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物聯網模組行業專題報告:受益於萬物互聯的物聯模組與智能控制器

2023-04-01 07:0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聯證券,孫樹明)

1 5G 時代物聯網連接數高增助力上游廠商

1.1 行業結構: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應用層

物聯網行業可分為四層結構: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與應用層。感知層:感知層是物聯網行業最底層的架構和基礎,包括基礎芯片、傳感器、執 行器、RFID、二維碼等感知裝置。感知層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外界環境、採集數據信 息,外界數據經過簡單處理后,通過傳輸層將信息傳遞到平臺層,從而實現對真實世 界的認知。傳輸層:傳輸層是物聯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輸層一般包括有線傳輸及無線 傳輸,是物聯網中較為成熟的部分。傳輸層主要功能是通過各類網絡、線路,將感知 層獲取的信息及時、安全的傳遞給平臺層,做進一步地數據處理和應用。

平臺層:平臺層是物聯網行業的核心,包括連接管理平臺、設備管理平臺、應用 使能平臺和業務分析平臺。平臺層作為聯結感知層與應用層的重要環節,為物聯網行 業的各個參與部分提供服務。其肩負着管理物聯網設備、處理物聯網數據、為用户提 供物聯網應用,以及分析、處理和預測物聯網數據的職能。應用層:應用層是物聯網行業的物理載體,是物聯網的最終現實表現。應用層基 於平臺層數據,將物聯網技術與垂直應用場景相結合,為用户提供各類特定的應用服 務。隨着各類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物聯網各領域數據的持續整合,未來的物聯網 應用將會更加智能化、多樣化、泛在化。

物聯網產業鏈劃分爲八個環節:芯片、傳感器、控制器、通信模組、通信網絡、 物聯網平臺、物聯終端、智能化平臺。

芯片:物聯網行業的「地基」。芯片是物聯網底層硬件設備廠商的核心,包括廣 域通信芯片、局域通信芯片、AI 芯片、控制芯片等。傳感器:物聯網感知的「基礎」。傳感器是用來感知外界變化,並收集相關物聯 信息的元器件。傳感器分為傳統感知裝置和新型傳感器,傳統感知裝置發展比較成熟, 包括傳統敏感元器件、RFID、二維碼等;新型傳感器對體積、功耗和性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包括生物識別、雷達等各類信息收集元器件。控制器:物聯網設備的「指揮中心」。控制器是根據傳感器的各類感知數據,根 據設定的邏輯規則,無需外界干預即可讓被控制對象始終保持在特定的狀態或性能的 設備。現階段主要以數字控制器為主,包含電子元器件和嵌入式軟件等多個部分。

通信模組:物聯網實現網絡信息傳輸的「重點」。通信模組是物聯網設備實現網 絡信息傳輸的重要部件,可以分為非蜂窩模組和蜂窩模組兩部分。常見的非蜂窩模組 技術包含 WiFi、藍牙、ZigBee,以及第三方廠商的 LoRa、SigFox、ZETA 等;常見 的蜂窩模組技術包含 2/3/4/5G、NB-IoT 和基於 LTE 技術的 Cat1、eMTC 等。不同的 通信技術對應不同的通信模組,NB-IoT、LoRa、SigFox 和 ZETA 屬於 LPWA 技術 (低功耗廣域網),專為低帶寬、低功耗、遠距離、大量連接的物聯網應用而設計。通信網絡:物聯網信息傳遞的「通道」。通信網絡是物聯網產業鏈中最為成熟的 環節。傳統意義上的通信網絡以運營商運營的有線寬帶、2/3/4/5G 移動通信網絡為 主。物聯網很大程度上可以利用現有網絡體系,因此,運營商也在物聯網行業不斷發 展。新型通信網絡還包含衞星通信和量子通信技術,為物聯網行業提供了更多通信網 絡的選擇。

物聯網平臺:物聯網數據整合的「中心」。物聯網平臺匯聚了各類物聯網數據, 承載着管理物聯設備、存儲物聯數據、為 IoT 的深入開發提供技術支持的職能,以便 於下游應用層的適用。各類通信、互聯網、AI、大數據、ICT、工業互聯等廠商均搭 建有相應的物聯網平臺,聚焦物聯網行業的發展。物聯終端:物聯網的「硬件載體」。物聯終端是指集成了物聯網技術,具有感知 和通信模塊,能夠實現特定功能的終端硬件設備。物聯終端可以分為個人端、企業端 和政府端三部分。個人端物聯設備主要以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為主,企業端物聯設 備包括城市基礎設施設備(智能水錶、智能電錶、智能燃氣表等)、車聯網設備、工 業互聯網設備和智慧物流設備等,政府端設備主要以智能攝像頭等智慧城市項目為主。智能化平臺:物聯網數據價值的「深入挖掘」。智能化平臺是需要根據現實應用 場景和客户需求所搭建,定製化程度較高。智能化平臺是在物聯網與行業深度融合的 基礎上,對行業物聯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和分析,為平臺用户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服務, 賦能各類行業的發展。

根據中商情報網,引用麥肯錫的報告數據,當前我國物聯網行業中,應用層與平 台層佔據了物聯網產業鏈絕大部分價值,佔比分別為 35%和 34%。感知層部分市場 空間也比較廣闊,佔全行業價值的 21%。傳輸層佔比最小,僅為 10%。

1.2 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正在發生

5G 加速推進「萬物互聯」,數據規模激增推進邊緣計算

移動通信技術已經經歷 4 次變革,從 1G 技術到 5G 技術。4G 技術的廣泛應用 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類進入移動互聯的時代。2020 年以來,隨着 2019 年 5G 牌照的發佈,我們正式進入 5G 時代。5G 通信協議中對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 和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做了專門的設計,我們正在進入「人與人、人與物、 物與物全互聯」的萬物互聯時代。

數據規模激增,萬物互聯推動邊緣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從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 機、移動計算機再到現在的邊緣計算機時代。大型計算機時代的設備大多用於科研項 目,僅在各類企事業單位配備,主要是機器之間的連接。1980 年后,個人電腦出現 人類進入個人計算機時代,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2016 年,移動終端出貨量達 到峰值,正式進入移動計算機時代。物聯網的誕生,由人人連接向人物連接轉換以及 萬物互聯,物聯網連接數的高增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向去中心化、邊緣化、安全化的邊 緣計算過渡。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技術和創新都是以「人」為核心,萬物互聯時代以「物」為 中心,涉及智慧城市、智能汽車、智慧物流、智能家居和工業互聯等各行各業。

1.3 物聯網連接數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全球物聯網連接數超人聯網連接數,行業處於發展第一階段

2010 年以來,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長期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全球物聯網連接數每 年同比增速遠超同期人聯網連接數。2010-2019 年,物聯網連接數每年同比增速處於 25%-45%之間,人聯網連接數在 2015 年之后基本處於穩定不增長狀態。據 loTAnalytics 預測,2022 年度全球物聯網連接數將重回高速增長軌道,2025 年全球 IoT 連接數將較 2021 年增長 121%,2021-2025 年 CAGR 達 22%。全球消費電子出貨量步入增速平穩階段,智能手機、筆記本和平板增速趨近於 0。據 Counterpoint 和 IDC 統計,2021 年度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三者增速分別為 4.58%、4.85%、3.24%。自 2012 年以來,筆記本出貨量穩中有升,智能手機、平板 出貨量增速逐年下降,部分年份出現負增長。其中 2020 年受疫情因素的影響,筆記 本設備需求激增,同比增速超 30%。中長期來看,傳統消費電子市場出貨量或已見 頂,預計未來處於個位數增長區間。

物聯網連接數消費市場和企業市場中,消費者市場或佔貢獻主要增量。根據 GSMA 預測,2021 年我國物聯網行業消費者市場連接數為 260 億,企業市場連接數 為 220 億,合計增速達 14.29%。2025 年,預計我國物聯網連接數將達 800 億,其 中消費者市場佔比 61.25%。2021-2025 年間,我國物聯網連接數 CAGR 達 13.62%。

我國處於蜂窩物聯高速增長階段,蜂窩物聯網用户數同比增速處於上行通道中。截至 2022 年 11 月,我國蜂窩物聯網用户數由 2021 年 11 月 14 億用户數增長至 18.2 億,同比增長 30%;蜂窩物聯網用户數月度同比增長均處於 25%以上。

物聯網行業預計有三個發展階段:連接、數據與智能。當前物聯網行業處於數據 累積的第一階段,物聯網上游廠商直接受益於物聯網設備數量的增長,主要投資機會 有傳感器、模組、控制器、終端、CMP 平臺;第二階段中,物聯數據積累達到一定 規模之后,AEP 平臺、數據分析和存儲儲存將迎來投資機會;第三階段中,物聯網綜 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產業意義將到來。

2 模組:下游多場景應用驅動行業快速增長

2.1 無線通信模組簡介

無線通信模組主要分為非蜂窩模組和蜂窩模組。依照通信技術應用的距離,可以 將無線通信技術劃分爲局域和廣域無線技術,局域包含 WiFi、藍牙和 Zigbee 等;廣 域包括 2/3/4/5G、NB-IoT 和基於 LTE 與 5G 技術的 Cat.1、eMTC 標準為主,還包 括 Sigfox、LoRa 和 ZETA 等第三方廠商通信技術。在眾多通信技術標準中,NB-IoT 和 Cat.1 得到了行業主流廠商的認可。NB-IoT 功耗優勢較明顯,擁有更長的電池壽 命,且成本低,同時 NB-IoT 技術的應用有待進一步完善。Cat.1 是基於現有 LTE 網 絡的拓展應用,不需要增加額外投資,芯片和模組的成熟度更高,是現階段物聯網行 業較為成熟的應用方案。NB-IoT 與 Cat.1 技術應用各有所長,Cat.1 模組傳輸速度更 快、延時更短,NB-IoT 模組單位成本更低。

功能上無線模組分為通信模組和定位模組。通信模組包含蜂窩類與非蜂窩類模組, 蜂窩類模組又可細分為 2/3/4/5G 模組、用於物聯網設備的低功率廣域網(LPWAN) 模組;非蜂窩類模組包含 WiFi、藍牙、ZigBee 模塊。定位模組是以衞星定位為主的 通信模塊,負責衞星信號採集和數據傳輸作用。根據通信速率,可以將通信模組劃分爲 4 個應用場景:無源物聯、窄帶物聯、中 低速物聯和高速物聯。無源物聯指的是物聯網終端節點設備不含有電源,主要以物流、 倉儲需求為主,連接數達近千億規模。窄帶物聯專門為大連接數、小數據量的物聯網 應用場景準備,其具有低功耗、速率低的特點,主要在智能水錶和環境監測方面應用, 連接量達到百億級別。中低速物聯對傳輸速度和響應時間有一定的要求,對成本性能 比要求較高,非常適合零售和家用場景使用,連接量可以達到十億級別。高速物聯對 通信技術的要求極高,具備快接入、高穩定、高併發的特點,多在自動駕駛和工業互 聯網領域應用。

2006 年以來,3gpp 發佈了多項 4GLTE 標準,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有 Cat.1 和 Cat.NB1 兩類技術。Cat.NB1 通信速率較低,上下行速率僅能達到 250kbps/170kbps, 遠遠低於其他通信技術標準。Cat.NB1 模組單價較為低廉,非常契合物聯網應用的場 景。Cat.1 傳輸速度更快,上下行速率能夠達到 5.2Mbit/s 與 10.3Mbit/s,能夠滿足中 低速物聯網業務的應用,相較於 Cat.NB1 模組,其單價較高、連接規模較小。

通信模組位於物聯網產業鏈的網絡層,具有標準化和定製化的特點。以芯訊通 (SIMCOM)7600 系列的 4G 模組為例,該模組主要由電源芯片、基帶、閃存、射 頻收發器和高、中、低頻信號放大器構成。作為低功耗的智能無線通信模組,其內置 的基帶芯片能夠實現 WiFi 和藍牙通信、GNSS 衞星定位功能,射頻收發器的集合使 該模組可以實現 2/3/4G 網絡通信。僅 9cm2、5.7g 的通信模組,便可以同時實現 4G、 WiFi、藍牙、衞星定位功能,單位成本僅 10 元左右。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各類芯片佔據了通信模組的主要成本。其中基帶芯片成 本佔比為 28.54%,射頻芯片佔比為 28.09%,存儲芯片佔比為 19.20%,芯片佔比合 計 75.83%。剩余成本中,多種分立器件佔據 8.57%,PCB 成本佔比 7.10%,結構件 及其他佔比 1.99%。

通信模組結構以主芯片和射頻為主,可以實現最為基礎的數據傳輸功能。通信模 組設備中還可以整合天線、控制器(MCU)、傳感器、GNSS 定位芯片、SIM/USIM 等單元,滿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實現通信模組在細分領域的應用。以移遠通信車規 級模組為例,其整合了 5G 模塊,支持 5G 獨立組網(SA)和非獨立組網(NSA)模 式。其向后兼容 2/3/4G 網絡,在沒有 5G 信號的地區也可以實現穩定的網絡連接。該模組還具備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能夠改善通信質量。同時,該模組也支 持 GNSS 衞星定位功能,可以接收GPS/GLONASS/BeiDou/Galileo 等多種衞星信 號,定位精度和連續性得到了更為充分的保障。

2.2 產業政策推動多家大廠佈局物聯網領域

2010-2022 年,多項政策推動物聯網發展

物聯網產業支持政策密集出臺,推動行業發展向前。2010 年《政府工作報告》 首次提及物聯網,自此已累計出臺三十余項政策支持物聯網產業發展。其中較為重要 的有:2012 年《「十二五」物聯網發展規劃》提出 2020 年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要達 到 10000 億人民幣;2013 年國務院和工信部印發《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6 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多次強調了要加快物聯網 行業的應用和發展;2020 年工信部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 提出了移動物聯網與垂直產業融合標準;2021 年《5G 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 2023 年)》、《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近兩年來,工信部、商務部 連續印發多份針對具體行業物聯網發展支持政策,推動物聯網應用的普及。

世界主要國家物聯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預計未來仍有望保持 20%以上增長。據中商情 報網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1 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為 29232 億元,預計 2022 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 34757 億元,2016-2022 年市場規模的 CAGR 為 24.98%。

物聯網行業發展成為全球焦點,世界主要國家均給予政策支持。美國、歐盟、日 本和韓國在 2009 年前后均提出了物聯網行業發展計劃,隨后各國又頒佈多項法案, 推動本國物聯網行業發展。

全球物聯網市場空間廣闊,市場規模增長穩定。據 Statista 網站統計,2021 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為 213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41%。預計 2021-2030 年,全球 物聯網市場規模增長 191.69%,達 6216 億美元,CAGR 為 12.63%。

知名科技企業積極佈局物聯網行業,華為、微軟、谷歌、軟銀等眾多科技巨頭參 與物聯網行業。科技巨頭通過併購、產業合作等多種方式,快速進行重點行業和物聯 網產業關鍵節點的佈局。我們認為,隨着科技巨頭在物聯網領域的投入,將會帶動相 關產業鏈發展,其中具備較多投資機會。

2.3 物聯網行業下游應用場景廣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引用賽迪數據,中國物聯網產業鏈支撐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價 值量較大。2019-2020 年物聯網支撐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合計市場規模分別為 13553 億元、16597 億元,佔整個物聯網產業規模為 77.2%和 77.5%。我們認為未來支撐 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物聯網下游應用領域廣泛,產業鏈應用層與各行各業深入融合。物聯網產業鏈應 用層可以主要分為三個領域:公共領域、生產領域、生活領域。公共領域對應 G 端服 務市場,包括醫療、交通、能源、基建、教育、安防等領域。生產領域以 B 端市場為 主,包括車聯網、智慧工業、智慧物流、智慧零售、智慧農業和智能地產等。生活領 域以 C 端市場為主,包括智慧家居、智能穿戴和智慧樓宇等。

3 物聯網模組行業景氣度高,全球市場份額「東昇西落」

3.1 汽車智能化浪潮推動汽車網聯滲透率提升

通信模組企業通過併購,當前市場格局較為明確

全球通信模組行業誕生於 1993 年,2003 年芯訊通(Simcom)作為首家中國廠 商步入通信模組領域。2010 年前后通信模組行業開始出現企業併購浪潮,但基本上 以資本運作為主。近 5 年來,通信模組行業內部整合再度加速。2017 年日海智能收 購龍尚、Simcom,高新興收購中興物聯;2018 年廣和通收購 Sierra 車載模塊業務;2022 年意大利泰利(Telit)收購法國泰雷茲集團(Thales)蜂窩物聯網業務。

物聯網模組應用廣泛,行業發展多元化。除了基礎的通信模組產品外,全球模組廠商針對實際物聯網應用場景,還提供了各類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以及相應的軟件 和 在 線 服 務 。

物聯網模組行業出貨量呈現「東昇西落」。據 Counterpoint 統計,在有數據標籤 的廠商中,2017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市場海外公司佔比達 42%以上,國內公司僅 23%;2021Q4,國內公司出貨量佔比達 52.8%,海外公司出貨量佔比萎縮至 23%;2022Q2,國內公司出貨量佔比達 68.2%,同期海外公司出貨量佔比為 23%。2017- 2022 年,全球通信模組行業出貨量比例呈現「東昇西落」,成本優勢和產業鏈完善,我們認為國產廠商將繼續保持通信模組出貨量的領先地位,未來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2014-2022 年,通信模組行業國內廠商營收增速高於海外公司。2014-2022 年, 中國通信模組廠商營收增速中樞約 40%,海外公司營收增速中樞約 10%,其中 2020 年和 2022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通信模組廠商營收增速低於 30%。我們認為在疫 情政策放開之后,中國通信模組公司營收增速有望重回中樞以上。

3.2 數字化加速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物聯網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帶領我們進入智能時代。我們總計經歷 4 次工業革 命。從 1760 年機器代替手工的蒸汽時代,到 1860 年電氣化設備代替人工勞動的電 力時代,再到 1940 年控制系統、計算機誕生所帶來的信息時代;2010 年第四次工業 革命,信息技術與工業高度融合推動我們進入工業智能時代。物聯網作為第四次工業 革命的主要技術之一,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物聯網產業鏈相關公司將核心受益於第 四次工業革命。

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不斷增加,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增加值的規模自 2017 年 2.35 萬億元快速增長至 2021 年的 4.1 萬億元,預計 2022 年將達到 4.45 萬億元的水平。同時,工業互聯網對 GDP 的貢獻比例也在不斷上升,2021 年工業互聯網產業 增加值佔 GDP 總值 3.58%,預計 2022 年佔 GDP 比重繼續增長,達到 3.64%。

根據中國信通院的定義,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 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對傳統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 產業形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工業互聯網作為我國重要的行業發展戰略,是我國產業 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對支撐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球物聯網市場空間穩步增長,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呈現三足鼎立局面。據 CCID 數據顯示,2019 年全球主要地區(北美、歐洲和亞太)的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 分別為 2996.4、2607.1、2412.3 億美元,三地市場規模佔比分別為 37.4%、32.5%、 30.1%。隨着我國物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后發優勢將會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 模增長,有望實現亞太地區市場規模佔比提升。

中國工業物聯網產業規模持續增長,預計未來仍有望保持雙位數增長。據中商情 報網統計,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為 9101 億元,同比增長 13.21%,增速 同比提升 5.13 個百分點。2022 年,預計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 12419 億元,同 比增長 15.42%,2018-2022 年間,CAGR 達 13.67%。

3.3 國內車聯網市場規模較全球增速領先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是未來交通運輸的關鍵,其意味着車-路-人-雲之間 的互聯互通,是物聯網在交通運輸領域深入融合的表現。V2X 技術不僅能降低交通事 故發生的概率,同時為自動駕駛、車聯網實現提供良好的技術設施和平臺支持。

全球智能網聯新車滲透率快速提升,中國市場處於領先地位。根據 HISMarkit 統 計,2018 年,全球智能網聯新車滲透率為 30.7%,預計 2025 年達 59.4%,年均提 升 3.59pct;中國市場智能網聯新車滲透率為 24.9%,預計 2025 年達 75.9%,年均 提升 6.38pct,超過同期全球水平。中國車聯網市場空間廣闊,行業規模快速增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我國車 聯網市場規模從 2017 年的 746 億元,增加至 2021 年的 2126 億元,預計 2022 年 將達到 2771 億元的水平。2017-2022 年,CAGR 達 30%。

車聯網產業鏈簡單劃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車聯網上游產業鏈,以芯片、通信 模組、各類分立元器件、車用 PCB 和結構件及其他,是車聯網產業鏈的根基。第二部分是車聯網中游產業鏈,主要以 T-Box、行車記錄儀、ADAS 和車載信息服務等。第三部分是車聯網下游產業鏈,以整車製造商為主,是車聯網解決方案的最終實施者。

全球智能互聯汽車出貨量平穩增長。據 IDC 統計,2020 年全球智能互聯汽車出 貨量為 44.4 百萬輛,同比-13.11%;預計 2021 年全球智能互聯汽車出貨量將達到 58.3 百萬輛,同比增長 31.31%;2024 年全球智能互聯汽車出貨量將增長至 76.2 百 萬輛,同比增長 5.54%,2019-2024 年 CAGR 為 8.32%。全球主要地區智能網聯汽車保有量佔比較為穩定,歐盟佔比上升,美國、中國佔 比略有下降。根據 Statista 統計,2021 年歐盟和美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佔比分別為 34.61%與 39.05%,預計 2025 年兩地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為 36.86%與 38.55%,中國地區佔比由 22.72%略微下降至 21.15%。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持續高增。據 Statista 統計,2020 年度全球智能網 聯汽車市場規模達到 555.6 億美元的水平,同比減少 12.09%;預計 2028 年將達到 1918.3 億美元,2021-2028 年 CAGR 達 16.75%,市場空間廣闊。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規模增長較快。根據中商情報網的數據,2020 年度我國 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為 2556 億元,同比增長 54%。2023 年,預計智能網聯汽車 市場規模達 3960 億元,2021-2023 年 CAGR 達 15.71%。

4 重點公司分析

4.1 移遠通信

國內物聯網模組頭部公司之一

公司成立於 2010 年 10 月 25 日,是國內領先的物聯網模組頭部公司之一,主要 產品包括 GSM/GPRS 模組(2G 模組)、WCDMA/HSPA 模組(3G 模組)、LTE 模組 (4G 模組)、LPWA 模組、5G 模組、GNSS 定位模組、Wi-Fi 模組和天線等。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101.36 億元,同比增長 35.58%;歸母淨利潤 4.36 億元, 同比增長 83.83%。

行業東昇西落,公司全球份額第一

據 Counterpoint 統計,蜂窩模組行業呈現「東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窩 物聯網模組市場國內公司佔比僅僅 23%,2021 年國內公司佔比超 47%,2022Q2 國 內公司市佔率達 68.2%。過去 5 年時間內,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行業加速洗牌,國內 公司市場份額佔比持續提升。受益於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預計國產廠商將繼續保持 通信模組市場份額的領先地位。截至 22Q2,公司全球市佔率 38.9%,位列全球蜂窩 物聯網模組第一。

4.2 廣和通

國內物聯網模組頭部公司之一

公司成立於 1999 年 11 月 11 日,是國內領先的物聯網模組頭部公司之一,主要 產品包括 IOT 無線通信模組和解決方案業務等,應用於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智能電 網、安防監控、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移動支付等領域。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 現營收 37.20 億元,同比增長 30.38%;歸母淨利潤 2.86 億元,同比下降 11.6%。

行業東昇西落,公司全球份額第一

據 Counterpoint 統計,蜂窩模組行業呈現「東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窩 物聯網模組市場國內公司佔比僅僅 23%,2021 年國內公司佔比超 47%,2022Q2 國 內公司市佔率達 68.2%。過去 5 年時間內,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行業加速洗牌,國內 公司市場份額佔比持續提升。受益於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預計國產廠商將繼續保持 通信模組市場份額的領先地位。截至 22Q2,公司全球市場份額 8.7%,位列全球蜂窩 物聯網模組第 2。

4.3 美格智能

國內物聯網模組精品公司之一

公司成立於 2007 年 4 月 5 日,是國內優秀的物聯網模組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公 司主要聚焦無線通信領域,圍繞 4/5G 提供相應模組,同時深耕智能網聯汽車、FWA 連接,和移動支付等泛 IOT 應用場景。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18 億元, 同比增長 36.27%;歸母淨利潤 1.22 億元,同比增長 53.95%。

行業東昇西落,公司細分領域率先佈局

據 Counterpoint 統計,蜂窩模組行業呈現「東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窩 物聯網模組市場國內公司佔比僅僅 23%,2021 年國內公司佔比超 47%,2022Q2 國 內公司市佔率達 68.2%。過去 5 年時間內,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行業加速洗牌,國內 公司市佔率持續提升。受益於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預計國產廠商將繼續保持通信模 組市場份額的領先地位。公司積極佈局車載模組領域,5G 智能模組配套新能源車相 關車型,未來隨着客户整車放量有望帶動模組銷量提升。

4.4 有方科技

國內物聯網模組精品公司之一

公司成立於 2006 年 10 月 18 日,是國內優秀的物聯網模組公司之一,主要聚焦 於 M2M 物聯網無線通信產品和服務,主要產品包括為物聯網無線通信模塊、物聯網無線通信終端和物聯網無線通信解決方案。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5.82 億 元,同比下降 14.99%;歸母淨利潤虧損 0.24 億元,同比下降 135.35%。

行業東昇西落,公司細分賽道重點佈局

據 Counterpoint 統計,蜂窩模組行業呈現「東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窩 物聯網模組市場國內公司佔比僅僅 23%,2021 年國內公司佔比超 47%,2022Q2 國 內公司市場規模佔比達 68.2%。過去 5 年時間內,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行業加速洗 牌,國內公司市佔率持續提升。受益於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預計國產廠商將繼續保 持通信模組市場份額的領先地位。公司重點佈局智慧能源、車聯網和商業零售領域, 下游景氣較高領域有望拉動公司未來業績增長。

4.5 移為通信

國內頭部物聯網終端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公司成立於 2009 年 6 月 11 日,是國內物聯網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聚 焦於嵌入式無線 M2M 終端設備研發、銷售業務,主要產品包括為車載信息智能終端、 資產管理信息智能終端、個人安全智能終端、兩輪車智能化終端和動物溯源管理產品。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7.29 億元,同比增長 20.91%;歸母淨利潤 1.39 億 元,同比增長 24.51%。

行業東昇西落,公司重點佈局物聯網終端產品

據 Counterpoint 統計,蜂窩模組行業呈現「東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窩 物聯網模組市場國內公司佔比僅僅 23%,2021 年國內公司佔比超 47%,2022Q2 國 內公司市場規模佔比達 68.2%。過去 5 年時間內,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行業加速洗 牌,國內公司市佔率持續提升。受益於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預計國產廠商將繼續保 持通信模組市場份額的領先地位。公司處於模組下游行業,專注於 M2M 終端,競爭 對手主要有 Aplicom、Teltonika、CalAmp、Enfora。

4.6 和而泰

國內智能控制器頭部公司之一

公司成立於 2000 年 1 月 12 日,是國內領先的智能控制器頭部公司之一,主營 業務包括家用電器智能控制器、電動工具智能控制器、智能家居智能控制器和汽車電 子智能控制器,以及射頻芯片業務。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44.21 億元, 同比增長 0.99%;歸母淨利潤 3.31 億元,同比下降 24.27%。

家電和智能家居領域略微增長,電動工具領域有所下滑

公司深耕智能控制器多年,是伊萊克斯、惠而浦(維權)、TTI、ARCELIK、BSH、博格 華納、海信、海爾、蘇泊爾等全球著名終端品牌廠商在智能控制器領域的全球主要合 作夥伴之一。公司下游客户如下,家電領域:伊萊克斯、BSH、惠而浦等;電動工具領域:TTI、博世等;智能家居領域:海爾等。截至 22H1,公司家用電器智能控制器 實現營收 1.81 億元,同比增長 0.96%;電動工具智能控制器實現營收 3.87 億元,同 比下降 24.88%;智能家居智能控制器實現營收 3.69 億元,同比增長 1.38%。

射頻芯片、汽車電子和儲能智能控制器領域高速增長

公司子公司鋮昌科技主營業務為微波毫米波模擬相控陣 T/R 芯片,是相控陣雷 達最核心的元器件之一。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持續滲透,公司橫 向延伸佈局汽車電子智能控制器領域。在全球「雙碳」戰略的推動下,公司積極佈局 儲能業務領域電池管理系統(BMS)、儲能變流器(PCS)等核心部件以及大型儲能 設備的控制業務及家庭儲能業務。截至 22H1,公司汽車電子智能控制器實現營收 1.3 億元,同比增長 75.54%;儲能業務實現營收 0.22 億元,同比增長 100%;射頻芯片 實現營收 1.14 億元,同比增長 42.65%。

4.7 拓邦股份

公司深耕智能控制行業多年

公司成立於 1996 年 2 月 9 日,是國內智能控制行業開創者,以電控、電機、電 池、電源、物聯網平臺「四電一網」技術為核心。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工具和家電等領域。2022 年,公司實現營收 88.76 億元,同比增長 14.29%;歸母淨利潤 5.85 億元, 同比增長 3.61%。

家電和工具領域穩健增長

公司在工具板塊提供包括控制器、電機、BMS、電池包及整機在內的一站式解決 方案,主要聚焦電動工具和園林工具。家電板塊涉及商空、變頻空調、廚房電器、潔 淨產品、服務機器人等。截至 22H1,公司工具板塊實現營收 16.06 億元,同比增長 7.96%;家電板塊實現營收 15.15 億元,同比增長 12.10%。

新能源板塊高速增長

公司新能源板塊採用「一芯 3S」(電芯、BMS、PCS、EMS)產品佈局,聚焦於 中小儲能及新能源車領域應用,其中中小儲能包含户用儲能、工商業儲能、便攜式儲 能,新能源車圍繞充電設備、熱管理及智能座艙等細分領域應用。截至 22H1,公司 新能源板塊實現營收 8.58 億元,同比增長 61.23%。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