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6G國際合作發展倡議書在寧發佈

2023-03-24 07:47

凝聚共識,協力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6G標準與生態

6G國際合作發展倡議書在寧發佈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希 余夢迪

3月23日,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和紫金山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在南京開幕,大會以「6G融通世界,攜手共創未來」為主題,邀請全球頂尖行業專家共同探討6G前沿技術,並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6G標準與生態。當天,《全球協力推進6G國際合作發展倡議》正式發佈。

統一全球標準,發佈「國際合作倡議書」

隨着世界通信強國的積極佈局,6G已成為各國拼搶的熱門「跑道」,但是「技術指標和技術體系不能形成統一共識」是阻礙6G發展的瓶頸。作為當天大會的重要成果——《全球協力推進6G國際合作發展倡議》在寧發佈,鼓勵創建共研共建的共享平臺,鼓勵探索全球開放的合作新範式,支持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資金投入設立6G國際合作項目。

科技部副部長張廣軍透露,科技部將以「構建未來數字世界基礎設施」為目標,圍繞願景與應用、網絡與覆蓋、傳輸與器件等內容,支持全球科學家共同開展探索與合作。

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副祕書長富軍表示,當前,國際電聯(ITU)已經開始啟動6G綜合技術路線和標準研判工作,6G技術遴選期準備工作也即將全面展開。鑑於6G研發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急需要全球智慧聚力6G,構建共研、共建、共享的新型研發聯盟,在6G網絡技術的研發、標準、應用場景等諸多方面形成共識,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6G標準與生態。

進展:太赫茲無線通信最高傳輸記錄在寧誕生

到今年3月,我國5G用户已超過5.75億,6G的敲門聲也越來越清晰。開年以來,紫金山實驗室里,研究人員馬不停蹄追趕進度,測試着6G速率。

6G有多快?如果5G下載一部高清電影要10秒,那麼6G只需1秒。據介紹,6G最高傳輸速率達1Tbps,要達到這麼高的速率,首先要攻克尚不成熟的太赫茲通信技術,紫金山實驗室在此領域已取得突破性成果。

昨天,紫金山實驗室課題負責人、博士生導師朱敏教授會議間隙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2022年,我們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了較系統的6G總體技術方案,以全頻譜統一接入無蜂窩大規模MIMO、光子太赫茲及智能資源調配等關鍵技術突破為支撐,成功構建併發布了6G TKμ極致連接無線傳輸試驗平臺。採用太赫茲光纖一體融合的全新傳輸架構,我們完成了世界上首個6G光子太赫茲200Gbps實時傳輸和1 Tbps離線傳輸通信實驗,性能較5G提升20—100倍,創造出目前世界上太赫茲無線通信的最高傳輸記錄。」

記者瞭解到,該成果標誌着我國在6G無線傳輸候選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為6G關鍵技術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不遠的未來,這項系統甚至可以搭載衞星、無人機、飛艇等平臺,實現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

下一站:加速「6G光子太赫茲光電集成系統」產業化落地

在速度上,6G的通信能力是5G的10倍。但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6G的意義不止於「快」,更大的意義在於它能覆蓋到5G到不了的地方,將當前的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

走進6G時代,你可以暢想這樣的場景:空間站里的航天員可以與家人實時來一個「跨時空擁抱」;在沙漠、大海等人跡罕至的地方,也能「絲滑」刷抖音。6G作為未來數字世界的「超級基礎設施」,將以強連接、強計算、強智能和強安全的極致性能,支撐人、機、物的多維感知、泛在智聯,賦能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實現「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美好願景。

未來,6G有哪些終端形式?「有面向消費者的手機、可穿戴設備、XR頭顯、家電、家庭網關等。還有面向行業應用的工業模組、工業網關/路由器、車載終端、邊緣計算、IoT終端等。手機將依舊是6G最常用的智能終端,比如通話、數據、視頻、定位等。」鄔賀銓院士預測。

6G的藍海徐徐展現,紫金山實驗室接下來還有哪些計劃?朱敏透露,下一步將圍繞6G最新發展需求,持續進行6G系統性研發。一方面致力於研發攻關全頻譜無蜂窩大規模無線傳輸技術和網絡內生智能技術,提升網絡的服務定製和自動化能力,並構建開放可編程的6G綜合試驗平臺,把很可能是6G的一些關鍵系統技術能力進行試驗驗證,較5G無線接入能力力爭實現量級提升。另一方面,將重點研發6G光子太赫茲光電集成系統,基於國內成熟工藝能力建立太赫茲核心器件支撐體系,並聯合龍頭企業實質性推進成果產業化落地。

版權聲明

1、本文為南京日報、金陵晚報、南報網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於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本網站摘錄或轉載的屬於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於原媒體及作者。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