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4-19 11:38
轉自:懶貓的豐收日
有小夥伴留言,想看關於印度股市的分析。
指數貓看了下印度股市的走勢,和美股疊在一起,乖乖!這走勢就連十年長牛的美股都被pk下去了。
過去20年,印度Sensex30指數漲幅超過17倍,而標普500指數漲了3.5倍,納斯達克指數漲了7.5倍。
完全吊打!這挺讓人歎爲觀止的。
當然,這里面有一個匯率的因素。過去20年里,印度盧比兑美元貶值了42%以上,其中最近5年就貶了21%。
這就意味着,如果算上匯率貶值因素,印度Sensex30指數近20年相對美股的漲幅,要打近一半的折扣。
不過即使是匯率貶值,印度Sensex30仍然牛氣沖天。
從近5年來看,該指數與標普500走勢很相近,並且去年因為美聯儲瘋狂加息,標普500跌了近20%,但該指數依然頂住了壓力,逆勢收漲。
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市場,未來走勢如何,就受到很多小夥伴的關注。
尤其是進入2023年以來,因為印度首富被做空事件,印度股市遭受了重創。
今天指數貓就來從多個方面進行一下分析。
01
印度股市為什麼長牛?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印度股市長牛的原因。
一方面是股市起始時間早,有百年多歷史。
印度股市起源於1830-1840年間孟買存在的場外交易市場。
到1875年,類似於美國梧桐樹協議,22名股票經紀人成立了亞洲最早的證券交易所——孟買證券交易所(BSE)。
與美國類似,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受英國影響大,較好繼承了英國經濟制度,更重視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就是對外資的高度開放。
印度自1992年進行自由化改革開始,股市就進入了上漲通道。
1992年,印度決定全面推行註冊制改革,印度股市的IPO迎來超級大擴容。同時每年也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退市。
多年來,印度不斷加快金融市場的門户開放,吸引了外資的湧入。
2014年-2015年,外資在印度股市的成交量佔比達到50%。2019年3月份,外資佔比一度達到58%的頂峰。
再就是經濟方面的因素。
印度Sensex 30指數自1992年以來經歷了長期增長,但這主要發生在2000年之后,這段時間正好呼應了印度成為世界上增長率最快的國家之一。
發展到今天,印度股市較為成熟。
根據現有數據,截至2021年2月底,外資機構持有印度股市的市值佔比為38%,內資機構佔比約為23%。
機構投資者佔比較高,有助於提高印度股市的投資水平和市場活力。
當然最近兩三年,印度股市上漲的背后也少不了散户的功勞。
由於疫情期間,印度央行採取了大放水措施,大量資金湧入印度股市,印度民眾看到牛氣沖天的股市,也是爭相入市。
至去年8月底,印度散户投資者在日均成交量中的佔比從2020年3月的39%,上升到了52%,在去年還幫助緩衝了股市下跌。
02
印度經濟
現在的問題是,當前位置印度股市到底貴不貴?
這取決於多方面因素,比如印度經濟增長、國內外的政策、股市的估值、外資的態度及市場情緒等。
先來看下對印度股市影響較大的印度經濟。
目前外界對印度經濟還是比較看好的,畢竟較高的增速就擺在這——2022年印度GDP增長了6.7%。
2022年印度GDP已經超越了曾經的宗主國英國,成爲了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印度民眾甚至盤算起了經濟總量何時能夠排進世界前三。
印度央行的預測已經出爐了:以當前6%以上的增速,印度有望在2025或2026年在經濟總量上超越德國,在2027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1)印度為什麼這麼樂觀?
首先是人口。
印度人口已經超14億,有望晉級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而印度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8.7歲,並且人力成本極低,這意味着年輕廉價的勞動力,自然就備受外資的親睞。
近些年,就有許多大公司跑去印度投資建廠,促進印度工業、製造業發展,也有力推動印度經濟快速發展。
人口增長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消費。
與不少發展中國家經濟依靠「出口驅動」的路徑不同,印度經濟增長更多是靠內需拉動。
在印度,個人消費佔GDP的六成,是印度經濟增長非常重要的動力。
反觀印度進出口,只佔GDP的三成左右,對於一個新興市場國家來説,這個比例明顯是偏低的,比如越南進出口貿易額佔GDP的比例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80%。
除此之外,最近兩年印度似乎還獲得了一些地緣政治紅利。
在俄烏衝突后,西方國家向印度開出了很多的「好處」,希望拉攏印度,印度在衝突后也繼續與俄羅斯保持往來,兩國經貿關係在衝突后得到很大提升。
當西方國家紛紛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依賴時,印度卻大量接收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經過簡單加工后,倒賣給歐洲,賺取二手差價,西方國家也並未過多干涉。
其他方面,印度的面積位列世界第七、亞洲第三,是全球第五大煤炭資源國,最最重要的是,印度工業、製造業起點較低,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光是以上這些條件作為基本盤,印度也很容易成為「被炒作」的對象。
2)但需要注意,印度經濟發展的阻礙也很明顯。
看看印度的經濟結構,2020年印度第三產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0%以上,第二產業工業的佔比不到30%,第一產業農業的佔比將近20%。
與很多國家大力發展工業,拼命追趕工業化浪潮不同,印度優先發展第三產業,雖説成爲了舉世聞名的軟件外包和製藥大國,但印度工業、製造業至今較為薄弱。
印度製造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度一直在13%-17%左右。
相比而言,越南最近幾年這一比例明顯上升,2021年甚至上升到了24.62%。而在2014年左右,這兩個國家情況還是一致的。
參考西方國家的發展,一般第二產業是在第一產業的剩余上發展起來的,而第三產業是在第一和第二產業的剩余上發展起來。
印度脱離了工業基礎支撐的服務業只是相對孤立地發展,且多依賴西方國家的市場需求,未與國內其他產業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即便如計算機硬件、電子元件等高度相關的產業,都未能享受到本國計算機軟件行業紅利而充分發育。
印度製造業薄弱還有一個基本原因是,印度人口文化素質很難適應現代化製造業的需要。
目前印度成年人的識字率僅為74%,也就是説印度有近四億文盲。
而且印度對非文盲的定義很低,會寫自己的名字就不是文盲,所以這個數字實際會更高。
這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因素——印度的種姓製度。
印度的種姓製度,將民眾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而首陀羅之下還有一個被稱為「賤民」的達利特。
其中,最低級的達利特的總人數有2.8億之多,在全印所佔據的工作崗位之比只有1%,且只能從事清理下水道、運輸垃圾等最低級的工作,薪水微薄到難以養家餬口。
這些人羣養活自己都困難,教育也就無從談起了。
儘管印度立國以后就廢除了種姓製度,但這種階層枷鎖依然存在於印度的社會生活中。
製造業薄弱,反過來又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大量人口無法就業,還會拖慢整個國家的生產效率。
印度服務業較為發達,但像寫代碼搞軟件、做翻譯、給西方人做客服中心這樣的工作,只有少數人才能進入。
印度的整體勞動參與率僅為44.9%,在印度,就連城市都幾乎不能充分就業,更別說幾億的農村人口了。
事實上,印度有60%的人都是從事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為主,這類人大多以低種姓人羣為主。
但由於印度工業化、機械化水平不高,農業生產效率也就不高,對經濟的貢獻度也就不高。
加上印度的農村土地歸私人所有,農民只有租用地主的土地從事農業生產,也沒辦法形成有效的勞動力。
此外,印度經濟還面臨地方各邦權力過大,沒有統一的語言和統一的市場,宗教對印度社會的影響力過大等等阻礙。
所以,雖説人口數量是優勢,但印度的人口能不能充分轉化為人口紅利,是要打問號的。
總結來説就是,印度經濟肯定也會有天花板,但距離這個水平可能還有一段路。
03
估值情況
再來看下印度股指的估值情況。
看估值有個問題,就是選哪個指數看呢?
目前印度市場有代表性的股指有兩個,一個就是開篇提到的Sensex30指數(敏感30),還有一個是Nifty50指數(漂亮50)。
這兩個指數走勢都很強,Nifty50過去20年漲了16倍,稍遜於同時期Sensex30指數的漲幅。
但是很無奈,目前國內並沒有跟蹤這兩個指數的基金。
原因是,這兩個指數都囊括了印度市場最頭部的幾十家公司,Sensex指數30只成分股,主要由金融股及其他大市值股構成,其市值佔孟買證交所總市值的比重達到約45%,
Nifty50則是由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NSE)中最重要的50只個股編制而成。
印度市場可以説是大盤股的天下,而印度也像其他許多國家一樣,有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這些公司一旦被外資持股達到上限,就沒法再進一步增持了。
除開這兩個指數,印度市場另外一個有代表性的指數是MSCI印度指數(935600.MSCI)。
目前,國內跟蹤印度市場的被動型基金,只有工銀瑞信印度基金(QDII-LOF-FOF)這一隻。
這是一個FOF,即基金中基金,就是説它不直接投資股票,而是投資跟蹤印度市場的基金,它的持倉主要是以MSCI印度ETF為主。
根據去年四季度的報告,工銀印度基金前十大成分基金有領先MSCI印度指數UCITS ETF、iShares安碩MSCI印度ETF、WisdomTree印度盈利基金、iShares安碩印度50 ETF等,權重佔比在84%以上。
如下表。
工銀印度基金的業績基準主要是中信證券印度ETP指數,這個指數和MSCI印度指數的走勢非常貼近。
另外,國內還有一隻跟蹤印度市場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泰達宏利印度(006105),它的業績基準主要對標的也是MSCI印度指數。
所以,對於國內的投資者來説,更應該關注的是MSCI印度指數。
目前MSCI印度指數有113只成分股,代表印度市場大中型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有點類似於我們的滬深300。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后,截至2月28日,MSCI印度指數的市盈率已經回落到23倍,為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不過相比於2005年5月以來的歷史中位數(21.6倍),以及平均值(21.7倍),目前市盈率仍處於中等偏高的位置,性價比不算高。
04
未來潛力如何?
最后再看幾個方面,一是印度國內外的貨幣政策。
目前多數分析師預期,印度央行將調整政策立場,由中立轉向寬松。
不過由於印度核心通脹居高不下,印度央行表示對於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抱持開放的態度。
全球主要央行這邊,美聯儲加息周期已進入尾聲,但是否會很快降息還存不確定性。
其次,外資和市場情緒。
有資料顯示,進入2023年,外資大幅流出印度,1月外資就拋售了約40億美元。
這部分是受印度首富被做空事件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印度股市的估值在亞洲最高。
去年印度股市表現非常突出,在全球股市總體下跌18%的情況下,MSCI印度指數依舊獲得超4%的漲幅,難免相對抬高了估值。
目前,印度市場大盤成交量相較1月份有明顯回升,但比起前兩年,勢頭要弱一些。
再次,看一下費率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工銀瑞信印度(164824)的管理費和託管費是比較高的,費率為:1.6%+0.2%。
另外,FOF一般會雙重收費,就是另外需要支付一個購買印度ETF的費率,在0.6-0.9%左右,兩者相加每年費率就達到2.4%以上了。
從最近三年來看,因為工銀印度基金在2021年和2022年度走勢都明顯偏強,相對滬深300ETF,三年的收益要高出15個百分點,那麼這個費率還好説一點。
但如果后續印度股市沒有這麼大的漲幅,那就比較坑了。
那前面提到的泰達宏利印度呢?
這隻基金的管理+託管費率是:1.8%+0.3%,合計也達到了2.1%。
另外,這隻基金成立4年以來,累計漲幅僅8.88%,還跑不贏工銀瑞信印度這隻被動型基金。
還有一個因素值得注意,匯率。
例如,過去10年,印度盧比兑人民幣貶值了27%,過去5年貶值了13%以上,這也會給總體收益打一定折扣。
最后總結一下,就印度經濟前景而言,印度市場仍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
印度股市目前的回調或許意味着機會,但性價比並不算特別高,
未來可能需要把握好政策面時機(后續隨着美聯儲結束加息周期,甚至降息,國際資金再次迴流新興市場追逐風險),也要留意費率和匯率對收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