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4-19 17:21
拉斯·瑞特是荷蘭西北部城市荷蘭克朗市議會的議員,也是當地居民反對微軟興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抗議運動的代表人物。
瑞特説,他之所以參與抗議運動,是因為他想提醒當地人,他們所依賴的「雲」,並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侵佔了荷蘭西北部肥沃農田的實實在在的超大型設施。
瑞特擔心,今天互聯網用户對數據存儲的需求不斷增長,將意味着佔地越來越多、耗能越來越大的無數個數據中心。
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時代來臨:好事還是壞事?
如今,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美國的科技巨頭,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興建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以便更好地服務臨近地區的用户。
根據一項預測,在2025年之前,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量將突破1000個大關,並在此后繼續快速增長,以支持不斷擴大的業務運營。
有人因此認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時代已經來臨。
但數據中心的最大特點是高能耗,電力成本佔整個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的支出是空調費,因為機器設備需要散熱。如果用水散熱,數據中心還需耗費大量的水資源。而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消耗的能源和水資源則要大得多。
荷蘭是歐洲網絡電纜交匯之處,氣候温和,擁有豐富的綠色能源,因而被美國科技巨頭看中,紛紛在這里興建數據中心。
截至2022年10月,荷蘭總共有281個數據中心,其中大部分數據中心都是把服務器空間出租給幾家不同的公司。不過,自從2015年以來,佔地面積至少在1萬平方英尺(約929平方米)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開始出現在荷蘭,為一家科技巨頭(通常是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服務。
荷蘭目前有三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一個是谷歌的,兩個是微軟的。扎克伯格的Meta也想在荷蘭興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但因遭到當地居民的激烈反對,而未能如願。
微軟的兩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都在荷蘭克朗,一個已經建成,另一個正在興建。拉斯·瑞特和當地農民抗議的,就是這個正在興建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抗議者反對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理由,除了前述的耗水耗電,還有另外兩個:佔用大片農田,大幅增加氮排放。
汽車、農業和重型建築機械所產生的氮氧化物是一種危險的污染物,破壞生態系統,並危害人們的健康。荷蘭的氮排放量比歐盟平均水平高出四倍。荷蘭政府已經承諾,在2030 年之前把氮排放量減少一半,一部分做法是説服農民減少牲畜數量或棄農轉行,另一部分做法是迫使所有建築工程停工,先申請氮排放許可證。
微軟正在興建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尚未取得氮排放許可證,但微軟設法從當地環境機構獲得了「容忍令」,允許微軟在超量排放氮的情況下繼續推進數據中心建設。
在瑞特看來,其他所有建築工程在獲得氮排放許可證之前被迫停工,而微軟卻獲准繼續施工,這本身就是一種雙重標準。
耗電耗水大户
由於俄烏衝突加劇了全球能源危機,如今發達國家都在努力尋找更廉價、更清潔的能源。
不久前結束的七國集團(G7)峰會做出承諾:加速淘汰化石燃料並轉向可再生能源這一進程,「以期到2050年實現能源體系淨零排放」。
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2022年是全球電力行業的一個轉折點,清潔能源使用量迅速擴大,如果快的話,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將從2023年開始下降。
英國能源智庫恩伯(Ember)的《2023年全球電力回顧》報告顯示,包括水電、核能、生物能源以及風能和太陽能在內的清潔能源,目前佔全球電力供應的近40%。
恩伯還表示,在過去10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每年增長15%至20%,如今,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可以滿足2023年全球年度電力需求的增長,為化石燃料使用量和該行業總體排放量的下降創造條件。
儘管美國科技巨頭們承諾,他們新建的數據中心將完全使用綠色能源,但高能耗是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最受關注的負面標籤,因為這些大型數據中心特別耗電耗水,是十足的「吃電喝水」大户。
數據中心目前消耗了全球大約1%-2%的電力需求。據預測,到 2030 年,數據中心將佔歐盟電力需求的3.2%,比2018年增長18.5%。愛爾蘭有五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在歐洲居首,據估計,到2028年,愛爾蘭所有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將佔該國電力總供應的27%,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數據中心有兩種耗水方式:一是直接通過服務器的冷卻過程耗水;二是間接通過發電耗水。關於數據中心用水量的可用信息較少,但可從谷歌一家公司的數據略窺一斑:谷歌自己曾經報告説,它旗下數據中心的用水量2017年為114億升,僅僅一年以后,在2018年就增加到158億升。根據研究,即使是使用傳統冷卻過程的1兆瓦小型數據中心每年也可能使用大約2550萬升水,就更不用説那些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了。
在歐洲,水也是一個稀缺的資源。2022年夏季是歐洲有史以來最炎熱的夏季,歐洲主要河流的水位都降到了歷史低位。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助理教授蘭登·馬斯頓説,在為一個新的數據中心選址的複雜權衡過程中,附近是否有能源,能源的價格如何,一直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而最近一兩年,附近是否有水,在這個權衡過程中的作用也開始越來越重要。
能源和水這兩個資源還互相關聯,尤其是在為數據中心的服務器冷卻之時。
數據中心的大部分能源用於驅動服務器,但服務器運行也會產生熱量,需要冷卻。冷卻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傳統的空調冷卻法;二是更節能的水冷卻法,無論什麼方法,都需要新的能源或水。
如今,數據中心運營商們聲稱,他們已經變得更環保、更高效了。
這些運營商們表示,他們正在更換較陳舊的、效率較低的數字基礎設施,如由公司和政府運營的單獨的服務器,他們聲稱,將所有這些服務器合併到一個位置可以節省能源。
荷蘭政府曾經一度考慮過大幅度減少數據中心的數量,用四個大型的數據中心,取代分佈在60多個地點的小型數據中心。
據稱,如果該設想能夠得以實施,那麼,就能夠節省一半能源。
而運營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許多美國科技巨頭也承諾,他們將完全依靠綠色能源,為其數據中心提供電力。例如,谷歌和Meta都承諾在其新建的數據中心中使用100%的清潔能源。
不過,儘管這些科技巨頭爲了興建數據中心做出了上述環保承諾,但仍然引發了當地居民的抗議,因為當地居民氣憤地發現:許多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佔用了自己國家的大片土地,其中許多土地是農田,而這些科技巨頭興建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場,並不是爲了惠及當地居民,而是爲了用於這些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一位荷蘭抗議者的話,代表了許多荷蘭人的心聲:「那些數據中心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購買了綠色能源,結果是:本應讓荷蘭居民受惠的風電,最終卻都流入了數據中心。」
需要把所有東西都存儲在「雲」中嗎?
其實,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在歐洲遭遇民眾反對,並不僅僅是荷蘭一個國家的現象。
截至2022年10月,德國有487個數據中心,在全歐洲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是英國,有456個數據中心,荷蘭排名第三,281個,第四名是法國,264個,俄羅斯第五,172個。
根據荷蘭數據中心協會的研究,在歐洲,愛爾蘭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最多,有五個,德國和丹麥各有四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如果算上微軟正在興建的那個,荷蘭共有三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另據市場研究機構「研究與市場」(Research And Markets)的預測,歐洲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市場將在2022年至2027年以6%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如前所述,由於當地居民的激烈反對,Meta放棄了在荷蘭建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計劃。
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量居歐洲之首的愛爾蘭,當地居民也發起了一場運動,反對亞馬遜在該國首都都柏林北部建設三個新數據中心的計劃,認為它們會使電網超載。
愛爾蘭環保人士成立了一個名為「不能在這里也不能在任何地方」(Not Here Not Anywhere,英文縮寫NHNA)的組織,該組織發起了一個名為「停建數據中心」(Press Pause on Data Centres)的運動,舉行了包括抗議、請願在內的各種活動,最終取得了部分程度的勝利:愛爾蘭全國公用事業監管機構宣佈,限制在都柏林地區興建數據中心,亞馬遜和微軟因此不得不取消原來計劃在愛爾蘭興建的數據中心。
據稱,歐盟目前正在研究各種設想,以解決建在地面的數據中心奪田排氮、耗電耗水的問題。一個可能的設想是:把數據中心建在太空中。據稱,包括微軟、谷歌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對這個設想非常感興趣,願意與歐盟合作,研究具體的實施方案。
如果這個設想能夠實現,那麼,雲計算就名副其實,真的「昇天」了。
但對荷蘭克朗市議會議員拉斯·瑞特來説,把數據中心建在地面上或太空中,都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
「當然,我們需要一些數據中心,」瑞特承認,但他更希望相關利益各方坐下來,一起討論重構互聯網的運作方式:人類是否需要興建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數據中心?
「我們應該就如何處理數據進行一番哲學辯論,」瑞特説,「我認為,我們並不需要把所有東西都存儲在‘雲’中,不管它是地面上的‘雲’,還是太空中的‘雲’。」
(作者曾在英國多家知名媒體擔任資深記者、編輯。作者微信公眾號:魏城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