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4-06 19:50
IPO前估值33億,系今年第二家自動駕駛擬IPO企業。
文丨獵雲精選 ID:lieyunjingxuan
作者丨邵延港
2023年似乎來到了自動駕駛的春天,自動駕駛企業IPO潮又起波瀾。繼賽目科技后,今年港股市場又迎來一位自動駕駛賽道的闖關者。
上個月就有媒體爆料知行科技將考慮赴港上市計劃募資2至3億美元。4月4日,知行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知行科技成立於2016年12月,是一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自動駕駛決策層面的域控制器部件。按照2022年的收入計,知行科技已經是中國第二大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26.2%,以及中國第四大整體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8.6%。
相較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其他廠商,知行科技稍顯低調。據瞭解,知行科技成立兩年后才召開第一場發佈會,更重要的是,知行科技團隊的靈魂人物均來自汽車零部件廠商巨頭,汽車供應鏈的沉穩加深了知行科技低調的氣質。
自動駕駛賽道正加速場景落地,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知行科技選擇在春天上市,又是否會趕上資本市場的春天?
明勢資本、理想汽車入股,IPO前估值33億
在以高投入著稱的自動駕駛賽道行進六年多,知行科技研發投入的資金均來自投資者們。
知行科技的創始人宋陽,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在汽車供應鏈頭部廠商博世工作多年,在2010年,通過自薦成為博世自動駕駛部在中國的一號員工和負責人。2014年,宋陽加入KSS,創建主動安全事業部,擔任KSS主動安全中國區總經理。
彼時,國內自動駕駛創業潮興起,宋陽認為自動駕駛的春天已經來了。依靠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巨頭以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多年經歷,於是2016年,宋陽組建團隊在蘇州創立知行科技。專注於自動駕駛細分領域的自動駕駛系統攝像頭和中央控制器的研發和量產。
由於知行科技核心團隊資歷深厚,又有清晰的量產目標,很快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據悉,知行科技自2017年9月開始接受首輪外部投資,招股書顯示,截至IPO前,知行科技累計完成9輪融資,先后引入理想汽車、明勢資本、訊飛創投、建銀國際、國中資本、元禾原點等機構,累計獲得9.19億元外部投資。
隨着一輪輪的融資,知行科技的估值也一步步增長,從第一輪投后估值8500萬元,到IPO前最后一輪融資后的33億元,知行科技估值在5年間增長38倍。
知行科技的首輪融資來自理想汽車和理想汽車的第一個投資人明勢資本。據悉在2017年9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明勢資本和理想汽車分別與知行科技簽訂投資協議,合計注資1020萬元,后來又通過股權轉讓投入255萬元,上述兩家投資人分別獲得8%和7%的股份。在2020年6月,明勢資本和理想汽車再次入股,雙方各再投資5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第一次投資知行科技時,第一款車尚未量產,而這筆投資的目的更多是出自穩固供應鏈的考慮。
截至目前,明勢資本通過自知一號持股6.0%,理想汽車通過北京車和家持股4.5%,分別是知行科技第四和第五大機構股東。
此外,知行科技創始人宋陽目前直接持股23.9%,間接持股16%,第一大機構股東混改基金持股9%,中小基金持股7.6%,韓國自動駕駛公司HL Klemove通過漢拿科鋭動蘇州持股7.5%。
知行科技衝刺IPO,若順利,不僅宋陽和創始團隊收穫第一個IPO,李想也有望在其供應鏈再收穫一個上市公司。
年入13.2億,吉利汽車獨佔96%
知行科技在創立兩年后才召開第一場發佈會,產生收入的時間也被迫往后推迟。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知行科技分別實現營收4765.5萬元、1.78億元、13.26億元,年內虧損分別為5382.7萬元、4.64億元、3.42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為8.6億,利潤率分別為-113.0%、260.4%和25.8%。
2020年、2021年、2022年,知行科技實現毛利分別為959.6萬元、3678.3萬元和1.1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20.1%、20.6%、8.3%。知行科技在營收大爆發的2022年,毛利率出現了大幅度下跌。
知行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於自2021年10月開始量產SuperVision后,其來自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解決方案銷售產生較大佔比的收入,與其他業務分部相比,該部分的毛利率較低。
據悉,知行科技的核心產品包括與Mobileye合作開發的SuperVisionTM、自主設計的iDC系列(即集成了記憶泊車、自動泊車、360全景等功能的域控制器)、以及為自動駕駛控制器配套的智能前視攝像頭產品iFC系列。知行科技從2021年開始量產交付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2021年和2022年,知行科技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收入分別為8601.1萬元和12.5億元,總營收佔比分別為48.2%和94.3%。
值得注意的是,知行科技2022年收入極為亮眼,其中絕大部分的收入來自知行科技第一大客户吉利集團。招股書顯示,2021年和2022年,吉利集團為知行科技分別貢獻收入9450萬元和12.78億元,分別佔當期總收入的53.0%及96.4%。
體現出明顯的大客户依賴症后,知行科技需要向其他主機廠要訂單。招股書顯示,除吉利和吉利控股的極星外,目前知行科技還獲得其他12家OEM的定點函,包括吉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奇瑞汽車、東風汽車等,產品量產定點車型近30款,但是來自吉利的收入佔比實在太高。
知行科技對外供應的核心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前裝領域,客户也均是汽車主機廠。根據招股書,知行科技自前五大客户所得收入合計分別佔其總收入的84.2%、92.1%和99.4%。
在自動駕駛企業普遍的高投入的研發領域,2020年、2021年、2022年,知行科技分別投入研發資金4414.1萬元、5494.8萬元、1.04億元,研發佔比從2020年的92.6%降至2022年的7.8%。
可見知行科技的商業模式中具備造血能力。2022年,知行科技的淨虧損再度收窄,若規模效應延續,未來可見盈利預期。據沙利文諮詢公司的數據,知行科技是國內最早實現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大規模商業化的公司之一。2020年至2022年期間,知行科技共計交付超10萬台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首圖來源:知行科技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