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裁員,美國科技巨頭怎麼跟員工解釋?

2023-03-27 07:36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李準】亞馬遜公司近日宣佈裁員9000人;此前幾天,Meta公司發出1萬份裁員通知……過去幾個月,美國500家科技公司總共裁員14.8萬人。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在硅谷這些令人沮喪的時刻,有一樣東西是雷同的——令人尷尬的裁員通知。《華盛頓郵報》研究了48份裁員通知,希望從中瞭解科技公司是「如何編造故事、為(裁員)辯解的」,結果發現,無論公司規模大小還是通知篇幅長短,這些裁員通知「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它們很少直接使用「裁員」一詞,而是會選擇使用「親愛的」「谷歌人」「Zoom人」等暱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菲什巴赫認為,公司使用暱稱是試圖提醒人們,他們仍然是公司的「家庭成員」,只不過有些人不再為這個家出力了。除了使用暱稱,商業軟件巨頭賽富時今年宣佈裁員10%時,還建議「倖存」員工給予被裁者「同情和愛」。

幾乎每一封裁員信都提到「經濟困難時期」。紐約市一家人力資源招聘公司負責人馬祖洛説:「經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非常容易成為‘替罪羊’。」《華盛頓郵報》發現,在一半的裁員聲明中,科技公司承認在疫情暴發初期,爲了應對電子商務需求的爆炸性增長僱了過多的人,它們高估了科技浪潮的持久性。華盛頓特區的職業心理學家凱瑟琳·羅斯説,這種態度可以讓科技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看起來更有親和力」,「可以讓人們對你的評價不那麼嚴厲」。有18家科技公司將裁員部分歸咎於經濟「衰退」「放緩」或「低迷」。馬祖洛説,無論他們選擇什麼術語,關鍵是試圖把責任「從公司決策轉移到市場上一些更大的挑戰上」。

在一份又一份的全員信中,科技行業高管們對公司的未來表現出信心和樂觀。菲什巴赫説,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投資者和公眾放心,同時也要打消剩余員工的危機感。例如,戴爾公司今年2月裁員6500人,其裁員通知以一句鼓舞人心的話結尾:「我從未像現在這樣對我們的未來和團隊充滿信心。」馬祖洛説,企業高管並不總是覺得有必要為裁員道歉,但超過一半的裁員通知會這樣做,反映了商業世界規範的變化,也許員工更願意原諒公開表示后悔的人。雖然這些公司試圖用「深深的、真誠的」等詞匯緩和尷尬並道歉,但仍然難掩大規模裁員帶給員工的痛苦和殘酷打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