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4-11 16:23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濮振宇 今年,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迎來了上市潮。2月,禾賽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3月以來,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文遠知行都傳出擬在美上市的消息。近日,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知行科技正式遞表港交所,擬主板掛牌上市。
一級市場融資的趨冷,被認為是促使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紛紛謀求IPO的重要原因。初創企業投資分析平臺Tracxn報告顯示,2022年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融資輪數及獲得投資額分別為24件、26億美元,同比均大幅減少。
知行科技是一家誕生至今不滿七年的初創公司,於2020年才推出量產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但最近兩年增長迅速,收入翻了25倍以上,虧損也持續收窄。不過,知行科技的發展也存在諸多隱憂,包括收入依賴吉利、原材料依賴Mobileye。
今年以來,隨着車企價格戰愈演愈烈,下游成本壓力逐漸傳導至上游已成為業界一大共識,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面臨着一輪生存考驗。而供應商和大客户均依賴單一企業的知行科技,其成本控制能力受到挑戰。
96.4%收入來自吉利
在提交招股書之前,知行科技Pre-A輪、A輪、B1輪、B2輪、B3輪、B4輪、C1輪、C2輪、C3輪共9輪股權融資,累計融資超過15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知行科技資產負債率46.7%,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3.65億元。
雖然看上去並不缺錢,但隨着大環境遇冷,知行科技和國內其他初創自動駕駛公司一樣,尋求IPO融資道路。
招股書顯示,知行科技2020-2022年收入分別為0.48億元、1.78億元、13.25億元,虧損則持續收窄,相應的淨虧損分別為0.54億、4.64億和3.42億元,相應的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0.36億、0.34億和0.17億元。
營收增長、淨虧損收窄,知行科技的財務表現看上去十分穩健。但細究之下,其收入結構過於單一,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大隱憂。
招股書顯示,知行科技專注於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自2020年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量產以來共交付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超過10萬台,已獲得14家OEM的定點函,包括吉利汽車、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奇瑞汽車、東風汽車、極星等。
但在上述定點企業中,知行科技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吉利。2021-2022年,知行科技來自吉利集團的收入分別為9450萬元及12.77億元,佔同期總收入的53%及96.4%。知行科技是吉利旗下極氪汽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芯片依賴Mobileye
根據招股書,知行科技毛利率2021年尚有20.6%,2022年只剩8.3%。對於毛利率的大幅下降,知行科技歸結於毛利率最低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解決方案收入佔比快速提升,由2021年的48.2%增長至94.3%。
實際上,最近兩年知行科技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解決方案毛利率呈現增長態勢,2021年為5.3%,2022年為7.4%。知行科技在招股書中稱,毛利率上升主要是由於SuperVision於2021年10月開始量產后公司逐步實現更強大的規模經濟及對供貨商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強所致。
但對比同行,知行科技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毛利率偏低。已登陸A股的另一家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龍頭德賽西威財報顯示,其智能駕駛產品(包括域控制器及相關算法)毛利率21.52%。浙商證券研報預測,德賽西威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毛利率2022-2024年毛利率預計為 28.21%、28.71%、29.21%。
知行科技毛利率偏低的直接原因在於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太高。2021-2022年,知行科技所用原材料及耗材佔收入成本的比重從73%大幅攀升至92.8%。2022年,知行科技所用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同比增長992.97%,明顯超過643.79%的收入同比增幅。
知行科技的原材料及耗材較為依賴單一供應商Mobileye。Mobileye是英特爾旗下的自動駕駛芯片巨頭。2020-2022年,知行科技對Mobileye的採購額分別為570萬元、7840萬元、9.21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採購額的13.6%、54.6%及69.2%。
關於原材料和耗材嚴重依賴Mobileye的原因,知行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由於自動駕駛技術處於發展初期,市場上的自動駕駛SoC(系統級芯片)供貨商數量有限,因此自動駕駛SoC市場高度集中。考慮到Mobileye在自動駕駛SoC行業的卓越往績及強大的市場地位,知行科技選擇與Mobileye合作。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2 年度中國市場乘用車標配 L2+NOA 功能智駕域控制器芯片方案市場份額榜單》顯示,國內市場份額超過2%的企業只有4家,分別是地平線、英偉達、德州儀器、Mobileye,其中地平線和英偉達兩家市場份額合計超過90%。
市場高度集中,導致域控制器廠家與芯片廠家深度綁定成為行業普遍現象。例如,經緯恆潤與Mobileye 在ADAS領域深度綁定,是Mobileye中國區的重要合作伙伴;德賽西威在智能座艙領域與高通合作,在自動駕駛領域綁定英偉達,雙方與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相繼達成戰略合作。
競爭加劇,成本控制受考驗
在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賽道,除了知行科技等新創企業,還有大量傳統零部件企業,包括國外的大陸、採埃孚、偉世通以及國內的德賽西威、經緯恆潤、均勝電子。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65億元,複合年化增長率為211.2%,預計2026年將達到1154億元,複合年化增長率為62.6%。隨着市場擴張,乘用車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滲透率由2019年的0.1%上升至2022年的2.6%,預計於2026年及2030年將分別達到23.8%及62.7%。
據瞭解,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主要分為中低算力域控和大算力域控兩類,其中中低算力域用於支持L1-L2 級輔助駕駛,主要搭載在中低端車型,大算力域控制器用於支持L2+及以上高階自動駕駛,主要搭載於中高端車型。
目前,高端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頭部廠商均將高端產品作為佈局重心。德賽西威的IPU03系列能支持整車L3自動駕駛,已在小鵬 P7上量產,IPU04算力達254TOPS,是國內自動駕駛域最先進的產品之一,已配套理想L9。偉世通的Drive Core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支持 L3+自動駕駛技術開發,支持英偉達、恩智浦、高通等處理器,已與廣汽合作量產。
根據招股書,知行科技計劃將約20%的募資用於擴大及升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組合。計劃推出更多新一代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預期於2024年開始量產iDC High,這是一款具備高算力,可支持全場景智能駕駛體驗的解決方案。
除了傳統零部件企業,一些原本專注算法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也正在開拓域控制器等硬件領域,謀求「軟」、「硬」兩手抓。今年1月,小馬智行宣佈乘用車智能駕駛業務產品線之一的域控制器「方載」已成立獨立事業部,該產品線已取得定點,並開始量產交付。據瞭解,小馬智行域控制器產品基於NVIDIA(英偉達)DRIVE Orin中央計算平臺設計。
此外,還有部分整車企業也盯上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其中,長城汽車旗下毫末智行實現了從硬件架構到全套軟件的自研,目前已有小魔盒系列自動駕駛域控產品。蔚來、小鵬、理想、智己等新造車企業也相繼宣佈自研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無論哪類企業,成本控制能力都將是其未來競爭的關鍵。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多位自動駕駛零部件企業的負責人都提到了成本上面臨來自整車廠的更大壓力。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MO楊宇欣表示,「自動駕駛功能,不論L2或者L2+都會成為新車採購的關鍵點,但是同樣面臨的問題是,整車成本的壓力,現在我們非常明確地感覺到,已經傳導到我們上游,車廠會在實現降本同時要更加高性能的東西」。福瑞泰克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林也表示,最近整車廠的價格戰愈演愈烈,會傳遞和擠壓到上游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