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別爲了賣車,忽悠中國消費者

2023-03-15 07:54

22 萬的雪鐵龍 C6 是牛夫人不假,12 萬的雪鐵龍 C6 就一定是小甜甜嗎?

不,它也有可能是蜘蛛精,放出一百條心眼玩透的蛛(套)絲(路),總有一條纏住你。

事情是這樣的:3 月初,湖北政府聯合多個東風系汽車品牌,為購買這些品牌新車的消費者提供大額優惠補貼。比如最近衝到 B 級車熱度*的東風雪鐵龍 C6 ,*的共創版廠商指導價 21.68 萬,政府補貼 4.5 萬,廠家補貼 4.5萬 ,總計優惠 9 萬,算下來裸車價只要 12.68 萬。

這意味着,花個A級車豐田卡羅拉的錢,就能買到車長快 5 米、2900 毫米軸距,1.8T+8AT *動力的法式風情王&街道操控帝&總統御用座駕。

心動嗎?實話實説,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刀把雪鐵龍砍成高位截癱」式優惠后的*反應是沒有反應,只能證明你要麼不想買車,要麼不缺錢。因為那些想買車又沒太多預算的「普通消費者」,早已連夜收拾細軟,擠上前往湖北的最后一班綠皮火車,搶破頭讓自己成為「法系飯圈男孩」了。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向濃眉大眼,以忠厚模樣示人的東風雪鐵龍,早就預判了這些人的預判,在荊楚大地上,佈下了天羅地網般的連環陷阱。

冤種竟是我自己

*招:苦肉計。

因「優惠 9 萬」而爆紅的「2022款雪鐵龍 C6 共創版」,其實在 2022 年 3 月上市時的全國統一直售價是 16.47 萬。

去年提車的真實裸車成交價,大多在 16.3 萬左右,相比最近吹爆的 12.68 萬,價差還不到 4 萬。爲了放大「優惠 9 萬」的誘人程度,東風雪鐵龍先是硬着頭皮用原價出售一臺多年來無人問津的中級車,然后假裝用降價的狼牙棒把自己打得血肉模糊,給消費者立下投名狀,最后淚眼婆娑地從來自五湖四海的錢包中,抓走十幾萬。

其實真要單算廠家優惠,東風雪鐵龍也就比去年的自己,多掏了 5000 元。

第二招:以逸待勞。

當全國各地的準「法系飯圈男孩」跑下火車,興致勃勃地想從東風雪鐵龍身上薅羊毛時,才發現本來松垮的圈套開口,一下子收緊了。

首先,9 萬補貼並不直接從車價上扣除,而是購車交易完成后一個月內返還。現場買車需按照 21.68 萬的指導價付款。同時,爲了「預防黃牛倒賣」,還需額外支付 4.5 萬押金,並保證三個月內不把車遷到外地。湖北省內購車者可以分期,省外購車者只能全款,這意味着算上購置税、保險、上牌費、代辦費等,口袋里至少要有 28 萬。

其次,3 月 6 日之后,非湖北省户口、未滿足武漢社保 3 個月的購車者,無法享受 9 萬補貼。即使有非官方代操作方案,但依然存在較大的被退單風險。一旦拿不到補貼,消費者就不得不接受「 廠家指導價、23 萬落地價買 C6 」的殘酷事實。要知道,東風雪鐵龍 C6 這臺車,就沒用指導價賣過。

去年你買東風雪鐵龍 C6 ,落地只要 18 萬。過了一年,在「跳崖式補貼」的語境下,同樣的車,你卻要掏 23 萬。合着「冤種竟是我自己」。

第三招:暗度陳倉。

雖然*的共創版傳得最兇,但限量 300 台,絕大部分消費者都搶不到。但本着「來都來了」的心態,很多人選擇購買指導價貴了 1 萬的舒適版,「反正都優惠 9 萬,也不差這點芝麻綠豆」。

這恰好合了東風雪鐵龍的心意。照正常邏輯,舒適版貴共創版 1 萬,配置應該更好,車應該更新。可事實是,舒適版少了 LED 大燈,前后排頭部氣囊、副駕駛電動調節,而且是 2021 年 3 月就開始生產的庫存車型。

進4S 店要排隊,車款要全付,保證金不能少,交付不確保,還要忍受不能見光的灰色操作和 2 年的庫存深度,最終買到一臺 4 萬公里大概率燒機油、智能化程度基本等於零、后排頭部空間非常侷促、品牌隨時有可能提桶跑路的老舊燃油車,屬實是「是花錢給自己找罪受,替東風汽車排憂解難」的*接盤俠了。

有人説,像東風雪鐵龍這樣採用傳統經銷商體系的車企,套路多,花樣透,能坑 1 塊絕不騙 5 毛的操作再正常不過了。也正因為如此,傳統 4S 店纔會迅速被「更先進透明、上下打通」的直營體系替代,成為歷史的塵埃。

但,直營真的如大家想象中,「乾乾淨淨掙錢」嗎?

數學不好,別買電動車

跟 4S 店鬥智鬥勇二十年的中國人,原本以為盼來了解放區的天——直營模式。

但殊不知,直營模式的套路玩得更黑。

直營模式的「開拓者」特斯拉,明面上説的是價格透明,降低了車主的購車成本、使用成本和時間成本。看似是少了跟經銷商之間的勾心鬥角,沒有了中間商賺差價。但其實,直營模式的主體——汽車廠商,就是*的中間商。調整價格它說了算,用户權益的變更也是它說了算。

就拿特斯拉在 2022 年 10 月 24 日的一次官降來説,這次整體降價幅度達到 1.4萬 - 3.7 萬元。給人一種「清倉大甩賣」的既視感,但背后的權益縮水,讓你分分鍾虧出上萬塊。

據威爾森智見權益平臺監測顯示: 10 月 24 日官降之后,特斯拉取消了原有的 7000 元的保費支持、16000 元的本品置換 EAP 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升級優惠、15000 公里的本品置換(本品牌置換,如老特斯拉置換新特斯拉)免費充電額度(估算價值 7000 元),以及價值8000元的本品置換充電樁贈送權益。根據估算,這次縮水的權益價值在 3.8 萬元左右。

數據來源:威爾森智見權益 數據來源:威爾森智見權益

假如你是在 10 月 24 日之后購買的 Model Y 四驅高性能版,降幅 2 萬元,那麼你的權益縮水了 7000 元。假如你是特斯拉老用户置換 Model Y,正好還原價選裝了 EAP,那麼恭喜你,又額外痛失 3.1 萬元送給馬斯克作為研發資金。

其實,跟風特斯拉玩降價的國產車企不在少數。尤其是今年1月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之后,集中出現了一波價格調整風潮。

其中,有不少品牌大肆宣傳官降讓利消費者。但細細一品你就會發現——降價的背后,都伴隨着權益的縮水。表面是降價讓利,實則是鐮刀一揮。

「遙遙*」的華為問界,在「權益魔術」這項技能上就處於全行業*地位。

據威爾森智見權益平臺顯示,問界 M7 舒適版,在今年 1 月指導價官降了 3 萬元。但背后的權益變化是:相較於 12 月在購車環節取消了 12 萬積分;在用車環節,對比可享受 8 年 16 萬公里質保彌補權益的老車主,新車主只有原來的 4 年 10 萬公里質保——權益價值總共縮水了約 1.7 萬元。

所以,問界M7舒適版的此番降價,消費者僅僅是得到了 12500 元的優惠。如果是日常行駛里程比較多的朋友、對於質保權益看得比較重的朋友,那麼官降之后再買,這*是一次虧本的買賣。

在去年 5 月 9 日,小鵬汽車送出價值 2 萬元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包。看似出手闊綽大方,背地里卻打起了小算盤。因為,它同步還取消了終身免費充電和免費家用充電樁及安裝的權益。

每年1000度電終身免費充電,預估價值為7500元;另外小鵬 7 kW家充安裝服務包的售價是 4000 元(11kW家充樁為5000元)。用這兩項權益換 2 萬元的軟件包,看似合情合理。但其實,只有中高配版車型才能享受到軟件包的附送優惠。

數據來源:威爾森智見權益 數據來源:威爾森智見權益

當時的低配的P7 N版和G版,硬件本身就不支持,送軟件包等於打了水漂。與此同時,這些低配車型上,*誘惑力的免費充電權益一齊被砍掉了。

看起來有點像,從低配車型上割韭菜,給高配車主送福利。

數據來源:威爾森智見權益 數據來源:威爾森智見權益

降價減權益就算了,合資品牌在中國玩起了漲價砍權益的「雙管齊下」策略。據監測信息顯示:上汽大眾 ID4 X智享長續航版,在今年 1 月份不僅指導價漲了 6600 元,用户購車權益也跟着進行了下調,附送的積分從 24,000 ID 豆縮減到 18,000 ID 豆(價值 6000 元)。

可見,漲指導價還不過癮,連積分獎勵上汽大眾也要砍,真可謂是「吃干榨淨」。

考完數學,還有語文

其實,「終身質保」纔是車企*玩的文字遊戲。

前段時間,筆者身邊有朋友提了一輛極氪 001,他還慶幸自己下手快,「得虧買得早,不然晚幾天終身質保就沒了。」當被問及打算開幾年、是否知道終身質保有什麼條件的時候,他的回答時,「肯定不會一直開下去,雖然不知道終身質保有什麼用,有總比沒有好。」

車企正是拿捏了消費者「有總比沒有好」的心理,大肆玩起了「權益的誘惑」。

其實,國內*個提出「終身質保」權益的品牌是寶沃汽車。當時靠終身質保打得一手營銷好牌,讓消費者覺得車企對自己的產品有極高的信心,纔敢提出這樣的承諾。但誰料,寶沃沒幾年破產了,終身質保成了一紙空文。車主們只好用「廠沒了,車還在」的梗,來安慰自己。

最近兩年,把終身質保玩出花活的是理想汽車。在 2021 年 5 月底推出的 2021 款理想 ONE 車型上,理想給出了「首任車主終身質保」的用户權益。其中,拆分為整車質保、三電質保、關鍵零部件質保三種,起初均為終身質保。

而當時間來到 2022 年 1 月 31 日,理想取消了增程電動系統的終身質保,縮減為十年不限公里數質保。到了 7 月,取消了十年不限公里數質保,只剩下了標準的整車 5 年或 10 萬公里質保,三電系統 8 年或 12 萬公里質保。

「當時我們每月初的培訓,都會説權益就截止到這個月底。」

一位理想汽車銷售向虎嗅表示,爲了促進訂單轉化,公司的培訓都會拿質保權益的變化作為「誘餌」。但其實有時候,下一個月的權益並沒有任何變化。「有的銷售就不管那麼多,會直接告訴客户,我們下個月就沒有終身質保了。」

在理想汽車的「首任車主終身質保服務協議」中的責任免除部分,就列出九條情形是不屬於終身質保範圍內的。另外,還有五條情形會導致終身質保服務終止——

一旦觸發條款被動,那終身質保説沒就沒。

在理想汽車之后,極氪也學到了「文字遊戲」的精髓。

今年 1 月推出的 2023 款極氪001,在價格幾乎沒變的情況下,將諸多舒適性配置變為標配。正當消費者們認為」廠家虧本打折」,準備「激情下單」的時候,有眼尖的朋友就發現:2022 款的「終身質保」變為 2023 款的「整車質保 6 年或 15 萬公里」。

據統計,在 2021 年 到 2023 年,極氪 001 進行了至少六次權益的調整,涉及 21 英寸輪轂、家用充電樁等配置贈送。而每一次權益的縮減,幾乎都伴隨着價格的上漲。由於用户權益的縮水,無孔不入的黃牛就盯上了這門生意。通過倒賣上一批有權益的訂單,來謀取差價。

尤其是在去年,價格上漲疊加終身質保權益政策出臺,極氪 001 曾出現了「黃牛」屯單現象。當時,一個極氪 001 的訂單通過轉讓加價能賺 1 萬元- 2 萬元的差價。但如今,2023 款極氪 001 的配置調整導致2022 款訂單吸引力下降,不少「黃牛」要麼虧本甩賣,要麼拖着不提車。

一方面,真實買車的消費者提車周期變長,很可能造成用户流失和口碑下滑;另一方面,按訂單生產的直營模式,來了單就要老老實實生產。如果不能按時交付不出去,對企業的運營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對車企而言,」權益魔術」玩好了就是皆大歡喜,玩不好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然而,無論是降價,還是權益縮水,消費者都是「弱勢羣體」,都是田地里的新鮮韭菜,任人宰割。

「市場經濟,企業有自主定價權,關鍵是明碼標價,在銷售時不能有價格欺詐。但是並不限制企業降低或者提高售價,在調整的過程中沒有欺詐,就不構成違法。」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吳曉宏律師告訴虎嗅,關於維護權益方面,如果沒有價格欺詐等行為,單純的法律途徑其實並沒有行之有效的「維權」方式。相比之下,用户僅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爭取廠家或經銷商的一些「補償」,比如贈送免費保養等等。

「對於還沒有買車的用户,大家要仔細看清廠家的優惠是否為實實在在的優惠,還是文字遊戲。一切的關鍵,是消費者要匹配自己的消費需求,謹慎作出購買決策。」吳律師説道。

寫在最后

對絕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説,汽車往往是繼房產之后,單筆數額*的支出行為。無論是購買傳統品牌還是新品牌,大家圖的就是安心:開起來要安心,家人坐起來安心,買起來也要安心。

過去二十年,消費者與車廠間存在着「4S店」這樣一道屏障,三方溝通時產生的信息差往往會滋生各種欺上瞞下的亂象,對消費者坑蒙拐騙事件層出不窮。「貨比三家」的戰術在買車時已經明顯不夠用,消費者必須「貨比三十家」,纔有可能從「一堆黑店」中找到一家「不那麼黑的店」。

這個階段的中國消費者買車要想不踩坑,少説也得是個社會大學研究生學歷。

2015 年,隨着特斯拉將直營模式引入汽車行業,變成了「用户」的消費者意識到,原來買車可以是一件不用和銷售反覆拉扯的輕松事兒:全國統一價,線上下單,線下提車,全程透明。

但新的問題很快就出現:權益的迭代速度,遠快於自動駕駛芯片的迭代速度。再配合深諳厚黑學精髓的權益更新條款、説明、解釋,讓用户剛通過直營體系與車廠建立的信任小橋,轟然崩塌。

本以為直營時代買車可以省去套路,社會大學本科學歷足以應付。沒想到,相比經銷商時代,買車變得更復雜,更考驗人性了。如今就算是社會大學博士畢業,買完一臺車,也得掉一層皮,更別提*次買車的新手玩家了。

一直以來,中國人在汽車上,投射了非常多對美好生活的想象。可曲折驚險,坑洞遍地的糟心買車過程,讓「上帝」在掏錢后,能體會到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今日正值「 3·15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虎嗅汽車在此想為那些憋着一肚子「機關」的車廠,點播一首流行歌曲: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虎嗅網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