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3-30 20:05
人民幣國際化,說了很多年,但份額就是上不去。
近日,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1月,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1.91%,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這遠低於美元的40.12%、歐元的37.88%,英鎊的6.57%,日元的3.15%。
而在一年前,人民幣支付份額一度上升至3.2%,為何又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下滑了40%?
原因並不複雜。中國自有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系統發力了。
截止2022年前三季度,CIPS累計處理超過70萬億人民幣,同比大增21%。而這些巨量交易里面,基本不會被SWIFT系統納入其交易數據之中。
其實,中國早在2012年就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十年過去了,人民幣國際化始終是不温不火,支付份額區區只有百分之幾,與自身貿易大國地位相當不吻合。
當然,人民幣國際化,並不會是線性的,更大可能是厚積薄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2023年,人民幣破局時刻真的來了!
據媒體報道,3月28日,中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採購交易達成。
此單交易是中國海油與道達爾能源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達成的,LNG資源來自海合會國家阿聯酋,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LNG成交量約6.5萬噸。
這標誌着人民幣結算在液化天然氣領域實現了0的突破!背后傳達的信號可不簡單。
道達爾能源,世界500強第25位,總部位於法國巴黎,業務遍及120個國家與地區,是全球第四大石油及天然氣公司。
道達爾在全球能源領域擁有足夠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既然我可以與中國用人民幣結算,全球其他能源巨頭為何不可嘗試?
並且,這筆訂單背后資源來源於阿聯酋。間接算是阿聯酋與中國之間的人民幣結算。
既然阿聯酋能怎麼干,中東其他油氣國為何又不可以?
終於有人敢於在天然氣領域破冰了。
全球主要化石能源就那麼幾種,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原油早已有了破冰先例。
早在2016年10月,俄羅斯部分原油採用人民幣結算,伊朗、阿聯酋等中東國家也紛紛同意用人民幣結算,第二年委內瑞拉宣佈石油價格用人民幣進行計價。
煤炭也不是第一次了。
2022年6月,印度超科水泥從俄羅斯最大的獨立煤炭企業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SUEK)進口15.7萬噸煤炭,第一次用人民幣進行付款。
不可再生能源領域中的鐵礦石,也突圍了。2022年7月,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的鐵礦石運抵中國,首次使用人民幣結算。這自然要拜俄烏衝突的溢出效應了。
2022年4月,俄羅斯宣佈以盧布結算天然氣,否則不給供氣。開了先例之后,澳大利亞或許也是爲了保住中國市場,頂住外圍壓力,給中國貿易商更多貨幣結算選擇。
如果以國別為單位來統計,當前俄羅斯、伊朗、阿聯酋、迪拜、印度、新加坡、委內瑞拉、土耳其、印尼、伊拉克等30國,已經逐漸在貿易結算或投資中轉向使用人民幣了。
剛剛的新聞,巴西政府表示,巴西與中國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以本幣進行貿易。據數據顯示,中國與巴西雙邊貿易額達到創記錄的1505億美元。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個國家是偶然,那一系列的國家就成為大勢了。
另一廂,去美元化正在如火如荼。
俄烏戰爭爆發之后,美國帶頭利用美元霸權悍然凍結俄羅斯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震驚了全球,加速了去美元化的進程。
2022年,全球海外投資者累計減持美債4259億美元,海外持有者佔比從2021年底的27%左右大幅下降至23%-24%。其中,日本、中國分別大幅減持2245億美元、1732億美元。
今年1月,中國再度減持77億美元至8594億美元,已經連續第10個月低於1萬億美元大關,創下2009年5月以來最低點。
另據美聯儲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的一周,外國官方持有的美國國債減少了760億美元,至2.86萬億美元,這是自2014年3月以來的最大單周降幅。
全球外匯儲備以配置美債為主的大格局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而外匯儲備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國與國之間進行貿易支付,現在減少美元外匯儲備,其實也就是暗含了增加其他貨幣儲備,貿易結算幣種也就多極化了。
去美元化正當時。
人民幣結算,也起風了!
1970年代,尼克松總統悍然宣佈美元與黃金脱鈎,推翻了一手建立起來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金本位被終結,美元失去國際貨幣地位。
從1972年開始,世界貿易陷入混亂。隨后幾年,美國利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破冰沙特,讓其石油貿易結算全部換成美元,並向OPEC成員國推廣,最終美元成功掛鉤上石油,成就了現在的石油美元霸權。
經過數十載,美國從不產油搖身一變超越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美沙之間也從利益互補徹底轉變為競爭對手。后來,兩國又經歷「賈馬爾·卡舒吉」記者暗殺事件等紛爭,關係漸行漸遠。
人民幣結算國際化,最為關鍵的還是沙特,如同當年美沙一樣。
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沙特考慮對華出口的石油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這項談判已經持續了6年時間之久,長期進展不大,但由於這幾年沙特對美國的不滿與日俱增,因此談判速度迅速提升。
今年3月,在中方的斡旋之下,沙特伊朗實現了歷史性的和解。緊接着,一股中東「和解潮」由此開啟——土耳其與埃及同意儘快恢復兩國大使級外交關係,敍利亞與沙特也在斷交12年后實現了關係正常化……
中東地緣政治格局變天了!
中沙關係越走越近,沙特對華投資亦動作頻頻。
3月26日-27日,沙特阿美接連宣佈2筆對華投資,總金額高達1000億人民幣。其中一筆是與兩家中國企業在遼寧省盤錦市設立合資公司,將耗資122億美元在東北建設日產30萬桶的大型煉油項目。
另外一筆就是入股榮盛石化,溢價88%拿下10%的股份,同時協議向企業供應48萬桶原油,期限20年。
一筆是合資辦企,一筆是入股+合作,鞏固了沙特作為中國石油進口國的地位。這也表明了沙特通過加大投資的方式向東看。
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沙特也門清。
除了沙特,OPEC+組織話語權比較大的還有俄羅斯。
俄羅斯因為俄烏衝突被西方集體制裁,丟掉了歐洲原油供應市場,也決定向東看。
今年前2個月,俄羅斯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人民幣結算進程也加快了。
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莫斯科交易所各類貨幣交易量中,人民幣佔主要貨幣交易總量的近40%,美元佔比略高於38%,歐元佔比為21.2%。
相比之下,一年前美元交易量佔87.6%,歐元佔11.9%,人民幣僅佔0.32%。
目前,俄羅斯與中國之間近70%的貿易支付用本國貨幣結算。
按照2023年2000億美元貿易目標來計算,一年將有1萬億元人民幣的結算。且按照普京的表態,俄羅斯還計劃在對外貿易中增加人民幣結算(與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
沙特兩面下注,俄羅斯已經轉向,人民幣國際化結算將在不久之后迎來大變局。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細流,匯成大河。不要小看中國海油與道達爾能源一筆人民幣結算訂單,不要小看巴西放棄美元用人民幣結算,因為它們都有着極強的示範效應。
早有人曾説過,新冠疫情、俄烏戰爭,足以對未來的經濟和金融造成深遠影響,也將永久改變今后的國際政治、地緣格局。
是的,兩大國際事件顯然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進程。
這場變局的核心或許在於國際秩序之變。
而國際秩序之變相當核心的又是貨幣背后的能源結算之變,也將會是大國之間博弈的核心戰區。
時代鉅變,期待人民幣國際化大放異彩的那一天。(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