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大V言財經 | 銀行體系脆弱不堪的原因找到了!交易員硬剛美聯儲如何收場?

2023-03-29 18:23

編者按:交易員硬剛美聯儲,金融市場黑天鵝組隊出遊,股債匯表現都直指美國衰退,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3月28日《跑贏美股》直播節目特邀講師言財經為大家帶來分享,以下是本次直播主要內容>>>

核心觀點:

1、通脹並未明顯降温,但是市場押注美聯儲一定會對流動性危機妥協,所以開始硬剛美聯儲。

2、資訊迅速傳播,且網銀等改變了銀行用户的基本行為,大幅提高了金融機構崩潰時的速率,銀行體系變的脆弱。

3、股債匯表現都直指美國衰退,作為普通投資者可以考慮增階段性增配醫藥,如:諾和諾、默沙東、吉利德、禮來等,以及科技股里的價值股,如IBM、甲骨文、思科、SAP等。

 一、市場押注美聯儲一定會對流動性危機妥協,所以開始硬剛美聯儲

華爾街有句名言:永遠不要與聯儲做對抗。但是三月份議息會議落幕以后,出現了有趣的現象,市場似乎開始硬剛聯儲。鮑威爾維持鷹派發言,繼續加息年度終點利率預期不下調。交易員裝聽不見,CME交易出來的預期顯示,今年降息75個BP。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歧呢?我們先回顧一下議息會議的結果,美聯儲選擇比較符合市場預期的「中間路線「,繼續加息25bp到4.75~5%。加息完成后,當下美國的利率水平已經與07年金融危機之前差不多。

三月份會議提供的點陣圖其實跟12月份相比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加息終點維持在5.125%,2024年年底4.25%變化也不大,單從點陣圖來看美聯儲還是非常鷹派,今年沒有降息的預期。

本次議息會議,僅做了一些小幅調整,GDP從12月的0.5%調到0.4%,失業率4.6%調到4.5%, PCE從3.1%調到3.3%,核心PCE從3.5%調到3.6%,聯邦基金利率則維持不變。

市場這次為什麼不相信美聯儲的「鷹嘴」了,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美聯儲的措辭里細微的變化。

其實從三月份的議息會議里鷹聲中也夾雜了鴿聲,首先鷹聲的部分是鮑威爾一直強調近期銀行風險是一個例外,美國金融體系整體依然穩健(sound and resilient)。會議依然維持此前縮表節奏,即每月上限950億美元(600億美元國債+350億美元MBS)。

鴿聲的部分是會議聲明中刪除了「持續加息」的措辭,市場預期即是聯儲將在5月加息后終結本輪加息周期。在市場更為關注的未來加息路徑上,美聯儲在逐步暗示加息終點可能逐步臨近。在記者會上,鮑威爾多次強調當前銀行問題會造成信用緊縮,進而對增長和通脹也將起到抑制效果。

市場與美聯儲分歧的關鍵點在於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對於美聯儲來講的話,通脹與就業其實並未明顯的降温,維持鷹派壓制通脹,成為他的首要任務。但是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已經開始蔓延從美國到歐洲,從硅谷銀行到SNBY再到瑞信、德銀,就導致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又成為美聯儲無法忽視的一個關鍵的風險所在。也就是説美聯儲關注通脹,但市場押注美聯儲一定會對流動性危機妥協,所以造成了市場交易的結果是降息75個BP與鮑威爾的講話背道而馳。

二、相比瑞信,德意志銀行經營明顯更好

銀行流動性危機不斷蔓延,連續不斷的黑天鵝事件,這一次是不是輪到德銀了呢?德銀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瑞信?根據FDIC的數據,硅谷銀行與簽名銀行,是美國曆史上倒閉規模第二大和第三大銀行,資產總額累計達到了3190億美元。在此之前,美國銀行業破產最嚴重的一年是2008年,當時資產總值達3740億美元的多家銀行破產,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為什麼德意志銀行突然也暴雷呢?上周四德銀信用違約掉期(CDS)從前一天的142個基點飆升至173個基點,德銀的部分債券也遭到拋售,該行AT1債券收益率飆升兩倍升至22.87%,在CDS飆升和股價大跌之下,德銀在3月24日歐洲交易時段發佈緊急公告稱,將提前贖回15億美金的二級次級債券。贖回債券,這樣的行為通常是爲了讓投資者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有信心。德銀做出了挽救市場信心的舉措但是他的股價反應表明市場並不買賬。

從股價走勢來看,德銀與瑞信類似,股價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近幾年市值一直在大底部徘徊在200億美元左右。

為什麼德銀會一蹶不振?2016年,德銀美國未通過美聯儲壓力測試,跟着被IMF標記為全球最危險的、可能向全球輸入系統性風險的3家銀行(HSBC, CS),導致德銀的融資能力下行,股價也承壓。過去10年中,德銀被美國和歐洲政府罰款170億美金,其中僅美國法務部就因為德銀的次債業務,罰款140億美金 ,給公司造成沉重負擔。金融危機以后,歐洲負利率,歐債危機,銀行利潤率被極度壓縮,且對衍生品和其他資產的更嚴格的全球監管導致負債端與資產端雙承壓。

德銀過去十年一直陷在:監管多次罰款——監管加強——輿論惡化——進本面惡化的負反饋場景,股價一直比較低迷。這個時候因為德銀的走勢也跟瑞信類似,在瑞信暴雷以后,對於一幫華爾街「禿鷲」來講,他們就會尋找下一個獵物。這個時候德銀就被選中。但是德銀跟瑞信其實是不太一樣的,相比瑞信德意志銀行經營明顯更好。

德銀在2019年啟動了數十億歐元的重組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2019以來,該銀行已經連續10個季度實現盈利,2022年的淨收入為50億歐元(約合54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59%。2022年底時該銀行的CET1比率(衡量銀行償付能力的指標)為13.4%,流動性覆蓋率為142%,淨穩定資金比率為119%。這些數據表明,沒有任何理由擔心該銀行的償付能力或流動性狀況。僅僅只是因為德銀過去10年一個遭遇跟股價走勢跟瑞信很類似讓市場聯想瑞信出問題了以后,是不是德銀也要出問題,其實這就是一個外推的聯想,所以言財老師認為德銀這次事件的定性更多的是一個危機的傳導,而不是一個新的黑天鵝。

其實在金融危機以后大家對歐美尤其是美國的金融穩定性和銀行的穩健性是比較有信心的,但是近期這些銀行對外的展示的形象是很脆弱的。

為什麼現在整個歐美的銀行體系變得如此脆弱?2008年,許多金融機構由於持有次貸等「劣質資產」而面臨系統性壓力,連環嵌套導致驚雷不斷,但是2023年,暴雷的銀行持有的資產都是優質資產,銀行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央行大幅加息下「期限錯配」所造成的流動性壓力。不過這一次的擠兑蔓延和恐慌傳播的速度,並不亞於08年,核心的原因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銀行業風暴全新進化,羣體性恐慌很容易形成。

信息傳遞快速的時代一點風吹草動都將引起軒然大波,加上網銀使用便捷,儲户可以在線上輕松的將存款轉出,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銀行倒閉速度很快。正如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 Paul Donovan所説:這是「推特時代的第一次銀行業危機」,「社交媒體的迅速傳播愈發凸顯出提高聲譽的重要性,這一變化可能是指數級的,我認為這是(銀行業)問題的一部分。」倫敦政經Jon Danielsson也指出,與2008年相比,社交媒體「為破壞性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空間。互聯網、社交媒體、數字銀行等越來越多地普及,都使得金融體系比原本更加脆弱。」

言財老師認為硅谷銀行危機和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告訴我們,科技可能正在淘汰上世紀30年代建立的現有監管結構。在一個技術嫻熟的環境中,人們或許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整個金融系統。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危機,它會有一個最直接的表徵就是迅速傳導,對監管來講需要及時的響應來堵住泄洪口,一旦監管沒有及時響應,危機的演變就會發生重大變化。

 三、債匯表現都直指美國衰退,但即便是衰退,也只是輕微衰退

美聯儲維持鷹派加息疊加銀行危機仍在發酵,美國的股債匯和大宗商品市場的表現爲:美元指數走弱,跌至102附近;美債大漲,美債收益率持續回落;股市波動加劇,銀行股暴跌;周期股走弱,大宗商品走弱。這些交易特徵直指美國衰退。不過言財老師一指出,美國當下依然堅挺的就業情形和美國的工業的迴流,即使是衰退,這次的衰退的幅度也會比大家預期的要輕微一些。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如何應對纔是關鍵。因為金融的本質就是應對風險,投資不可能沒有風險。銀行危機是導致了經濟的擔憂加劇,企業盈利就存在下行的可能性,所以言財老師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可以階段性增配醫藥,如:諾和諾、默沙東、吉利德、禮來等,以及科技股里的價值股,如IBM、甲骨文、思科、SAP等。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