今天項目簽約及啟動儀式現場,68歲的計寶忠作為動遷代表上臺簽訂合同。計寶忠在召稼樓的老宅就在儀式的會場邊上,位於項目改造的核心區域。老宅已有80年的歷史,「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我眷戀的地方。」計寶忠告訴記者。
但是隨着年齡上漲、房屋老化,各種生活上的不便,還是讓計寶忠搬離了召稼樓。「現在動遷的房子住起來,條件好多了。」計寶忠説,城中村改造是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有幸自己能成為動遷户。「我想把動遷新房打造得典雅一點,寧靜一些,可以幸福地安享晚年了。」
何時再見面?
林潤青透露:「如果動遷進展順利,力爭3年出形象、5年出成果」。也就是説,煥發新生的召稼樓古鎮,最快3年后,就能與市民和遊客再度見面。
記者:方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