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4-06 19:38
轉自:安崢
今年以來,美國拜登政府不斷報告「失業率創新低」的好消息,但與此形成對比,美國科技業捲起洶涌的「裁員潮」。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美國科技業共裁員9.7萬人;今年前兩個月,美國科技企業裁員人數已達到約8.9萬人。
與此同時,「裁員潮」正向科技業之外蔓延,麥當勞、沃爾瑪、迪士尼等企業也在推進裁員程序。
輿論認為,在通脹高企、信貸收緊、需求放緩等多重不利因素衝擊下,經濟衰退擔憂加劇,不僅科技企業前景堪憂,「白領衰退」似乎正在美國上演。
「潮水」洶涌
近段時間,裁員成為眾多科技企業的共同選擇。
根據layoffs.fyi網站近日匯總的最新數據,今年前三個月,由美國科技巨頭「領航」,全球逾500家科技企業裁員累計16.7萬人,超過去年全年全球裁員總數。
美國科技企業今年前兩個月裁員約8.9萬人,略低於去年全年9.7萬人的裁員總數。
其中,亞馬遜裁員2.7萬人、谷歌裁員1.2萬人,Meta和微軟分別裁員1萬,Coinbase、Zoom、Glassdoor、Twilio、Indeed等新興企業緊隨其后,裁員比例最高達到25%。一些初創企業的裁員覆蓋所有部門。
究其原因,輿論認為,科技業裁員遵循共同的「腳本」,即在美聯儲暴力加息、融資成本上升、全球經濟放緩、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支出減少的背景下,經歷新冠疫情期間過度擴張的科技企業需要回調腳步,重新找到盈利出路。
與此同時,科技業「裁員潮」向外蔓延,華爾街和房地產業都出現大規模裁員和招聘凍結,消費、娛樂等其他行業也在「顫抖」。
本周,麥當勞關閉美國辦事處,為確定裁員和企業重組爭取時間。據悉,這家全球知名快餐連鎖企業員工總數逾15萬。本次裁員涉及面有多廣,引發外界猜測。
在此之前,美國零售業巨擘沃爾瑪宣佈裁員2000人,媒體和娛樂業巨頭迪士尼裁員7000人,就連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也傳出裁減逾百名直升機部門員工的消息。
「白領衰退」?
從科技界、華爾街到傳媒和其他行業,美企紛紛「勒緊腰帶」之際,美國白領的日子不好過。
一方面,與疫情期間相比,經濟低迷正在改變企業僱主和白領員工之間的「權力動態」。
當時,僱主們面臨「辭職潮」,不得不努力迎合員工。如今,僱主們似乎佔了上風,專注於控制開支、削減成本和裁員。
另一方面,與以往經濟低迷時期相比,藍領和白領的就業態勢也在轉向。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在1990至1991年、2001年、2007至2009年和2020年經濟衰退期間,藍領工人(包括酒店業、製造業、建築業和零售業)比白領工人失業率更高,受到的打擊更重。但這次,白領正在承受更大的影響。
對此,美國風險投資家傑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白領衰退」正在來臨,並會不斷加劇。
從宏觀層面看,世界銀行日前下調了全球增長預測,並預計經濟狀況將惡化。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最近的調查表明,大多數高管預計,短期內不會出現更強勁的經濟增長;超過50%的全球CEO和60%的美國CEO預計,今年經濟前景將黯淡無光。
從微觀層面看,有美媒稱,大多數企業沒有擴張計劃,白領求職者可能正在追逐「幽靈職位」。美國金融諮詢公司Clarify Capital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約25%的招聘經理承認,最近四個多月,他們在網上發佈的都是過期信息,近期並沒有招聘計劃。
他們之所以發佈「幽靈職位」,可能源於幾點原因:一是想讓外界以為企業運營良好、仍在擴張;二是為今后重啟招聘建立人員儲備;三是安撫現有員工;四是人事部門萎靡不振,忘記刪除過期信息。
危言聳聽?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美國「白領衰退」的説法可能有些危言聳聽。
從規模上看,白領職位可能有較大裁減空間。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稱,近幾十年來,美國經濟變得越來越「頭重腳輕」。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管理和專業人員佔總就業人數的44%,高於2000年的34%。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和金融等行業的更快增長。從全行業看,白領職位的比例也在增加。在製造業,它已從2002年的29%上升到如今的35%;在零售業,它已從二十年前的12%上升到15%。自動化和離岸外包的快速發展,意味着更少的藍領員工和更多的業務分析師、系統架構師。
從需求上看,面向白領的工作仍然不少,被解僱的白領可能不必為再就業苦苦掙扎。
比如,許多面臨轉型的老牌公司都需要專業白領的技能。沃爾瑪在裁員的同時仍在繼續搶奪數據科學家和相關專家。整體來看,高薪白領人才的需求一如既往地火爆。金融家、技術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失業率仍低於美國3.6%的總體失業率,並在過去12個月中進一步下降。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