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3-30 14:30
3月28日晚間,一則重磅消息被爆出——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阿里巴巴集團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
而今年也恰好是阿里的「本命年」,1999年創立至今已走過兩個輪迴。對於這次組織變革,阿里巴巴CEO張勇直言:「這次變化之大,是阿里24年的發展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消息傳出后,阿里巴巴(BABA)美股當日放量大漲超14%,日成交額創出一年新高,達114億美元,僅次於特斯拉位列所有美股第二位。
阿里巴巴(09988.HK)港股也在次日3月29日大漲超12%。阿里旗下的阿里健康、阿里影業跟漲5%,高鑫零售暴漲超18%。
張勇曾多次表示自己是資深足球迷,最愛的隊伍是英超的阿森納。而本賽季英超阿森納暫列第一,有望時隔19年再次奪冠。
阿里處境有些類似,同樣在近幾年有些低迷,「主教練」張勇能通過此次「排兵佈陣」,帶領阿里重回巔峰嗎?
一、不破不立
張勇通過全員信宣佈啟動「1+6+N」組織變革,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
除去這六個集團,阿里集團的獨立的業務公司還包括盒馬、飛豬、平頭哥、大潤發、銀泰、瓴羊等。
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阿里巴巴集團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
並且被分拆的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張勇對此解釋道:「縱觀全球的大型的上市公司,有的體量比我們大;但業務如此多元多樣、跨度那麼大的,很少。從這個角度來講,多樣性的業務,與其放在一個鍋里、一個上市載體里端出去,還不如到了市場接受的條件,就果斷地讓他們單獨面對資本市場,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也就是説,阿里的各業務將徹底市場化,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了,也透露出阿里陷入增長困局后不破不立的決心。
在組織架構的變革方面,阿里在國內絕對屬於第一梯隊。
2004年,支付寶從淘寶分拆獨立,成為一家單獨的公司,之后發展爲螞蟻集團。2011年,淘寶網一拆為三(一淘網、淘寶網和淘寶商城),由此發展出了天貓。2012年,阿里將子公司制調整為事業羣制。
早在2015年張勇接任阿里巴巴CEO時,他就在演講中就提出要讓組織變得敏捷,8年來也多次在內部表達敏捷對於組織的重要性。
這次變革並不是「一拆六」拆完就結束了,分拆出來的公司未來可以「生兒育女」繼續分拆,張勇解釋稱:「我們希望能夠出來若干個上市公司,而若干家上市公司下面經過幾年又能夠再生兒育女,分出來更多上市公司。」
從股價表現就可以看出市場對於阿里這次「一拆六」是看好的。
傑富瑞指出,這是一個重要的結構重組變化,1+6+N結構令管理變得更靈活和精簡,並獲得中層和后端基礎設施支持。
二、為什麼是現在?
3月26日-28日連續三天,阿里都有大新聞。
先是創始人馬雲離開中國近一年后,再次現身國內。3月26日,有網友在杭州文一路隧道中偶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馬雲坐在車內與身邊的人交談,經過媒體確認,與馬雲進行交談的正是阿里巴巴目前的CEO張勇。
3月27日,馬雲通過公開渠道露面,在杭州雲谷學校與學校領導談論教育。
談及最近爆火的ChatGPT,馬雲表示:「ChatGPT這一類技術已經對教育帶來挑戰,但是ChatGPT這一類技術只是AI時代的開始。我們要用人工智能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控制,雖然人的體力、腦力比不過機器,但機器只有「芯「,而人有「心」。」
到了3月28日,便是「1+6+N」的變革。
張勇在阿里內網作視頻答問時也被問到「為何是現在來組織變革?」
張勇回答稱:「這是一系列組織治理方式變革水到渠成的結果,在過去幾年經營責任制、環路治理上,我們做了很多鋪墊工作。」
事實也確實如此,最近幾年阿里的組織架構調整應該是頭部互聯網企業中最多的,據不完全統計,近七年來阿里進行了逾20次組織架構調整,平均每年超3次。
換個方式來説,那麼多次的調整或許都是在給這次變革做準備。
經過24年的發展,阿里從一個電商平臺公司發展成了一個多業務百花齊放的集團,張勇指出「這些業務特質不同,面臨的市場環境不同、客户不同、發展階段也不同。」
在業務規模還較小時,背靠大樹好乘涼,小業務通過阿里強大的資源能迅速成長,不需要擔心生存問題,阿里對於輸血給體量較小的新業務也不會有太大壓力。
一旦業務擴大到了一定的規模后,「輸血」或許會變成「吸血」,從而影響到整個集團的發展。
對於目前的阿里來説,有些業務的相關性並沒有那麼大,所以放在一起管理並不能做到高效,會導致管理鏈路混亂,溝通效率低下等問題,這些問題隨着公司的不斷發展會越發嚴重。
張勇在站內信中直言,讓組織變敏捷,讓決策鏈路變短,讓響應變快,是本次變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三、第一個IPO會是誰?
消息一出,投資者們紛紛猜測阿里內部的哪一業務在本次變革之后能率先實現IPO。
目前,阿里旗下的阿里健康、阿里影業、高鑫零售均已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阿里雲、菜鳥、盒馬等,都已經是各自行業內的頭部企業。
阿里雲在阿里內部的地位不斷提高,逐漸成爲了未來發展的重點,從2022年年底起,張勇開始親自擔任阿里雲CEO。
同樣是為自身電商平臺提供物流服務,對面京東的京東物流早已成功上市,菜鳥能成功IPO的可能性應該也不小。
盒馬則在2021年就從阿里體系內的事業羣轉變為一家獨立公司,承擔起了自負盈虧的責任。在2022年多次被傳在準備獨立進行融資,這樣看來,準備已久的盒馬或許能第一個跑出來。
平頭哥等業務融資上市傳聞也不時傳出,上述這些業務都已經較為成熟,具備獨立上市的條件。
如果各業務能獨立上市,對於員工來説也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張勇表示,此次變革也讓員工心態有所變化,真正走向為自己的業務而戰,為自己所在的領域而戰。
包括大摩、高盛、傑富瑞在內的多家大行均表示,阿里巴巴通過重組將釋放各業務估值並提升股價表現,高盛繼續視阿里為擁有最佳價值股票代表之一。
四、結語
諮詢公司The Edge Consulting Group的創始人評論道:「如果做得成功,阿里巴巴將成為企業集團創造價值的典範。」他指出,如果亞馬遜和Meta進行拆分,會對估值有正向的影響。
在企業的發展歷程中,有些東西是不變的,比如阿里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有些東西是不得不變的,比如不同發展時期採用不同的組織管理模式。
「孩子大了還是要走出去,要獨立面對市場」,張勇這一放手或許是給全球範圍內的互聯網公司「打樣」。
其他大型公司會效仿阿里對業務進行分拆嗎?阿里的哪個業務會率先上市?期待大家的討論。
作者:Dennis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