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基金觀點|中郵國曉雯:半導體回調,要上車嗎?

2023-04-11 19:10

博時基金萬瓊

最新觀點:

美聯儲總資產規模連續兩周回落,銀行業流動性壓力有所緩解

一、宏觀經濟方面

1、 美國宏觀經濟數據

美國勞動力市場邊際軟化,失業率小幅回落。美國3月非農就業新增23.6萬人,高於預期值23萬人,低於前值32.6萬人;2月職位空缺為993.1萬人,為2021年6月以來首次降至1000萬以下;3月ADP就業人數增加14.5萬人,低於市場預期。同時,失業率降至3.5%,前值為3.6%,就業人數增加抵消了勞動參與率回升的上拉力。

美國製造業與服務業PMI均不及預期,經濟活動疲態漸顯。美國3月製造業PMI指數錄得46.3,低於預期值47.5;ISM服務業新訂單指數52.2,較前值62.6大幅下降,創三個月新低。雖然當前仍在擴張區間,但增速大幅放緩。隨着利率持續處於高位,服務業數據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

上周數據一覽

2、 海外經濟情況

歐元區PPI同比增幅放緩,核心通脹創歷史新高,製造業仍顯疲軟。歐元區2月PPI同比增長13.2%,環比下滑0.5%,其中主要降幅來自能源品(環比下降1.6%),歐元區3月核心通脹仍出現上漲,創歷史新高,表明歐元區的通脹實際上並未出現顯著改善。此外,歐元區3月製造業PMI終值47.3,較初值47.1有所上調,其中新訂單連續11個月萎縮,出口訂單也再次出現下降,表明歐元區製造業仍處於困境之中。

法國工業產出出現反彈,但製造業整體仍低迷。法國2月工業產出環比增長1.2%,反映出製造業前景有所改善,但3月製造業PMI終值47.3,低於預期值47.7,仍位於榮枯線下方,新訂單也進一步收縮。在利率上升和國內罷工活動頻發的背景下,法國製造業仍有衰退的跡象。

英國製造業生產在一季度末重新陷入萎縮。英國3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7.9,預期48,前值49.3,其中新訂單總額雖然出現小幅增長,但仍然不能抵消連續九個月的萎縮,訂單總額仍處於較低水平,企業面臨低迷的市場環境而被迫減少生產,這一現象將使英國製造業面臨嚴峻挑戰。

日本3月服務業PMI增速創新高。日本3月服務業PMI終值為55.0,高於2月份的54.0,創下2013年10月以來的最快擴張速度;服務商的新訂單增速繼續加快,至2019年2月以來最高。服務業經濟體現出需求大幅改善的跡象,這一數據表明疫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正在消散,同時也部分抵消了仍然疲軟的製造業。

3、 海外央行動態

美聯儲多位官員仍堅持鷹派立場。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表示,通脹仍然過高,並將變得非常頑固,美聯儲必須繼續當前的加息路徑,僅僅收緊金融市場不會引起經濟衰退。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表示,不認同市場的降息預期,預計利率將「略微走高」,然后維持不變。美聯儲理事庫克同樣認為,「去通脹」仍在進行中,遠未達到目標,美聯儲仍需採取更多行動。

歐央行未來或進一步加息。歐央行管委Knot表示抗通脹仍未取得勝利,歐央行加息進程顯然還未完成,年內降息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歐央行管委會成員RobertHolzmann認為,歐央行「仍有可能」在5月加息50BP。歐央行管委BorisVujcic和Makhlouf也均表示需要進一步加息以應對通脹。

新西蘭加息50BP。新西蘭聯儲將基準利率從4.75%上調至5.25%,高於預期。

澳洲或重啟加息。澳洲聯儲主席Lowe表示4月暫停加息不意味着加息結束,仍可能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4、 本周關注要點

二、主要指數相關情況

1、 一周指數表現

上周,納斯達克100指數整周下跌0.90%。標普500指數整周下跌0.10%,其覆蓋的11個行業板塊有5個上漲。其中,公共事業領漲3.11%,工業領跌3.37%。

數據來源:Bloomberg 數據來源:Bloomberg

2、 配置建議

美股:截至4月5日,美聯儲總資產規模連續兩周回落,除BTFP工具外,貼現窗口、FDIC貸款、FIMA工具使用量均持續回落,表明銀行業流動性壓力有所緩解。銀行存款外流至貨幣基金的步伐也已放緩,公眾不再過度關注從中小銀行取款。但地區銀行的股價依然低迷,表明市場對存款損失、資本成本變高以及可能的更嚴格的監管的擔憂。截止4月8日,CME預期美聯儲5月加息25BP的概率從48.4%進一步上升至71.2%,6月將利率維持在5%以上的概率為69.7%。但市場仍預期年內仍有36.7%的概率降息50BP。去年11月以來,市場預期「搶跑」推動的金融條件寬松近期已經明顯收緊,年初以來的美國經濟改善在信用收縮的背景下或無法持續,主要經濟數據如ISM服務業PMI的再度回落也進一步説明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加,目前看下半年衰退壓力可能會加大。另一方面,本周公佈的職位空缺和3月非農也顯示就業市場開始降温,供需缺口繼續彌合,有助化解通脹的最后「堡壘」,即超級核心通脹的服務價格。

全球市場:股票繼續流出,債券繼續流入,貨幣市場繼續流入;美股轉為流入,發達歐洲繼續流出,新興市場轉為流出

跨資產:全球股票繼續流出,債券繼續流入,貨幣市場繼續流入。本周全球股票型基金繼續流出9.1億美元(vs. 上周流出51.63億美元);債券基金繼續流入140.53億美元(vs. 上周流入23.47億美元);貨幣基金繼續流入877.94億美元(vs. 上周流入600.73億美元)。

跨市場:美股轉為流入,發達歐洲繼續流出,日本轉為流出,新興市場轉為流出。美股本周轉為流入13.82億美元(vs. 上周流出58.22億美元),發達歐洲繼續流出4.19億美元(vs. 上周流出5.89億美元),日本股市轉為流出10.14億美元(vs. 上周流入0.81億美元),新興市場轉為流出3.81億美元(vs. 上周流入7.51億美元)。

美國內部,美股ETF基金流入11.33億美元(vs. 上周流出21.19億美元);美國高收益債流入39.19億美元(上周流出23.30億美元)。

數據來源:Bloomberg

萬家基金黃興亮

最新觀點:

我眼里的長期成長策略

我們總體上是長期成長的風格,即長期投資於那些最具成長潛力的、持續活躍創新的企業。同時,持倉的時間相對比較長,組合的集中度也會比較高。

我們希望把有限的權重放在最具有潛力的投資標的上,在這樣的策略下,我更關注的是,兩三年或者三五年以后,企業會大致發展到一個什麼階段。會相對淡化短期因素,包括市場風格的變化和漲跌,以及行業本身的景氣度波動。

在長期成長策略下,我們的潛在波動率會比較高,當市場風格和持倉結構匹配度比較低的時候,就有可能落后於市場。我們接受所有短期的不確定性,以及這些不確定性帶來的波動,不去做預測,也不會刻意控制回撤。如果個股下跌較大,但長期預期沒變,就增持,等待企業在更長的時間里經營改善,乃至股價修復。

我們始終着眼於中長期,唯一的目標就是努力在相對的長期,比如兩年、三年或者五年的時間維度,爭取做到一個比較好的複合增長。

過去幾年,我們見證了大量消費品公司從中小體量成長為巨無霸的體量,站在當前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期待科技行業也出現一批世界級體量的中國公司。如果説前幾年最好的選擇是消費,那我們特別期待,未來幾年最好的選擇是科技。

農銀匯理基金黃曉鵬

最新觀點:

農銀匯理黃曉鵬:存單市場進入震盪行情

今年一季度以來,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環境較2022年下半年有明顯收斂。銀行間隔夜資金DR001加權利率明顯上行,均值由去年三、四季度的1.3%和1.4%,上行至今年一季度的1.8%,資金價格波動性放大。

隔夜與7天資金利差收斂甚至多次出現倒掛現象,同時流動性分層有所加大,體現為DR(存款類機構加權平均)與R(全市場加權平均)的利差擴大。

資金收緊主要原因在於超儲率水平持續走低,一方面由於疫情期間居民企業存款增加導致的資金凍結增加,另一方面也與地方債的靠前發行有關。市場對於經濟復甦的強預期,以及對央行寬松政策逐步退出的擔憂,成為資金面以及市場利率上行的內在驅動力

從政策上看,央行一季度的政策較為靈活,在數量工具方面,央行一季度MLF累計淨投放資金5590億元,季末降準累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此外,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在税期、跨月、春節等特殊時點呵護流動性。

總體來説,貨幣政策注重釋放長期資金,保障穩增長中的貨幣政策環境。

一季度存單市場的表現,體現出供需雙方的反覆拉扯。由於一季度存單到期量巨大,發行人對衝壓力較大,不得不在價格和期限方面不斷做出妥協。

二月資本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出臺,加深了投資者對長期存單的顧慮,一年國股存單價格持續上行,直至突破MLF價格2.75%后,觸及發行人心理防線。

而后債市出現橫盤,投資者一季度配置窗口期日漸減少,資金陸續入場。隨后降準落地,一年國股存單價格在2.63%-2.65%附近築底。

進入二季度,市場對經濟的預期逐漸穩定,目前處於經濟復甦的早期階段,全年緩慢復甦基本成為市場共識。基於這樣的宏觀環境,貨幣政策中性偏松成為大概率事件,短期利率市場在中性的流動性環境下,預計將維持窄幅震盪走勢。

興證全球基金張濟民

最新觀點:

當板塊火熱的時候,我們該注意什麼?

最近ChatGPT概念、AI板塊火熱,3月以來市場結構性行情明顯,這種時候也是對投資紀律性的一場考試。TMT板塊一路「狂飆」,佈局者每天盯盤,期待着賣在高點;旁觀者蠢蠢欲動,糾結是否要追漲佈局。

后市TMT板塊行情如何演繹,短期很難能有定論。但是我們團隊的一個共識是,如果你在一個板塊非常火熱的時候關注,想要參與佈局,其實已經落后了,真正擅長的人應該是提前佈局。

當前市場,從基本面來看,確實是在逐漸向好的。但是從市場的上漲來看,如果一個板塊上漲過快,那麼肯定是會把估值提得很高,其相應的安全邊際就變得薄弱了。其次,市場資金有很多短期的炒作和非理性,尤其是當下來看,目前市場換手率也比較高,那這種情況下,板塊的安全性對我們來説就相對較低的。因此,對於當前火熱上漲的部分板塊,我們建議既要做好客觀的分析,也要注意防範風險。

對於接下來的市場,像金融領域和具有高股息的穩定風格板塊,我們覺得是有機會的,金融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水平,持續消化各種利空,且可能受益於國企、央企改革;穩定風格中高股息的板塊也仍然具有吸引力,目前的估值較低,抗波動性較強。

還有最近的話可以看到成長股內部的分化比較明顯,一些高端製造、新能源,以及一些這次沒有漲起來,但具有業績、估值保護的行業板塊,可能也有一些挖掘的機會。

其實,我們投顧的風格是不太關注這些短期的市場變化的,也不會過多地去追逐熱點的,我希望我的持有人們也不用太關心。我們核心任務還是選好基金,基金經理會做好研究工作,挖掘市場機會,我們會通過調研基金經理來做好我們的組合配置。從當前興動信號來看,目前股市整體還是不算太貴的,相對債券具有吸引力,所以我們覺得還是可以保持相對的樂觀的。我們組合還是希望通過均衡配置的方式,保持對基準的跟蹤,力爭以較低的跟蹤誤差,獲取一定超額業績。

注:「興動信號」數值參考中證800指數FED歷史百分位指標進行測算。FED歷史百分位越高,代表股票類資產相對債券類資產投資性價比更高。中證800指數FED=1/中證800指數市盈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截至2023.4.6

中郵基金國曉雯

最新觀點:

【經理説】半導體回調,要上車嗎?

近期半導體板塊表現十分亮眼,截至4月7日半導體已實現7連漲。很多投資者想參與半導體投資機會,但擔心追高風險。4月10日半導體迎來回調,現在是上車的好時機嗎?(數據來源:Wind,數據來源區間2023.3.29-2023.4.10,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拉長時間來看,我依然堅定看好半導體的底部向上機會。

首先,我們來看看半導體板塊的表現。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半導體板塊漲幅為20.29%,遠超同期大盤表現(同期上證指數上漲7.32%)。(數據來源:Wind,截至日期2023.4.10,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半導體板塊今年來的強勢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科技創新政策支持不斷。「十四五」規劃中,國家明確提出要加快科技創新戰略的發展,加大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產業的發展力度。去年的重要會議后,科技創新政策不斷落地,這些政策為科技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反映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期待。

二是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在弱復甦的經濟環境下,高質量發展有望成為市場結構性主線。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迅速,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發展,大幅提升了對高性能芯片的需求。

作為一名基金經理,我認為半導體行業仍有較高的成長性和競爭優勢。

從需求端看,半導體應用場景廣泛,覆蓋消費電子、通信、汽車、工業、醫療等多個領域,隨着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產業需要半導體作為原材料為其提供產品支撐。

從供給端看,半導體制造是高投入、高門檻的行業,因此呈現出寡頭壟斷的特徵,優質龍頭企業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和盈利能力。

在半導體賽道中,我更看好國產化細分方向。

在半導體的全球分工中,我國優勢在於封裝測試等勞動密集型環節,而在芯片設計環節的比較優勢相對較弱。

當前我國出口芯片均價遠低於進口均價,我國高端芯片的產能仍然較弱,不足以供應國內的大量芯片需求。在逆全球化危機和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背景下,我國不斷加大對半導體行業在人才、資金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因此國內芯片產業鏈加速成長毋庸置疑。

我們正站在一個重要的新科技周期起點,在政策支持和行業加速發展的雙重利好下,疊加當下板塊處於長期估值的相對底部位置,我們對半導體板塊全年的行情保持樂觀。

想要投資半導體板塊的朋友,可以選擇逢低佈局,長期持有參與行業發展機會。歡迎大家關注我在管的$中郵科技創新精選混合C(OTCFUND|008981)$、$中郵科技創新精選混合A(OTCFUND|008980)$這支基金。我們會深度挖掘半導體等科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力爭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

大成基金劉淼

最新觀點:

大成劉淼:短期市場風格相對均衡

大家好,我是基金經理劉淼,每雙周覆盤的時間到了。現在我和大家一起回顧、分析最近兩周股票市場的表現情況。

過去兩周(0327-0407),市場內外部環境穩定,A股整體延續前期趨勢,繼續上漲。結構上,人工智能主題微調三天后依然表現強勢,需要注意的是漲幅累計到一定程度后波動也會放大。兩周統計,滬深300漲2.39%;中證500漲2.45%;創業板指漲3.23%;中證1000漲2.55%。行業上,計算機、電子、通信表現優秀;綜合、紡織服裝、基礎化工表現萎靡。中證紅利同期漲0.46%,電池主題跌1.41%。

在二月周報中,我們提到「市場對於經濟復甦強度的分歧將主導交易的風格和方向。」回顧三月份走勢,市場在定價經濟弱復甦,疊加流動性寬松以及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技術進步,使得TMT板塊行情持續跑贏市場。

站在當下,我們對主題投資未來繼續一騎絕塵存疑,后續市場可能會相對更均衡。判斷主要是基於在政策環境沒有大變化的前提下,經濟復甦仍在延續。3月經濟數據或可能超出市場預期,全面修復只是時間問題,可以逐漸提高對價值風格的關注度。此外,4月季報披露期,基本面定價作用提升,盈利增速高的板塊或者基本面改善大的板塊也許對沒有上車TMT的資金來説是比較好的佈局方向。從博弈的角度,這也可能分流熱門主題的增量資金。投資上,建議構建以中證紅利為價值代表+成長風格代表產品的投資組合,降低操作風險。

中信保誠基金孫浩中

最新觀點:

新能板塊一季報紛紛預喜,可以期待否極泰來嗎?

日前,千億鋰電巨頭億緯鋰能公佈2023年一季度業績預告:期內預計實現淨利潤10.42億元-11.47億元,同比增長100%-120%;扣非淨利潤5.65億元-6.52億元,同比增長30%-50%。同日,德業股份晚間公告,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5億元-6.2億元,同比增加316.27%-369.24%。報告期內,逆變器市場端存量市場與增量市場齊頭並進持續發力,訂單充沛。

情緒到極致都是反轉,A股市場羣星閃耀,曾經的明星也會成昨日黃花,多年的冷遇之后也會重新站到聚光燈下面。一切的一切都是時間的印記,投資的輪迴。賺公司成長的錢,和優秀的公司長期陪伴。一季度,新能源相關的公司陸陸續續將要披露經營報告。從已經披露的情形看,基本都是經營層面的優等生。

新能源,他輝煌過,失落過,被質疑過,藉助一季報的東風,曾經萬衆矚目的他,會回來嗎?

匯添富基金董瑾

最新觀點:

匯添富基金董瑾:特斯拉突放猛招,利好儲能?基金經理最新解讀來了!

熱點速遞: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落户上海,年產1萬台巨型電池

4月9日,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這座工廠將規劃生產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初期規劃年產商用儲能電池可達1萬台,儲能規模近40GWh,產品提供範圍覆蓋全球市場。該項目也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

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莊木弟表示,「5年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創造了全球矚目的‘上海服務、臨港速度’,助力上海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高地;今天,我們又將見證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的落地簽約,這必將成為推動上海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力量」。

有研究機構認為:儲能行業是長期優質超級賽道,未來數年將保持高速增長,2023年將是儲能行業長短期高增的起點,中國大儲增速預計翻倍,歐美等國也保持快速增長。落實到投資層面,重點關注三條主線:1)各環節龍頭,主要是機會;

2)新上市的優質儲能標的;

3)新切入儲能賽道的公司

數據來源:《中郵證券2023年度儲能行業策略報告:儲能專題(1),超級賽道正當時,直掛雲帆濟滄海》2022.12.17

經理觀點

匯添富基金董瑾:儲能電池需求有望成為今年重要的增長點

動力電池只是電池下游需求之一,產業鏈主要廠商都有佈局儲能電池業務。電池儲能因為靈活便利,成為目前增速最高的儲能方式。今年光儲條線有望維持高景氣,儲能在鋰電和光伏產業鏈雙降本條件下經濟性逐步提升,有望放量增長。

中證電池主題指數的成分股中,側重配置儲能電池,逆變器、儲能系統、户儲等企業的權重佔比接近20%。其他主要電池和電池材料、設備商。在市場相關電池指數中,是儲能電池佔比較高的指數。如果佈局儲能電池,不妨關注匯添富中證電池主題ETF發起式聯接A(基金代碼:012862) 匯添富中證電池主題ETF發起式聯接C(基金代碼:012863)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