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瑞信AT1債券受害者圖譜仍高度模糊 亞洲富豪圈成關注對象

2023-03-22 16:20

財聯社3月22日訊(編輯 史正丞)隨着上周末瑞士監管大手一揮將瑞信的額外一級資本債清零,資本市場過去三天一直試圖搞清楚一個問題:接近173億美元的鉅額損失,最后會落在哪些倒黴蛋頭上呢?

縱觀過去幾天的報道,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和景順(Invesco)時常被點到名字,有媒體爆料這兩家的瑞信AT1債券持倉分別接近8億和3.7億美元;另外,根據2月底的數據,貝萊德諾斯德(Lazard)當時涉險資產都達到1億美元,GAM控股旗下有一隻11.5億歐元的規模的基金也配置了約5%的瑞信AT1債券。

目前並不清楚這些資管在3月初銀行業風暴啟動后,是否減持了相關的資產,但上述數字全加起來距離173億仍相去甚遠。

就瑞信的案例來説,中東投資者是最有可能的候選人。早在雷曼兄弟破產時,卡塔爾投資者就開始買入瑞信的股票,價值一度達到30億美元;2011年時瑞信又通過發行特別債的形式從卡塔爾和沙特奧拉楊家族獲得62億美元的融資。最關鍵的是,卡塔爾投資人在2013年把價值45億美元的債券轉換成AT1債。目前並不清楚過去十年卡塔爾人是否繼續持有這些債券。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過去幾年里,瑞信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包中也有AT1債券,但相關的報道也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

從資本市場的運作邏輯來看,近來風波不斷的銀行不太可能成為受害者

得益於嚴格的銀行監管,銀行自身如果持有其他銀行的AT1債券,需要準備高額的資本金。同時由於AT1債券的複雜性和風險較高,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也不允許散户直接購買AT1債券。小散們的敞口最多來源於一些共同基金或ETF產品,因瑞信事件蒙受鉅額損失的可能性極低。

做完排除法后,受害者的名單最終指向了超富裕人羣的個人賬户,以及他們設立的家族辦公室。摩根大通也曾預測,雖然手頭沒有確切的AT1債券持有人名單,但預期主要由機構投資者和私人銀行持有。

亞洲富豪圈受到關注

根據數據機構統計,亞洲的AT1債券市場規模大約為460億美元,約為全球的五分之一。但與歐美國家主要由機構投資者持有此類債券不同,富裕的亞洲客户格外青睞這些知名大行發行、收益率頗高的固收產品。去年瑞信曾發行過一隻年化收益率達到9.75%的債券,就非常受市場歡迎。

據一名匿名新加坡頂級私人銀行從業者透露,許多私銀客户都對這一情況感到憤怒,他們並不理解這類資產在特定情況下被全額減計的風險。這名銀行家表示無法透露具體的客户信息,但指出其中有許多新加坡和香港開設私人銀行賬户的富裕人羣,以及中小規模的家族辦公室

受此衝擊,本周初亞洲銀行股發行的AT1債券遭到不同程度的拋售。知情人士透露,甚至有加槓桿買入此類資產的客户收到補充保證金的通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