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英雄or惡棍?股市空頭因美國銀行業危機再引爭議

2023-04-10 09:12

  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暴雷后,影響面持續擴大,受其波及,第一共和銀行( First Republic Bank)的股價也在上月遭遇兩位數的下跌。知情人士透露,該行當時擔心股市空頭們可能會加劇它所面臨的困境。

  彼時的第一共和銀行已深受打擊,而這些通過押注股價下跌獲利的投資者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盈利機會。知情人士表示,他們選擇繼續加大空頭倉位,導致這家銀行的估值難以恢復。

  儘管衡量指標有所不同,但隨着美國銀行業的動盪加劇,投資者對第一共和銀行的賣空倉位的確有所增加。根據多家數據提供商的測算,當月融券(一種基本的做空手段,指借入股票賣出,期待日后股價下跌后買入股票歸還)的比例很低,但到3月31日時就已經達到7%至37%,而整個美股市場的平均融券比例約為3%至5%。

  而上月暴雷的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都表現出相似的模式:隨着股價下跌,空頭增加,只是強度有所不同。

  隨着美聯儲上調利率壓低了部分銀行持有的長期資產(如住房貸款和政府債券)的價值,美國地區銀行的問題在去年開始積聚。部分銀行還要面臨加密貨幣和科技公司的挑戰。上月,儲户瘋狂擠兑暴露了底層問題,導致區域銀行的股價全線受挫。

  空頭在多大程度上助推了股市的螺旋式下跌?這個問題再次引發了一場爭論:這些賣空者究竟是市場監督者,還是通過別人的痛苦獲利的機會主義投資者?就美國銀行業危機而言,通過數據以及賣空者及其批評者的言論可以發現,答案或許是二者兼而有之。

  「空頭其實早在暴雷前幾個月就已經向市場發出了準確的警告……硅谷銀行的管理方式很危險。」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非營利性行業組織Better Markets總裁兼CEO Dennis Kelleher説,「問題在於,一旦暴雷,空頭便會因為各種動機而紛紛做空其他銀行。」

  部分做空者曾公開表達對銀行的負面看法,但卻拒絕承認他們應當為這些問題負責。

  做空者Jim Chanos在3月13日的客户信中表示,投資者去年夏天就已經知道硅谷銀行底層資產負債表有問題,他的公司也的確做空了該股,可是直到該行「突然間融資失敗時……大家纔開始關注」。

  第一共和銀行和查諾斯拒絕對此置評。簽名銀行和硅谷銀行也沒有發表評論。

爭議行為

  做空是一種有爭議的行為。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這種行為被指加劇了市場波動,並因此被暫時禁止,但收效甚微。事后,一些著名的大空頭反而因為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危機發出預警而備受讚譽。

  這場美國區域銀行危機始於3月8日,當時,硅谷銀行宣佈將通過融資填補因為出售證券而出現的近20億美元資金缺口。受此影響,硅谷銀行股價暴跌,儲户擠兑。

  3月10日,美國監管者接管了這家總部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的銀行,但其他銀行的股價也因此受到拖累。紐約的簽名銀行也在3月13日破產。到3月中旬,第一共和銀行股價跌幅超過80%。

  隨着危機愈演愈烈,摩根大通股票分析師在3月17日發佈報告稱,空頭正「合力推動銀行擠兑」。而風險投資家David Sacks也推特上問道:「無恥的做空者」是否利用社交媒體加劇了儲户從硅谷銀行的出逃。

  摩根大通和Sacks並未對此置評。

  即便如此,媒體採訪和公開發帖還是表明,至少有部分做空者早在此輪危機發生前就已經開始賣空區域性銀行了。

  不完全名單如下:

  威廉·C·馬汀(William C. Martin):2023年1月做空硅谷銀行

  Orso Partners的內特·考皮克(Nate Koppikar):2021年初做空硅谷銀行

  Argonaut Capital Partners的巴里·諾里斯(Barry Norris):2022年末做空硅谷銀行

  Bronte Capital Management的約翰·漢普頓(John Hempton):2021年末做空簽名銀行

  馬克·科德斯(Marc Cohodes):2022年11月做空銀門銀行(Silvergate Bank)

  對衝基金公司Seawolf Capital聯合創始人波特·柯林斯 (Porter Collins)表示,他意識到利率上漲會令銀行業遭遇怎樣的危機,於是在2022年開始做空硅谷銀行、簽名銀行、第一共和銀行、銀門銀行和Charles Schwab。

空頭頭寸

  但像這種很早就開空倉的投資者依然是少數。根據數據追蹤公司S3 Partners的統計,截至3月1日,空頭頭寸僅佔硅谷銀行流通股的5%左右,佔第一共和銀行的3%,佔簽名銀行的6%。而整個美股市場的平均值約為4.65%。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和ORTEX使用了不同的統計方法,但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硅谷銀行、第一共和銀行和簽名銀行在危機爆發前的整體空頭頭寸較低。

  但三家機構的數據顯示,到了3月,空頭頭寸開始集體增加,只是各家公司的指標顯示的強度有所不同而已。第一共和銀行的融券比例在上月達到7%至39%的峰值,硅谷銀行峰值為11%至19%,簽名銀行為6%至11%。

  儘管如此,根據Refinitiv的數據,大多數美國區域銀行的空頭頭寸遠不及一些遭到瘋狂做空的股票,如特斯拉的融券比例曾在2019年達到25%,GameStope也曾在2020年飆升至100%以上。

  但以加密貨幣為重要業務的銀門銀行是個例外,這家銀行幾個月來的空頭頭寸比例都很高,到3月8日宣佈關閉業務時已經超過75%。

  S3分析師Ihor Dusaniwsky表示,儘管美國區域銀行3月份的整體空頭頭寸增加,但在該板塊的整體交易中佔比「很小」。股價下跌的主因還是普通股股東的拋售。

  「空頭並沒有驅動股價。」Dusaniwsky説,「人們認為空頭喧賓奪主,但在大多數股票中,情況顯然並非如此。」

  不過,做空者畢竟獲得了回報:S3的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區域銀行股的整體做空收益達到47.6億美元,按照134億美元的平均空頭頭寸計算,收益率達到35%。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