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3-22 16:09
今日,算力、雲服務板塊全線爆發,截止收盤,青雲科技漲超20%、寒武紀漲17.07%、光環新網漲16.35%、中富通13.37%、拓維信息10.02%、鴻博股份、優刻得漲超9%、中科曙光、順網科技漲超7%、初靈信息、神州數碼、立方數科、南陵科技等跟漲。
消息面上,英偉達推出面向大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的雲服務產品,針對算力需求巨大的ChatGPT,英偉達發佈了NVIDIA H100 NVL,與谷歌雲、微軟Azure、甲骨文雲聯手推出DGX(AI超級計算機)雲服務。(點擊瞭解很多詳細內容)
另外,據市場消息,英偉達表示已將其旗艦產品修改爲可合法出口中國的版本,可替代被新規限制出口的A100。公司也已開發出可出口中國的H100替代版本,該版本名為H800,目前正被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企業的雲計算部門使用。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曾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而作為「數字經濟」的技術底座之一,算力服務儼然會迎來新的發展高峰期。
算力決定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以及社會智能發展高度。
根據IDC、浪潮信息、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聯合發佈的數據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5‰和1.8‰。
截至2022年底,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8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算力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過25%,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當前的算力規模中,有超過20%的算力是智能算力,可用於人工智能各類應用,包括模型訓練和推理。
據央視新聞報道,「東數西算」工程從系統佈局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截至目前,「東數西算」工程的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已全部開工,2023年新開工的數據中心項目近70個,其中,西部新增數據中心的建設規模超過60萬機架,同比翻了一番。
「東數西算」工程自啟動至今,全國新增投資超過4000億元,整個「十四五」期間,將累計帶動各方面投資超過3萬億元。
此外,數據中心作為「東數西算」工程的重要核心構成,也是算力最重要的物理承載基礎,近來也是備受國家支持。
今年2月發佈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佈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佈局。
3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2022年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名單,共有33家數據中心入選。其中,大型數據中心21家,針對互聯網、工業、金融、政務等重點行業領域,聚焦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數字技術、生態能力,特別是在支撐行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千行百業兩方面效果明顯的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典型應用案例。
最新發布的GPT-4是一個大型多模態模型,接受圖像和文本輸入,然后進行文本輸出,它在管理文字從屬性、一致性和常識推理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
可以確定的是,未來,GPT-4將帶來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
然而,伴隨參數規模增速的不斷提升,算力和訓練成本仍存在瓶頸。根據行業調研信息,AI訓練的算力增長符合摩爾定律,大約每20個月翻一番;深度學習用於AI訓練的算力大約每6個月翻一番;而目前大規模模型的訓練算力是原來的10到100倍。
在大模型訓練時,微軟專門打造的超級計算裝置訓練成本約500萬美元/次,並且不同的併發用户數,這個階段的花費彈性巨大,難以預估。據統計,ChatGPT每日推理成本在28萬美元左右。
如何在AI算力上實現技術突破、降低成本、擴大規模,提升AI訓練的邊際效益,將成為技術創新的焦點。
而此次,針對算力需求巨大的 ChatGPT,英偉達發佈的 NVIDIA H100 NVL與當前唯一可以實際處理ChatGPT的 HGX A100相比,速度快上10倍,可以將大語言模型的處理成本降低一個數量級。
中信建投研報認為,從語言模型走向多模態模型,GPT-4將帶來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算力硬件作為AI大模型基礎設施,未來將持續受益於AI技術的迭代和商業化應用。隨着GPT4.0更大模型對算力提出更高需求的同時,多模態特性又增加了對其他編解碼模塊的需求。展望未來,多模態應當具備三個基本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圖像,視頻為多幀的圖像;第二部分為音頻;第三部分為文字。因此,隨着多模態的發展,在硬件算力層面,需要面向視頻、音頻再增加編解碼能力的支持。建議關注從GPU算力擴展到GPU周邊支持性的編解碼IP如VPU模塊的機會。
在全球數據總量和算力規模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下,中信證券表示,AI發展快速拉昇算力需求,雲廠商具有較高確定性會受益。AI大模型訓練環節的海量參數、數據庫以及用户調用次數的快速增長,均帶來了算力需求的激增。考慮到資源優勢及經濟性,雲廠商有望成為AI算力需求的主要承載方,如微軟是OpenAI的獨家雲服務提供商,Anthropic將谷歌雲作為首選的雲提供商。國內互聯網雲廠商在數據庫、彈性計算等方面已積累深厚優勢,亦有望受益於國內AI產業蓬勃發展帶來的訓練及應用環節的增量算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