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度|硅谷銀行衝擊波:雲頂新耀等緊急發聲 「蝴蝶振翅」對中國Biotech影響幾何?

2023-03-12 19:2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朱萍 北京報道 

近日,硅谷銀行(SVB)事件在持續性發酵。

作為一家專門為科技和創新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海通國際研報顯示,接近一半的美國風投機構支持的科技和生命科學公司為SVB的客户,44%美國風投機構支持的2022年的科技和健康醫療IPO為SVB的客户。

北美「蝴蝶振翅」,中國生物醫藥創新企業也開始受到波及。據市場流傳的一份與該事件相關企業機構名單,其中包括加科思、北海康成、雲頂新耀、騰盛博藥、聖諾醫藥、基石藥業、再鼎醫藥、諾輝健康等企業。

3月12日,雲頂新耀發佈消息稱已對硅谷銀行事件的風險敞口進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宣佈本公司只有非常少量現金存在該銀行(遠低於公司現金總量的1%);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再鼎醫藥等藥企也對此進行了評估,並表示SVB對其公司運營開支及資本支出需求不會有影響;諾輝健康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諾輝健康未持有任何硅谷銀行的現金存款或證券,也與硅谷銀行沒有任何業務聯繫,對其不造成任何影響。

西蒙顧和合夥人、中國區負責人劉宇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中國生物藥企所受直接影響有限,其1754億美元存款中僅12%與生物醫藥相關,近年因為國際防風險意識提高,純中國企業頭寸並不多。「美元基金受到的影響會較大。中國大的VC很多LP都在美國,但過去幾年也有很多在脱鈎。」

一位生物醫藥VC聯合創始人則非常認同「硅谷銀行的困境威脅着中國初創企業與美國投資者之間的關鍵橋樑」的觀點,會引發中國風險投資和創業公司的擔憂。據瞭解,SVB是第一批在傳統銀行迴避中國初創企業時開始迎合它們的金融機構之一。

儘管硅谷銀行首席執行官格雷格·貝克爾告訴硅谷的頂級風險投資家「保持冷靜」;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表示,財政部瞭解了最近的事態發展,並正在密切關注局勢,並表示對銀行業監管者有充足的信心。但從近日報道看,市場依舊恐慌情緒居多。劉宇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后續主要是看多米諾骨牌是否會持續或放大,心理恐慌有時是self fulfilling prophecy(自證預言)。

「影響不大」

美國當地時間3月8日,硅谷銀行的母公司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發佈公告,擬通過普通股融資12.5億美元,通過存托股融資5億美元,資金將用於一般企業用途。

並且硅谷金融集團還和投資機構General Atlantic簽訂了協議,以普通股融資的方式認購5億美元。融資合計爲22.5億美元。此前SVB還宣佈完成了會造成2023年一季度虧損、所有的可供出售證券組合約210億美元的出售。

在此背景下,上述公告發布后SIVB收盤價跌幅超過60%,盤后股價又跌超過20%。美國六大銀行跌幅在4%-7%之間。后續一系列風波也開始。報道稱,美國監管文件顯示,3月9日投資者和儲户試圖從硅谷銀行提取4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00億)。

美國當地時間3月10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佈聲明,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DFPI)當日宣佈關閉美國硅谷銀行,並指定FDIC為接管人。

BTIG 分析師發佈了一份可能暴露於硅谷銀行的覆蓋公司名單。這包括通過貸款協議、循環信貸安排等方式進行的風險敞口。分析師強調,該名單僅基於這些公司最近提交的文件。

但相關生命科學行業企業大多表示受SVB事件影響不大。

如擁有為期五年於2026年11月到期的貸款協議的AtriCure發言人對外表示:「就我們而言,我們的大部分現金和投資都在SVB之外保管,沒有風險。」

在公司發言人一份聲明中,Humacyte表示:「公司瞭解有關硅谷銀行流動性問題的媒體報道。Humacyte認為它在SVB 面臨的流動性問題(如果有的話)是無關緊要的。」

Gingko Bioworks表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只有公司全資子公司Zymergen Inc. 的現金余額存放在硅谷銀行的存款賬户中,約佔公司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7400萬美元或6%;Protagonist Therapeutics認為其對硅谷銀行的任何流動性問題的敞口是有限的,因為截至2023年3月9日,硅谷銀行持有的現金約為1300萬美元。

中國創新生物藥企也在緊急盤自家的賬。

雲頂新耀稱預計可通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保險並結合其他補償措施,收回大部分在硅谷銀行的存款,FDIC未承保的金額約為100萬美元,並且雲頂新耀在除了硅谷銀行以外的其他美國銀行沒有存款。公司認為硅谷銀行事件對公司業務的影響非常有限。

雲頂新耀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目前預計現金余額約為4.3億美元。公司一貫秉承和執行穩健的財務政策,資產分散在多個銀行和賬户。公司財務狀況健康。

3月12日,再鼎醫藥相關負責人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事件影響不大,並也發佈了相關聲明。再鼎醫藥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公司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額約100,850萬美元,而在SVB的金額佔比甚低(約2.3%)。本公司的大部分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分佈在多家大型國際金融機構,包括摩根大通公司、花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此外,本公司與SVB沒有重大債務或其他融資安排。鑑於上述情況,我們認為SVB的關閉不會影響本公司滿足其運營開支和資本支出需求(包括支付工資和向第三方付款)的能力。 

蝴蝶振翅

從目前看,硅谷銀行破產事件對中國Biotech來説,影響較小。

而之所以直接影響較小,劉宇剛分析稱,很多Biotech近幾年受一些國際環境風險困擾,但「焉知非福」,此次也躲避了一些風險。

 「隨着國際化、風險意識等提高,很多創新企業已經學會了‘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公司不會把現金存在一家銀行,會分散存儲,流動資金也不會只有存款,還會有國債、貨幣基金等理財。但整個事件,其實從長遠看還是有影響的,對於后續的投融資環境也有一定影響,尤其是美元基金。」一位醫藥行業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另有投資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此次事件本身對Biotech融資沒有特別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目前基本上也是人民幣基金為主導。

而硅谷銀行的模式,是連接創業者和投資者的橋樑,為眾多VC機構以及初創公司服務,其在創業公司眼中的地位僅次於天使投資,也為中國國內很多創新企業提供了幫助。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SVB代表了一種與科技行業深度綁定的融資業務模式。初創企業的特點是抵押品少、資金需求大、融資能力差,非常難在銀行拿到貸款,SVB在科創企業的融資市場上起到了很大作用。

國信證券亦指出,硅谷銀行長期深耕PE/VC企業以及高科技企業領域,建立了穩固的優勢。其資金以貸款形式投放給PE/VC企業、高科技企業和這些企業的員工,同時也從這些企業和員工處獲得存款,因此它看起來像一家虛擬的「創投圈集團」的財務公司。

這種特殊的商業模式也引來其他國家地區銀行的效仿。

在中國,2012年8月15日成立的浦發硅谷銀行,也主要專注服務包括生命科學、生物技術、清潔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創新產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該銀行註冊資金為10億人民幣,浦發與硅谷銀行雙方各持有50%的股權。

受硅谷銀行破產事件影響,3月11日,浦發硅谷銀行也緊急發聲,表示其是一家在中國境內註冊的法人銀行,擁有規範的公司治理架構,有獨立經營的資產負債表。同時公告中稱,作為中國首家科技銀行,浦發硅谷致力於服務中國科創企業,始終按照中國法律法規規範穩健經營。

浙商證券銀行團隊分析師認為,硅谷銀行破產是個案風險,不影響我國銀行業基本面向好趨勢。但后續需密切關注此類低概率、高風險事件。

此次「振翅」更多的影響是風投機構尤其是美國的。據媒體報道,超過100家風險投資和投資公司簽署了一份支持硅谷銀行的聲明,呼籲包括降低SVB倒閉的影響,避免科技公司可能出現「滅絕級事件」。

歷史較悠久的全球風投機構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認為資產負債表上的存款很可能會100%收回。SVB資產負債表的一個積極方面是,他們的資產中有如此高的比例被投資於政府支持的證券,這將有助於更快的清算,從而有能力收回大部分存款。這些資產的估值和清算比個人資產要容易得多貸款。

 「資產負債表上有約1650億美元的存款。我們認為,現金、證券和貸款銷售的組合將產生約1800億美元的現金。這應該為存款提供足夠的保障。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約67%)應該能夠很快(在下周內)收回,這樣FDIC就可以在下周內交付大部分現有存款,剩下的將在他們出售貸款組合時交付。」 凱鵬華盈稱。

一位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此次直接影響的是很多風投機構,國內銀行也沒有直接影響,因為他們也很少給Biotech提供貸款。

另有正在向LP募資的VC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希望這個事件能快速解決,只是個案。近兩年融資環境並不是太好,對很多Biotech來説未來的日子或更難。

有媒體稱,據統計去年全球有120多家Biotech裁員,而今年或更為劇烈,截至3月10日,2023年有超過45家Biotech正在裁員。同時有三四家Biotech正在進行合併重組;更為不幸的是,有至少5家Biotech宣佈了破產,相當於去年一年的數字;另有一項統計了1000多家Biotech的數據顯示,其中約三分之一的現金僅夠維持其運營12至18個月。

(作者:朱萍 編輯:徐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