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生成式AI,正在「殺」死人類原創力?

2023-03-22 01:20

近日,科技圈最熱鬧的莫過於OpenAI公佈的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 GPT-4

YouTube上進行的Live Demo中,OpenAI的總裁和聯合創始人Greg Brockman展示了GPT-4的真正實力——總結文章、寫代碼、報税、寫詩……此外,GPT-4還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處理圖像。也就是説,GPT-4能同時解析文本和圖像,這也使它未來能夠解釋更復雜的信息。

外界反應正如傅盛所感慨的,「Chat GPT-4能力太恐怖了」,但隨之而來還有興奮,「這是整個世界生產力的變革,一個技術浪潮的來臨」。

GPT-4比以往模型都要強大,也更具創造性和協作性,如創作歌曲,如生成圖像,不過這些帶有創造性的產物恰恰觸動了互聯網內容產業存在的根基—人的原創。前幾天,網易旗下的小眾社區LOFTER就因上線了AI繪圖功能,而被平臺創作者集體聲討,網易不得不選擇道歉,平息眾怒。

可是GPT-4的發佈將再次掀起生成式AI的技術浪潮,AI又能否和內容平臺共處呢?

GPT-4,進一步加持AI繪畫

對比GPT-3.5GPT-4升級相當驚艷。同樣的測試,GPT-4SAT分數增加了150分,現在能拿到1600分中的1410分,而在模擬律師考試中,GPT-4的分數在應試者的前10%左右,GPT-3.5的得分則在倒數10%左右。

能夠處理圖像更是一種技術飛躍,以前ChatGPT只能處理文本,現在GPT-4已經開始接受圖像作為輸入介質。

具有更強大的創造性、更長的上下文處理能力以及圖像輸入的支持,這自然給基於這一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進行不同領域、行業創新的開發者提供了更強的技術支撐。其中包括AI 繪畫,早在Chat GPT還未給互聯網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前,AI繪畫其實已經通過超高的生成效率,向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變革性,而AI繪畫的熱潮也和OpenAI有關。

2021年,OpenAI的美國人工智能實驗室發佈了名為DALL-EAI繪畫系統,雖然作畫水平一般,但對比之前,DALL-E擁有了一個關鍵性能力:按照文字輸入指令進行創作。去年4月,OpenAI又發佈文本生成圖像模型DALL-E 2代,AI繪畫工具Midjourney同時開放內測。

DALL-E就是基於OpenAI的前代GPT-3創造的,ChatGPT則是GPT3.5,如今GPT-4已經發布,不少公司打算要將GPT-4結合到他們的產品中,而這對DALL-EChatGPT等產品來講,同樣意味着新的升級,可以應對更復雜的任務或場景。

不只是技術上,GPT-4的優異表現將再次把互聯網對生成式AI的熱情推向一個新的高潮,這也給AI繪畫、AI視頻等內容生產新模式帶來資本、研發、推廣等各個方面的便利。以AI繪畫為例,去年海外AI繪畫相關的初創公司頻頻獲得大額融資,今年開始蔓延到國內創投圈,如2月份,Tiamat完成了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而近日北京瀾舟科技宣佈獲得Pre-A+輪融資。

圍繞AI繪畫的開發和應用也在提速,其中既包括創業公司,也包括互聯網大廠。像遊戲公司,已經加緊對AI畫圖技術進行試驗,試圖快速將AI畫圖融入遊戲開發管線之中,市場上則開始出現承接AI美術設計與生產製作的外包公司。

具體來看,網易就表現出對AI繪畫的極大興趣,這不單單是出於遊戲業務的考慮,而是它手里恰恰擁有創造性的數據資源,可以幫助AI繪畫工具進行訓練,這比一個不會賺錢的產品更具發展潛力。但是網易忽略了LOFTER平臺原創屬性與AI繪畫的天然衝突,這使得其陷入巨大的爭議。

AI繪畫能為LOFTER創造變現能力?

LOFTER成為國內同人內容創作社區,具有相當大的偶然性。

2014年,聚集了大量同人文化愛好者的博客FC2遭到屏蔽,當時國內最大的同人文庫「36大院」也被整改,用户一時間找不到可以落腳的「家」。所以頁面乾淨、限制較少的LOFTER便走入了她們的視野,而這和最開始網易將LOFTER定義為一款輕博客產品的初衷幾乎沒有什麼關係。

巧的是,LOFTER的第二波用户也是被「送」來的。2017年微博新版本用户協議涉嫌霸王條款,一大批中小同人文創作者再次搬家,同樣選擇了小眾的LOFTER。至此,LOFTER徹底成了二次元同人創作社區,而這也決定了該平臺的內容生態是基於原創的原則。

生成式AI對於這樣一個原創內容社區無異於「洪水猛獸」,網易不是不明白這一點,只是它不願意再守着這樣一個不會賺錢的LOFTER

2015年至今,網易一直在探索LOFTER的變現模式,但幾乎毫無進展。2018年,LOFTER推出打賞機制,遭遇創作者一致反對;2019年,LOFTER舉辦「有點才華」大會,並提出「才華計劃」扶持創作者,可惜聲量有限;2020年的「搶先看」,創作者不僅不買賬還捉摸着出逃其他平臺。

無論是從內容屬性還是從用户和創作者兩端來看,目前互聯網主流的變現模式在LOFTER幾乎都是死路,然而AI繪畫這一新型的內容生產模式以及其尚在探索中的商業模式,恰恰給了網易新的方向,又或者説,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機遇。

就在近日,據外媒報道,頂流AI繪畫工具Midjourney 正在推出一本月刊雜誌《Midjourney》,這本雜誌訂閲費用為每月4美元。

且不談付費水平的問題,一旦內容平臺推出的AI繪畫功能能夠成為創作者的輔助,又或者作為一種AI繪畫工具向外開放,那從B端、C端都可以找尋變現方式。比如訂閲付費系統,用户只有訂閲后纔可以使用AI繪畫工具製作的照片的版權,再比如付費購買AI繪畫的成品,還有AI繪畫的相關教程,同樣可以做成收費內容。

對網易而言,之所以其在LOFTER上的商業化都以失敗告終,主要是因為平臺極度依賴創作者羣體,幾乎所有的內容生產都靠她們「為愛發電」,平臺對內容、對內容版權沒有發言權。

而一旦網易擁有了AI繪畫帶來的內容以及內容版權,這種內容生產效率還比當前快了數倍,那LOFTER不僅可以不再依賴創作者,掌握更大的主動權,還能圍繞AI生成內容進行商業化運作的探索。

儘管網易及LOFTER對於上線「老福鴿畫畫機」功能所引發的輿論爭議已經道歉,但我們看到,LOFTER依然沒有徹底下架該功能,公開的信息中提到計劃將「頭像生成器」功能測試入口調整到「頭像框中心」,這意味着網易並沒有放棄生成式AI的風口。

AI生成內容和原創內容不可調和?

「最近在LOFTER已經劃拉不到新的作品了,我關注列表里幾乎所有太太都走了,挺孤獨的感覺,日榜里什麼都沒有」,正如這位用户所説,自從LOFTER推出的AI繪畫功能引發爭議之后,很多平臺創作者都表示將離開LOFTER,轉戰其他平臺。

作為一個內容原創平臺,生成式AI的存在對創作者而言是在摒棄平臺的原創精神,這也是為什麼只有LOFTER會陷於輿論漩渦和用户危機之中的原因。可是AI生成內容與原創內容的衝突其實在任何一個內容平臺都將出現,一旦平臺引入或者推出生成式AI的功能,不可避免地會影響現有的內容創作、內容管理以及權益分配等等。

最直觀的一個問題就是AI生成內容的增多是否會「淹沒」原創。簡單點來説,平臺傾向於保護原創內容,原創與否則和收益掛鉤,如果內容平臺上AI生成內容大面積佔據平臺信息流,原創作者的收益很大可能被削減,如此一來,也將大大降低原創的熱情。

就目前來看,我們或許會覺得AI生成內容很難成為內容平臺的主流,畢竟在創新性工作方面,AI技術的成果還顯得比較「稚嫩」,無法與創新能力較高的創作者相媲美。但是ChatGPT的走紅讓全球看見了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GPT的未來前景,GPT-4的升級在如此快的時間內完成,更刷新了我們對AI技術的成長認知。

其實,不管在AI工具的智能化會不會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僅效率一個優勢就很可能讓平臺對AI生成內容加大投入,這很難不對平臺的PGCUGC內容產生影響。

所以説,以后平臺建立起對AI生成內容和原創內容的不同管理和權益保護方式,尤為重要。

不過生成式AI與原創內容的最大矛盾本質上在於版權界定,而版權界定也是AI大模型訓練的阻礙。這次LOFTER試水AI繪畫引起創作者反感一大原因,就是擔心自己的創作會淪為網易訓練AI工具的數據資源,這無異於是幫助平臺製造一個對創作者權益不利的隱患。

另外,經過運算之后所生成的圖像版權究竟歸屬於誰,目前也尚未有定論。早前,美國第一次較為清晰的界定了對於AI生成作品的版權問題,其裁定漫畫家Kristina Kashtanova使用Midjourney生成的畫作不受版權的保護。起碼目前來看,AI生成內容還無法正式獲取版權,這也印證了創作者們無法在短時間內認可AI生成內容,或者接受AI工具。

網易因為嚴重受制於創作者羣體,所以在造成眾怒之后,火速選擇了平息,但其他內容平臺遠比網易強勢,如果説生成式AI的模式變革是內容產業的趨勢,版權斷然不會成為他們放棄探索的理由。

而屆時,到底是創作者的危機還是福音,還未可知。

專業湃,曾用名錦鯉財經,為您提供專業極致中立的商業觀察,公眾號:zhuanyepai。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