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老壇酸菜跌落「神壇」 康師傅業績很「受傷」

2023-03-31 13:29

你有多久沒吃方便麪了?近期,「方便麪雙雄」披露的業績報告顯示,吃方便麪的人確乎越來越少。

今年3月8日,統一率先發布了2022年業績情況,營收282.57億元,同比增長12.0%;但淨利潤同比下降18.6%至12.22億元,淨利潤連續兩年下滑。

隨后在今年3月27日,康師傅也交出2022年業績報告,與統一的情況類似,康師傅也錄得增收不增利的結果,其中營收787.17億元,同比增長6.26%;淨利潤26.32億元,同比減少30.77%,淨利潤創下近四年新低。

方便麪作為曾經普及最廣的食品之一,如今似乎越來越不受國民待見,背后既有消費升級的因素,也有外賣平臺的興起以及自熱鍋、酸辣粉等其他方便食品的衝擊。但除此之外,品牌商缺乏創新,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等也是重要原因。

一場消費者信任危機老壇酸菜跌落「神壇」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老壇酸菜是統一和康師傅兩大方便麪巨頭的流量擔當。2008年,統一將「老壇酸菜牛肉麪」定義為首要銷售產品,掀起方便麪江湖的差異化角逐;2010年,康師傅推出同款酸菜牛肉麪,與統一展開正面交鋒。

據尼爾森數據統計,2012年,酸菜口味在方便麪所有品類中佔比提高至14.7%,超越香辣牛肉口味,成為辣口味市場第一,此后老壇酸菜繼續稱霸方便麪江湖。

然而2022年3·15晚會上,老壇酸菜「翻車」了。央視網曝光湖南插旗菜業、錦瑞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酸菜企業被曝出「腳踩酸菜」「酸菜中夾雜着菸頭」等食品安全問題,引發輿論風暴。

晚會播出后,康師傅承認在被曝光的酸菜生產企業中有公司供應商,並採取了終止涉事供應商資格,並啟動對相關產品的下架回收等補救措施。為改變負面形象,還康師傅在還加快了推新和聘請代言人,其中包括張藝興、楊紫等。

然而這並挽回消費者的信任。據 招商證券 分析,由於受2022年「土坑酸菜」事件影響,康師傅召回了部分產品,事件損失數億元,部分虧損延續到2022年第三季度。

康師傅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其淨利潤為12.53億元,同比下滑38.42%。其中方便麪下滑尤為嚴重,方便麪的淨利潤同比下滑了38.89%,直到下半年利潤纔有所回升。

如今「土坑酸菜」事件已經過去一年,但消費者依然心有余悸,在購買方便麪時還是普遍繞開了老壇酸菜。2023年的3·15,各大媒體又曝光了一批「土坑酸菜」事件,令消費者「聞風喪膽」。

外賣進入尋常百姓家傳統方便麪不香了?

在消費水平較低的過去,一碗方便麪可能是打工人的「家常便飯」,然而隨着消費升級,傳統的方便麪反被貼上了「低端」、「不健康」、「沒營養」等標籤。

世界方便麪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方便麪市場規模到達頂峰,市場銷售達到了462億元,成為全球方便麪需求最大的市場,當年康師傅實現營收672.0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2013年后中國方便麪市場開始整體走下坡。據尼爾森數據,從2013年開始,中國方便麪市場銷售量一路下滑,2016年銷量僅為2013年的85%。

而這一時期正是我國外賣平臺崛起的時候,美團、餓了麼等逐漸成為外賣巨頭,如今點外賣已經成為打工人的首選。

外賣的興起對方便麪市場形成直接衝擊。據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佈的《方便麪市場消費量的影響因素分析》,國內外賣市場規模每增加1%,方便麪消費量就減少0.0533%。

與此同時,近年來在懶人經濟的帶動下,眾多方便食品相繼崛起,自熱火鍋、意麪、牛排等過去只能在餐廳才能享受的美食被打造成速食品牌,甚至還有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米粉等地域性特色美食,速食賽道早已不僅僅侷限於方便麪等傳統類型,這些新興快消品牌以更新的營銷手段,俘獲年輕人消費羣體,不斷蠶食着傳統方便麪的市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