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下周新股申購名單來了,這家公司碳化硅設備國內市佔率近3成,還有國內第一、全球第九的電子特氣供應商

2023-04-08 17:05

財聯社4月8日訊訊(編輯 魏齊)根據發行安排,下周(4月10日-4月14日)共有6只新股發行,其中科創板2只(晶升股份、中船特氣)、創業板2只(美利信、榮旗科技)、北交所2只(中裕科技、民士達)。

打新時間分佈上,周一三隻為中裕科技、晶升股份、中船特氣,周三兩隻為民士達、美利信,周四一隻為榮旗科技。頂格申購所需市值方面,美利信、中船特氣均需12.5萬元,晶升股份為8.5萬元。發行價方面,中裕科技、民士達已公佈發行價,分別為12.33元和6.55元。

熱點公司方面,晶升股份是我國主要的碳化硅單晶爐和半導體級單晶硅爐供應商,目前在國內碳化硅單晶爐市場佔有率約為27.47%-29.01%,公司覆蓋了三安光電、天岳先進、東尼電子等國內碳化硅襯底頭部企業,與滬硅產業、立昂微、神工股份等知名半導體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2019-2021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速達191.43%。

此外,中船特氣是國內第一、全球第九的電子特氣供應商,2019-2021年電子特種氣體收入在全球排名逐年攀升。在含氟新材料領域,2020年公司三氟化氮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六氟化鎢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四。客户覆蓋臺積電、鎧俠、美光、海力士、中芯國際、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境內外集成電路代表性企業。

新股發行一覽表

image

新股基本面一覽

中裕科技:專注於流體傳輸高分子材料軟管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流體輸送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和定製化服務,主要產品包括耐高壓大流量輸送軟管、普通輕型輸送軟管兩大系列,產品廣泛應用於頁岩油氣開採、礦井排水、市政消防、應急救援、農業灌溉等領域。公司已經積累了雄厚的客户資源,包括沙特阿美、中石化、冀中能源等一大批優質客户。業績方面,2022年,公司業績實現高速增長。其中,營業收入為6.07億元,同比增長68.68%,淨利潤為9221萬元,同比增長79.29%,扣非后利潤為8857萬元,同比增長94.24%。

晶升股份:公司是我國主要的碳化硅單晶爐和半導體級單晶硅爐供應商,目前在國內碳化硅單晶爐市場佔有率約為27.47%-29.01%、12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硅爐的市場佔有率約為9.01%-15.63%,在國內廠商中均處於領先地位。2018年實現了12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硅爐的國產化,目前,公司半導體級單晶硅爐完整覆蓋主流12英寸、8英寸輕摻、重摻硅片製備,28nm以上製程工藝已實現批量化生產,同時提供定製化「晶體生長設備+工藝方案」來滿足差異化應用需求。公司成功開發碳化硅單晶爐產品,並於2019年實現量產銷售。公司覆蓋了三安光電、天岳先進、東尼電子等國內碳化硅襯底頭部企業,與滬硅產業、立昂微、神工股份等知名半導體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2019-2021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速達191.43%,歸母淨利潤由負轉正。2019-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2.10%、44.97%、40.61%及34.28%。

中船特氣:公司是國內第一、全球第九的電子特氣供應商,2019-2021年電子特種氣體收入在全球排名逐年攀升。在含氟新材料領域,2020年公司三氟化氮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六氟化鎢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目前,公司已進入半導體行業國內外知名廠商供應鏈體系,覆蓋臺積電、鎧俠、美光、海力士、中芯國際、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境內外集成電路代表性企業,京東方、羣創光電等行業內著名企業,服務於強生、默克等行業巨頭,以及新宙邦、杉杉股份等新能源電池材料企業。2019-2021年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速分別達29.27%和34.72%。2019-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綜合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3.01%、41.64%、40.35%和40.97%。

民士達:主營業務為芳綸紙及其衍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芳綸紙產品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居於第二位。主要產品芳綸紙是一種高性能新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力電氣、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電子通訊、國防軍工等重要領域,是製造業產業升級過程中的一種關鍵戰略材料。2019年-2022前三季度,間位芳綸紙系列產品營收分別為1.30億元、1.53億元、2.06億元、1.94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95.61%、96.11%、94.51%和93.42%,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實現營收2.70億元(23.94%),歸母淨利潤6100萬元(63.63%),毛利率/淨利率分別增長至31.97%/21.83%。

美利信:公司是國內鋁合金壓鑄行業中少數能夠實現從模具設計到壓鑄、機加直至裝配的全產業鏈技術解決方案自主研發的企業之一,曾先后被評為「第三屆中國鑄造行業有色及壓鑄分行業排頭兵企業」「中國壓鑄件生產企業綜合實力50強」「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在通信領域,公司是全球前兩大通信主設備商華為和愛立信通信基站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的核心供應商。在汽車領域,公司產品涵蓋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兩大系列,服務的對象主要為特斯拉、比亞迪、一汽股份、等國內外知名的汽車整車廠及汽車零部件廠商。公司2020-2022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34億元/22.81億元/31.70億元,YOY依次為33.27%/24.35%/38.97%,三年營業收入的年複合增速32.06%;實現歸母淨利潤0.93億元/0.99億元/2.24億元,YOY依次為464.76%/7.10%/125.44%,三年歸母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速121.09%。

值得一提的是,主板註冊制下首批新股即將首秀,10只新股將於下周一集中上市,分別是中重科技、中信金屬、常青科技、江鹽集團、柏誠股份、中電港、海森藥業、陝西能源、登康口腔、南礦集團。首批主板註冊制新股上市首日會否出現大漲局面?有券商人士稱,主板註冊制新股上市初期可能受到投資者追捧,市場風險偏好較高的情況下,新股上市首日可能獲得更高的漲幅溢價,但漲幅難以超出預期,具體表現還是需要結合新股發行定價及上市時的市場情緒來看,部分低價股的表現可能更加亮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