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借力海上風電與風電服務,去年淨利6億的運達股份如何起飛?

2023-04-19 20:28

4月18日晚,風電整機企業運達股份(300772.SZ)披露2022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73.84億元,同比增長7.57%;歸母淨利潤為6.16億元,同比增長5.12%。

運達股份屬於風電整機廠商第二梯隊,在路上風電具備優勢,去年實現海上風電零突破,表態將全力進軍海上風電市場。

在價格競爭壓力下,風電企業紛紛尋求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運達股份同樣於2022年首次進入新能源EPC業務領域。公司表示,風電行業已逐步開始積極從風機產品提供向風電服務提供轉型。

大容量機組銷量激增,實現海上風電零突破

風力發電機組研製、銷售業務板塊仍為運達股份的營收主力,2022年公司實現風電機組銷售收入163.17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3.76%,佔營收比重達93.87%。實現對外銷售容量7118.74MW,同比上升30.26%。

風電機組大型化趨勢下,運達股份機型銷售結構也出現顯著變化。年報披露的銷售明細顯示,2022年公司2MW-3MW與3MW-4MW兩款機型銷售容量均出現下滑,尤以2MW-3MW機型為甚,下滑幅度超過80%。4MW以上規格的機型迎來爆發,其中5MW及以上機型銷售容量同比增長726.47%。

「機組大型化將加快風電度電成本的下降速度,推動風電投資成本持續下行。」運達股份稱,2022 年陸風招標主力機型集中在6MW左右,面向大基地項目推出的陸上機型最大已至8.XMW,葉輪直徑最長超200m;2022年對外宣佈下線的新型海上風電機組達12款,逐漸形成10MW、16MW、18MW平臺等大容量梯次序列。

在大型化的道路上,運達股份屬於步伐較快的先行者之一,是國內首個將6.XMW級別陸上風電機組產品實現批量化交付的企業。

此外,海上及海外的「兩海」市場也被運達股份列為未來戰略重點。

2022年8月,運達股份成功中標國電電力象山海上風電象山1#海上風電場(二期)工廠風力發電機組採購項目,實現海上風電市場零突破。該項目裝機容量50萬kw,單機容量8MW-9MW。

運達股份表示,將在繼續保持陸上風電優勢地位的同時,打造海上風電核心競爭力,全力進軍海上風電市場,深耕浙江並積極佈局沿海省份市場。

開闢新能源EPC業務,轉型風電服務

伴隨風電進入平價時代,價格競爭加劇,保持盈利能力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風電龍頭金風科技(002202.SZ)風機及零部件業務2022年毛利率下滑超過11個百分點,為6.23%。運達股份披露顯示其風電機組產品2022年毛利率為17.10%,較上年微升。華泰證券認為,主要源於運達股份規模化降本以及訂單結構優化。

在價格競爭壓力下,風電企業紛紛尋求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

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2022年運達股份首次進入新能源EPC業務領域,據年報披露實現4.22億元營業收入,全年新增訂單合同超50億元。

運達股份年報中暫未披露其新能源EPC業務的毛利率。可供參考的是,金風科技去年風電服務業務毛利率為23.81%,風電場開發業務毛利率為65.39%,均顯著高於風機業務,風電服務與風電場開發業務的業績貢獻已數倍於風機業務。

運達股份無疑也意識到了行業發展帶來的新商業機會。「風電行業已逐步開始積極從風機產品提供向風電服務提供轉型。」在年報中,運達股份表示,隨着風電行業技術革新推動產業發展、度電成本不斷降低推動平價上網,風電行業相繼產生多種新興業態模式,不少整機廠商紛紛佈局風電建設領域,逐步由單純風機銷售轉向風機銷售與風資源儲備、新能源 EPC 總承包業務相結合的商業模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校對 盧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