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4-17 18:1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國內新一輪電力投資周期正在開展,威勝控股前幾年加大研發及其他費用投入之后,未來幾年將會迎來收穫期。雖然公司過去的成長業績並不優秀,但站在新周期之上,目前估值也算便宜。
威勝控股(03393.HK)是一家港股冷門股,但卻是一家2005年就在主板IPO的老牌上市公司。之所以是冷門股主要是因為公司並非是一家高成長的公司,2005年公司收入4.4億元、淨利潤1.16億元,2022年收入58.7億元、淨利潤3.24億元。上市17年間收入成長12倍,利潤僅成長2倍左右。
在過去20年,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之下,這樣的業績顯然不夠靚麗,這也是眾多普通製造業共同面臨的長期問題:競爭激烈、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滑。2005年公司的毛利率達到53%、淨利率26%,而到2022年毛利率下降到33%、淨利率8.7%,ROE更是從36%下滑至僅7%。
實際上,威勝控股也經歷了一輪完整的宏觀大周期,從經濟飛速發展到如今新常態降速,也經歷了激烈的行業競爭之后,威勝作為行業龍頭,也迴歸到了一個正常的利潤水平。
新一輪電力投資周期正在開展
回顧威勝的主營業務,公司一直專注於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主要產品以全系列智能電能表,各類配電儀表、電能質量監測設備,全系列能源數據採集終端、負荷管理終端、用户管理裝置,計量自動化系統及各類應用系統與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威勝在計量高端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20%,為國內領先,也是國內唯一可以同時提供電、水、氣、熱各類先進能源計量產品、系統與服務,並覆蓋能源生產、輸配至消費端全過程需求的專業生產者。正是因為公司不斷研發新產品、拓展相關多元化和新業務,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若是將這17年時間再進一步細分,公司在2014年淨利潤曾經達到歷史最高的4.8億元。隨后受到電網投資下滑的影響,公司在2015年-2020年間利潤水平持續下滑。但公司沒有選擇躺下,而是選擇穩住傳統電錶業務,積極發展智能配電等新業務,同時積極走出去,擴大國際市場,在墨西哥建廠拓展美洲市場,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將業務向中東、非洲和歐洲不斷拓展。同時,在資本市場上,公司將電力通信業務威勝信息(688100.SH)分拆至A股科創板上市。
經過這7年的轉型,如今威勝控股不再是過去的以電錶為主的普通製造業公司,呈現出電力計量、電力通信、智能配電三分天下更均衡的收入結構。2022年,國際業務更是高速增長,超過12億元,同比增長73%,公司在2023年開啟國際年,保守預期3年后國際業務超過30%,樂觀達到50%,屆時公司將有效降低國內電網的投資周期影響。目前,公司在巴西和墨西哥發展非常好,中東受益於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未來或將會有驚喜、值得期待。
當下更重要的是,過去3年光伏、儲能等新能源業務的飛速發展以及新冠疫情拖后影響,國內新一輪電力投資周期正在開展。首先,在電網市場,2022年因受疫情及芯片短缺影響,智能電錶替換受到延緩,預計2023年將恢復正常;新能源發電及原材料國產替代化的持續推進,令高端產品的需求得到穩定增長;依電網數字化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發展趨勢,電網在線檢測設備及數字儀表的需求亦將得到增長;預計2023年國家電網將推出全新版智能電錶標準,新一代物聯智能電錶的應用範圍將得到提升,電網的數字化轉型將繼續有序進行。電網投資正在向新型、流體、配電側投資轉向,進入增量增速階段。公司在國南網佔有絕對主導份額,每次招標,只要有招標量出來,志在必得。
新的智能電錶替換周期之下,更新的互聯網電錶已經開始更換,新產品、新的電錶檢測設備,對毛利率提升較大。電錶業務2022年毛利率39%,同比提升6%,隨着新款電錶在收入佔比增加,智能工作更深入,后續電錶毛利會再有一些改善。公司的能源業務也在積極拓展工業用的儲能以及新的2B大企業(如萬國數據、電信、鐵塔、美團、滴滴)等,以及當下電動自行車的充換電,也是爆發式的藍海市場。
因此,基於上述智能配電新市場和新產品,公司前幾年加大研發及其他費用投入之后,未來幾年將會迎來收穫期。譬如公司過去的渠道鋪設是以電網的電錶起家,非電網大客户也可以通過電網窗口公司來實現無縫對接,充分分量。在智能出行,兩輪出行,充分迎合市場打法,採取方式還是大客户頭部戰略綁定合作,與騰訊在業務和資本深度綁定,騰訊這些渠道,經過兩年磨合,強勢以點鋪面,2023-2024 年將以最快速度打開局面。公司表示,2023年利潤率會比 2022 年改善,規模效應需要一段時間來建立。展望未來,威勝控股正站在新一輪的上行周期之上。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規劃投資累計將超過2.9萬億元 ,再疊加非電網客户和海外市場開拓,公司將會在未來幾年盈利到達一個新臺階。
估值低時宜買入港股
站在投資視角,作為一隻冷門股 ,公司在港股市場持續受到冷落,公司交易的PB估值中樞1.2倍,近兩年受到港股市場交投冷清的影響,公司最低PB下跌至0.37倍,目前交易價格為0.64倍PB、9倍PE。
而根據公司在手訂單以及業績指引推測,公司2023-2024年有望實現30%的收入複合增速,30%-40%的利潤複合增速。其中智能電錶業務業績會指引2023-2024年營收增速不低於2022年(20%增速);電力通信業務未來3年指引複合30%增速;智能配電業務在2022年增長60%,指引2023-2024年40%複合增長。公司近幾年派息比例提升到60%,靜態股息率接近8%,而動態股息率超過10%。
有趣的是,威勝控股持有59%的威勝信息目前市值150億元,交易估值大於30倍PE,並且騰訊創投戰略入股其子公司。公司控股A股上市公司按股權佔比折算大約100億港元以上,港股母公司僅34億港元。因此,威勝控股大股東於2022年11月、12月和2023年1月份連續增持港股股票,並在2月份授出購股權計劃。
雖然公司過去的成長業績並不優秀,但站在新周期之上,這個估值又確實很便宜。公司在未來有希望做到6億元以上的淨利潤,而公司過往5年的淨利潤維持在2億-3億元的區間,股價在整體在2-4港元震盪,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這也是大股東過去一年頻頻增持的重要原因。
對比威勝控股的A股同業公司如林洋能源(601222.SH)、東方電子(000682.SZ)等,交易的PE估值均在20倍左右,威勝控股的估值顯然是很便宜的。A股資金充裕,同樣的板塊,A股上市公司有顯著的流動性溢價。所以,對比港股,A股更重視邏輯,不那麼重視估值。因此,綜合比較來看,A股給予電力儀表行業的估值是偏高的,而港股給予的估值又太低了,尤其是在港股遭遇流動性問題之時,威勝控股作為冷門股就可以被打到0.4倍PB以下,這一極端估值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出現過,在近兩年又一次出現。隨着港股流動性改善,市場回暖,威勝控股又曾經上漲到3倍PB、20倍PE,實際來看,港股的估值彈性同樣很大。
因此,AH面臨相似的大環境,卻有不一樣的流動性。業績確定,估值不一定確定。在市值面前,估值的彈性,遠遠大於業績的彈性。而估值的彈性,來自於宏觀大環境和行業景氣度。世界是普遍聯繫的,在系統性大環境和客觀性面前,個人能力非常渺小。
想明白這樣的道理,在同一個行業邏輯的前提下,不妨A股和H股同時投資,A股流動性充裕,往往在情緒高漲的環境下漲幅更大,而港股需要買在無人問津的極端估值點,后續行情轉暖、公司轉折,從極端低估到迴歸正常,回頭看漲幅也很大。
譬如近期的熱點行業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家公司AH股的表現來看,在受到市場廣泛關注之時,顯然持有A股的收益率更高,享受到的流動性和估值溢價更加明顯。但需要注意的是,港股實際上早在2021年初就已經觸底展開行情了,啟動更早,原因是那時電信運營商的估值出現了極端低廉。
很多時候,極度便宜(比如遠低於淨現金)就是最大的上漲理由,甚至不需要等到基本面的好轉,這種現象在港股經常出現。再以威勝控股為例,本輪出現最低點是在2020年10月份的1.5港元,估值低至0.38倍PB,已經遠低於清算價格,而公司業績企穩是在2021年上半年,行業復甦則是出現在2022年,此時估計已經悄然上漲了一倍有余。因此,可以繼續觀察威勝控股在2023-2024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