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儲户存款的「奇幻漂流」:爆雷后資金搬家,蘋果「高息」攬儲

2023-04-18 23:44

  美國儲户將存款搬離中小銀行之際,蘋果聯手高盛推出年率高達4.15%的儲蓄產品。

當地時間17日,嘉信理財集團(Charles Schwab Corp)公佈一季度財報,期內流失存款410億美元,至3260億美元,存款余額較2022年四季度下滑11%,同比鋭減30%。

無獨有偶,道富集團(State Street Corp)也於同日公佈業績,今年首三個月合共流失存款118億美元,截至季末,存款余額為2240億美元,環比下跌5%,同比下滑11%。

  上述兩家金融機構均實力雄厚,不過仍然難敵儲户出逃。

  資深策略分析師周錦舜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存款流出歸咎於此前美國區域銀行流動性危機,短短七天三家銀行接連倒閉導致儲户信心不足,故將存款由銀行轉出。」

一季度現鉅額存款流失

  據嘉信理財集團最新財報,截至今年3月末,其總資產規模接近7.6萬億美元,旗下嘉信理財公司是美國最大上市券商,按資產規模計,嘉信理財銀行是美國第八大銀行;道富集團則是全球最大託管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據該公司最新季報,截至3月底時託管資產逾37.6萬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達3.6萬億美元。

  今年3月,美國銀行業經歷了21世紀以來最糟糕月份之一。硅谷銀行「爆雷」引發恐慌性擠兑,不到一天時間,儲户就從該行提走420億美元,創造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銀行擠兑事件。連鎖效應令簽名銀行在兩天之后也告關閉。

  「然而存款總得有去處,於是貨幣市場基金成為資金最大接收方。」周錦舜表示。

  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美聯儲連續快速加息之后,美國短期債券收益率大幅走高,貨幣基金收益率顯著上行,甚至高達5%以上,如此一來,貨幣基金相對銀行存款,無論是流動性還是收益率都具顯著優勢,故美國金融機構存款大規模流向貨幣基金。」

  兩位受訪者均認為,在美聯儲將更長時間利率維持高位的情況下,銀行資金流出現象恐將持續,二季度銀行存款還將進一步下降。

  事實上,道富銀行CFO阿波夫(Eric Aboaf)在業績公佈后對分析師表示,在形勢穩定之前,預計二季度可能還會有40億~50億美元的存款流出,且每出逃10億美元存款,該行將損失1200萬~1500萬美元。

大型銀行暫為受益者

  美國大型銀行則表現堅挺,並暫時成為存款爭奪戰中的受益者。摩根大通、花旗和富國銀行均於14日放榜,摩根大通CFO巴納姆(Jeremy Barnum)表示,區域銀行風波之后,該行有見大量新增開户,預計截至季末,累計獲得約500億美元存款流入,較上季增長2%。不過因投資者尋求更高收益,將資金轉往貨幣市場基金,故截至3月底,該行存款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7%,至2.4萬億美元;花旗銀行最新財報披露,截至3月底的存款規模約為1.3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幾乎持平。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華納(Joshua Warner)在發送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中表示,區域銀行接連倒閉引發儲户對區域銀行健康狀況的擔憂,故將存款帶離中小型銀行,此舉利好大型銀行。

  「目前,各界對於近期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已經下降,但一個月以來,美國銀行業前景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衰退風險不斷加碼,市場開始為信貸供應收緊做準備。由於需要吸引並留住資本,提升高儲蓄利率勢在必行。」華納認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稱,全球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面臨多重嚴峻考驗,金融穩定風險迅速上升。

  報告指出,近期美歐銀行業動盪,警示貨幣政策、金融環境收緊與積累的脆弱性相互作用所帶來的挑戰,凸顯銀行在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的失敗,也暴露出監管失誤。

  報告指出,許多國家的通脹水平持續高於央行目標,令人不安。金融體系正經受通脹上升和利率走高的考驗,發達經濟體需要在確保金融穩定的同時將通脹恢復到目標水平,任務艱鉅。

  報告認為,考慮到金融槓桿、資產和負債存在流動性錯配,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傳統銀行之間的高度關聯,貨幣政策和金融環境收緊的影響可能會被放大。

蘋果加入存款爭奪戰

  與此同時,科技公司蘋果也加入戰局。

  17日,蘋果聯手大行高盛推出高收益儲蓄賬户,年收益率高達4.15%,儲户可以存入資金賺取利息,該賬户無最低存款額要求,並受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保護。

  據FDIC的數據,全美儲蓄賬户平均存款利率僅為0.35%,而此次蘋果提供的4.15%收益率遠超上述水平,並高於多數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例如高盛旗下Marcus儲蓄賬户利率為3.9%,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儲蓄賬户收益率為3.5%。據消費金融服務公司Bankrate的統計,各大機構存款利率最高可達5%,蘋果儲蓄賬户收益率排在第十一位。

  周錦舜表示,蘋果和高盛聯手高息攬儲,在吸收存款后可投入長期債券等更高收益產品,隨着美聯儲將終端利率抬升至5%以上,即便蘋果給予儲户4%的存款利率,應該仍有足夠息差可以獲利。

  吳照銀認為,「科技公司想要獲取資金,需要開出相比銀行更高的收益率才能吸納存款。在這種市場利率競相攀升的情況下,全社會風險偏好必然下降,其實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都不太有利。」

  思瑞投資科技行業分析師範博軒則認為,蘋果試圖撬動固有消費金融市場格局較為艱難。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前,蘋果公司與高盛聯合推出的信用卡業務AppleCard在2020年至2022年9月之間,產生超過10億美元虧損。「面對年均更換主用卡率只有11%的美國信用卡持卡人時,蘋果顯然碰到的是一個幾乎鐵板一塊的市場。」

  另據報道,在美國硅谷銀行關閉事件之后,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和美國體驗管理企業莫門蒂夫公司合作,於3月下旬經由線上方式對4336名美國成年人開展「你的理財信心調查」。

  11日公佈的這項調查顯示,僅有13%美國成年人表示對美國的銀行系統「非常」有信心。

  與此同時,四分之一受訪者表示,如果給他們1萬美元,他們會把它投資於股票、債券和儲蓄的組合,佔比最高;其次,24%的人表示會將資金存入高收益儲蓄賬户。相反,只有7%的受調查者表示會投資股票市場,有同樣比例的人選擇花掉這筆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