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3-21 11:24
轉自: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3月21日訊(記者 曾薔)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中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國民財富迅速積累,高淨值人羣數量也隨之不斷增長。《2022中國高淨值人羣家族傳承報告》顯示,中國擁有千萬人民幣家庭淨資產的高淨值家庭規模達到206萬戶,較上年增加4萬戶,97%的高淨值人羣會考慮家族傳承事宜。
伴隨着高淨值家庭對財富管理的需求從創富到守富與傳承轉變,在財富管理行業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的家族辦公室近年來在中國開始萌芽進入黃金發展期,也因此吸引了眾多資深金融機構專業人才投身其中,聶俊峰便是其中之一。
2021年,聶俊峰在擔任北京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融控股集團全資子公司)總經理近兩年后,履新京華世家俬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國內最早私人銀行從業者之一,此前他參與了中國銀行、中信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籌建並擔任重要職務,還擔任北京銀行私人銀行部負責人超七年。逐浪財富管理大時代,高淨值家庭資產配置和保全、財富傳承和保障該何去何從?家族辦公室作為新興財富管理工具如何贏得青睞與信任?聶俊峰近日就以上話題接受了中國網財經記者的專訪。
中國網財經記者:近年來,隨着國內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挑戰,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全球通脹仍處於高位,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外部打壓遏制不斷上升;國內經濟增長企穩向上基礎尚需鞏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財富管理的核心是資產配置。回望2022年,在我國經濟面臨多重壓力的背景下,股票市場表現較弱,債券市場大幅震盪。在您看來,2023年,我國財富管理市場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高淨值人羣應持有怎樣的資產配置策略?
聶俊峰:我們展望投資的預期永遠無法擺脫歷史的映射。2022年是全球財富管理市場的「翻車」之年,諸多中外投資大佬、知名資管機構全年產品虧損或回撤幅度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記錄。所以2023年大類資產配置最為重要的主題就是信心的修復+預期的現實兑現。從2023年第一季度的市場走勢來看,大多人會發現歷史的規律依然存在:一方面市場的風險譬如美聯儲加息、硅谷銀行破產、瑞士信貸警訊等——風險永遠不可能被預測,只可能被分散;另一方面金融市場的「強預期VS弱現實」或「弱預期VS強現實」的短期走勢最終都會迴歸「長風破浪、未來可期」的基本面。
2023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會繼續面臨居民資產配置結構轉型的機遇,同時遭遇家庭資產配置保守化的挑戰。從居民資產配置結構來看,一方面是家庭資產從房產轉向金融資產,另一方面是金融資產當中固定生息、保本保收益類產品從P2P、非標私募資管、信託到銀行理財紛紛退潮。過去習慣的舊的理財途徑已經難以為繼,但新的產品銷售與供應格局還沒有形成。在2022年濃眉大眼的銀行理財發生兩次「破淨」潮、村鎮銀行數百億存款無法取出,「飽受驚嚇」之后市場出現了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近18萬億和增額終身壽險「爆賣」為代表的資產配置保守化傾向。
面對新舊交替、資產配置保守化的羣體「鴕鳥心態」,其實更迫切需要引領客户行為範式的是服務高淨值客户的私人銀行與家族辦公室。我認為最好的避險方式是利用風險,風可以吹滅蠟燭,但也可以把篝火燒得更旺。銀行存款、終身壽險和銀行理財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財富的存儲者或保管者——這類資產在過去沒有、現在不會、將來也不可能跑贏通貨膨脹。經歷過市場信心脆弱的低谷之后,家庭資產配置更需要回歸到資產配置的朴素真理:多元配置、分散投資、長期持有並搭建信託或遺囑等架構、信任託付專業機構。只有構建反脆弱的家庭資產配置體系,才能提升家庭財富的「魯棒性」。
進一步來看,我覺得高淨值人羣特別是企業家羣體尤其需要突破過去的傳統認知,學習新的金融投資和新風險管理工具。在銀行理財、信託剛兑相繼打破,房地產與銀行存款收益持續平庸的背景下,財富傳承類的資產配置可按照「一體兩翼」三方向的格局構建反脆弱的家族資產配置策略。這三個方向一是多策略的證券投資類FOF,二是雪球、固定收益指數增強等創新的生息金融產品,三是CTA(商品期貨)私募基金。
中國網財經記者:據《2022中國高淨值人羣家族傳承報告》,中國高淨值家庭規模達到206萬戶,97% 的高淨值人羣會考慮家族傳承事宜。從國內最早的一批私人銀行從業者之一,到2021年5月加入京華世家出任董事長,您親歷了我國高淨值人羣財富管理服務市場的發展。在您看來,近年來高淨值人羣對財富管理的需求發生了哪些變化?家族辦公室相較於私人銀行及其他財富管理機構有何優勢?目前國內家族辦公室的發展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短板,如何補齊?
聶俊峰:我認為高淨值人羣財富管理需求和心態在近3年來發生了深刻變化:首先是經歷「大疫三年」之后財富增值預期下降、風險意識上升,消費與投資行為均出現了經濟學意義上的「疤痕效應」。其次是財富傳承需求逐漸顯性化,50后與60后存量財富的傳承安排正在理性進行。第三是財富結構的轉化,40多年積累的存量房產的處置和股票發行註冊制——上市公司創始股東羣體的限售股解禁將帶來未來10年最大規模的居民財富形態變遷。
「萬物生長,各自高貴。」家族辦公室應該作為一種「小而美、中而專」的資產管理與事務管理機構,集中人才優勢與商業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基金等合作為企業家為主的超高淨值人羣提供集成式金融服務。我認為家族辦公室在中國現今市場環境下的獨特優勢:一是出於深度信任的陪伴關係。二是基於長期主義的買方立場。三是立足企業家個人與家族頂層設計的綜合服務體系。
我們團隊認為,當前中國家族辦公室市場有着明顯的「三多三少」特點:一是説多做少。市場上研究、談論家辦、培訓家辦的多,真正腳踏實地做家辦服務的機構少,即「教練員」多,「運動員」少。二是偽多真少。以家辦為名「渾水摸魚」的多,能夠不斷創新、業務落地、合規經營的家辦少。三是南多北少。但普遍的問題是缺乏紮實的投研能力和專業的資產配置實施體系。從長遠來看,家族辦公室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與履歷誠信體系有待建立,不少從業者存在較為嚴重的學歷履歷「注水」現象,盲目崇洋媚外編排大咖、品牌與獎項的亂象時有發生。我建議企業家朋友們可借鑑曾國藩的「觀人四法」來選擇家族辦公室:「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財富管理是陪伴一生的長跑;投資收益曲線不是人體心電圖。家族財富傳承本質也是「時間的朋友」,更需要理性長期主義精神。縱覽歐美百年家族背后的家族辦公室,成立之初的主要職責是家族基金會(信託)架構的搭建。從「鍍金時代」到「黃金時代」(1910-1950)歷經兩代人完成財富傳承架構搭建后,家族辦公室的核心角色都是家族的「首席投資官」——讓傳承的財富不斷增值,依靠財富的增值助力家族開枝散葉,善盡社會責任與公益事業。我們這些家族辦公室行業從業者需要重新領悟中國民營企業創業發展的「四千精神」,專注資產配置、專業財富管理、引領財富向善、陪伴美好傳承。
中國網財經記者:京華世家於2016年7月創辦至今已近7年,請問目前運營情況如何,有哪些核心優勢?您加入后,對京華世家的發展有哪些新的想法,面對市場風雲變幻,如何保持其在高淨值人羣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力?
聶俊峰:京華世家既是一家融合全球視野與本土智慧的「聯合家族辦公室」(Multi-Family Office),同時也是一家專業紮實的多策略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歷經七年發展,京華世家深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專業資管與投研領域,以家族財富管理為特色,形成了FOF+CTA和股票「一體兩翼」的產品體系。我們以大類資產配置的專業化投研體系為基礎,以家族信託架構為核心、以私董會與常年顧問為支撐,陪伴並服務多個知名企業家的財富管理與家業傳承。
我認為在行業內,京華世家的核心優勢在於強大的資管團隊和基於團隊打造的資產配置投研能力。從行業內部情況來看,京華世家在人才配備上充分向投研傾斜並持續打造專資管、強投研特色。目前已形成了私募證券基金+聯合家族辦公室雙輪驅動;資管+諮詢協同並進;「家族+機構」相輔相成的業務局面。我們希望以「四千精神」陪伴新時代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傳承,成為企業家及其家族的「靈魂伴侶」,擔任「有使命的家族傳承架構師、有遠見的家族首席投資官」。
中國網財經記者:財富管理的本質是風險管理,本金安全永遠是財富管理的第一要務。京華世家官網簡介顯示,京華世家是一家聯合家族辦公室與專業化FOF管理機構,請問家族辦公室與專業化FOF管理機構是何關係,如何形成合力服務財富增值?請問京華世家如何做好高淨值人羣的財富風險管理?
聶俊峰:將證券投資FOF作為家族辦公室的資產配置投研體系的主體既是客户資產配置(資金體量大)的客觀需求,也是家族辦公室擔任企業家及其家族首席投資官(CIO)的必然要求。FOF的本質是風險的再分散、波動的再平衡。家族傳承的FOF基金應該真正體現多策略、境內外、專業化分散配置,同時通過長期價值投資做到「有長情的資本、有深度的傳承」。
爲了讓家族FOF投研策略得到更紮實的支撐,京華世家依據專業化投研體系建設的內在需求,循序建立了支撐家族FOF主體的兩翼產品體系:家族CTA基金+家族股票基金。這一資管體系並不意味着私募基金將家族辦公室異化為「賣方」,而是在CTA和股票兩大資產配置領域構築京華世家用「四千精神」服務企業家的綜合投研能力:家族財富管理的長期主義邏輯,深度的產業研究,跨境股票和期貨套利的國際化特色。
我認為企業家羣體的財富風險管理需要「金融為術、法治為本、文化為魂」。頂層設計之本需要科學應用家族信託、家族憲章、遺囑、保險等基礎工具和法律架構。在中長期金融風險管理上需要在分散配置、長期投資的基礎上輔之以科學的「對衝」才能實現資產配置的反脆弱、提高投資組合「魯棒性」。今天高淨值人羣需要學習並應用兩類主要風險管理「對衝」工具是生息衍生品和CTA基金。
新的衍生品生息類資產主要是個股/指數氣囊期權、雪球期權、固定收益指增、定向增發場外期權或融券對衝等衍生品創新工具的應用。在金融創新工具日益發達的今天,大股東清倉減持的「賤賣風險」,我覺得可以創新利用「安全氣囊期權」來解決:某些股票可以零期權費用,在獲得20%安全墊作為下跌保護的情況下,還可以實現沒有本金損失,到期的收益跟正股表現一致。它既適用於對未來看漲擔心踏空的情形也適用於擔心短期回調的投資者。再比如固定收益指數增強型產品其實可以理解為房價有漲有跌模式下的收取房租,租金隨行就市,也是一種生息理財產品。
家族財富反脆弱的另外一類資產是CTA基金,CTA最主要的價值是伴隨多空雙向交易危機而發生作用。在中國資本市場過去7年的時間里,CTA危機阿爾法的作用還是得到非常充分的驗證。儘管2022年以來,特別是市場上主流量化的CTA經歷了先揚后抑的較大回撤,很多人認為忙碌一年「賺了個寂寞」或被套在高點。但我覺得風物長宜放眼量,用更長遠的視角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對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價值前景廣闊。今天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CTA基金以私募為主,按交易方式劃分爲主觀與量化。京華世家過去7年多的發展形成以家族財富管理為特色的主觀CTA基金,特色是出身於實業、貿易與交易基本功紮實的「老師傅」。我們認為自己的首要特點是立定根本,依託紮實而持續的基本面研究與分析——這是做好交易的基礎,儘可能長期而準確進行商品平衡表的建立,基於交易需要的日度、周度、月度到年度平衡表的更新與完善。第二是順勢而為,實業的宏觀因素對商品價值的估值影響是巨大的,宏觀因素給予了商品金融屬性,也意味着商品價格必然要包含宏觀估值部分。第三相機而動,我們認為期貨是多空雙方的博弈,要儘可能尋找最佳的參與時機。這里包括技術面、盤面持倉盤變化、市場參與者的心態,同時看對行情還得做對行情,入場和出場點的選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